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护理
  • 2篇视网膜
  • 2篇内注射
  • 2篇注射
  • 2篇网膜
  • 2篇肌内注射
  • 2篇出血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变化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直径
  • 1篇血栓
  • 1篇血栓通
  • 1篇血栓通胶囊
  • 1篇血压
  • 1篇血压测量
  • 1篇血压计
  • 1篇眼底
  • 1篇眼底出血
  • 1篇药物疗法

机构

  • 8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8篇华慧娟
  • 3篇许芳蕾
  • 3篇贾文冬
  • 2篇毕燕龙
  • 2篇姚宏
  • 2篇周祁
  • 1篇史宏男
  • 1篇周筠
  • 1篇王晗敏
  • 1篇杨向东
  • 1篇顾云峰
  • 1篇杨皓珺
  • 1篇李红
  • 1篇季振威
  • 1篇荣翱
  • 1篇王惠英
  • 1篇周正炎

传媒

  • 1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上海护理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多功能刀卡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刀卡,其主体是卡片状钢板,主体的一直侧边是设有刻度值的直尺,所述的刀卡的中部设有镂空的开瓶器,在刀卡的一个角上设有砂轮,相邻的角上设有圆柱状开瓶器,在所述砂轮和圆柱状开瓶器之间的边上设有开刃的侧刀...
杨向东华慧娟
文献传递
鼻出血前后鼻孔填塞的护理干预被引量:2
2004年
姚宏华慧娟
关键词:鼻出血鼻腔填塞护理干预
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眼底形态学变化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从眼底形态学角度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72例(72只眼)随机分为复方血栓通治疗组和丹参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分别行最佳矫正视力、视网膜分支静脉相对直径(d/D)和眼底出血相对面积(a/A)的测量。结果两组治疗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均明显提高(P〈0.01),d/D值均明显减小(P〈0.01),且均无组间差异(均P〉0.05)。治疗后两组a/A值均明显缩小(P〈0.01),但治疗后血栓通组a/A值(4.11±2.46)明显比丹参组a/A值(8.36±2.73)小(P〈0.01)。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口服能有效提高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后的视力、缩容迂曲静脉、促进出血吸收。
周祁华慧娟毕燕龙王惠英荣翱
关键词:复方血栓通胶囊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眼底出血血管直径
房颤患者两种血压测量方法的比较
2010年
目的探讨使用心脏监护仪和汞柱台式血压计测量房颤患者血压的一致性,为临床上选择正确的血压测量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住院治疗的房颤患者180例和正常心律患者160例,使用两种方法测量其血压,比较两种方法所测血压值有无差异。结果180例房颤患者使用监护仪测得的收缩压为(126±22)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为(75±13)mmHg,使用汞柱台式血压计测得的收缩压为(134±25)mmHg,舒张压为(69±15)mmHg,两种方法所测得的血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收缩压比较:t=3.2230,P=0.0014;舒张压比较:t=4.0555,P=0.0001)。在160例正常心律患者使用这两种方法测得的收缩压分别为心脏监护仪测得(128±24)mmHg和汞柱方式血压计测得(129±25)mmHg,舒张压分别为心脏监护仪测得(78±11)mmHg和汞柱方式血压计测得(76±12)mmHg,两种方法测得的血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收缩压比较:t=0.3650,P=0.7154;舒张压比较:t=1.5541,P=0.1212)。结论房颤可能影响监护仪测量血压的准确性,为房颤患者测量血压时,宜使用汞柱式血压计。
贾文冬华慧娟姚宏杨皓珺许芳蕾
关键词:房颤血压血压计
不同肌内注射方法致药液回渗发生率的比较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 比较国内常规肌内注射法与国外Z径路(Z-track)肌内注射法所致药液回渗情况。方法 2005年5月~2005年12月期间接受肌内注射治疗的患者400例,按年龄分为中青年组200例,老年组200例,每组男女各占一半,采用自身对照,各组每例分别在两侧臀大肌交替使用常规肌内注射法和Z-track肌内注射法给药,观察并记录注射后药液回渗情况。结果 无论在中青年组还是老年组,Z-track肌内注射法均较常规肌内注射法药液回渗的发生率低,差异具有显著性,老年组的差别更加明显。结论 Z-track肌内注射法较常规肌内注射法所致药液回渗的发生率低,相关并发症少,尤其适合在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中应用。
华慧娟贾文冬许芳蕾
关键词:肌内注射基础护理
羟苯磺酸钙胶囊对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胶囊对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DON)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78D前置镜、眼底数码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中心30。视野检查确诊为DON的患者235例235只眼的临床资料。根据D()N亚型分成前段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视盘水肿(DP)、视盘新生血管(NVD)3组,分别为71、71、93只眼。每一组再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羟苯磺酸钙胶囊500mg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E胶囊10mg口服治疗,均为2次/d。对诊断为AI()N的患者,均额外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6次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疗程间隔3~4d,疗程持续6个月。分别于开始治疗后2、4、6、8个月观察疗效,采用£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对视野缺损面积与中心30。总视野缺损面积比值(VFD/V)、视盘水肿面积与视盘面积比值(EA/d)、视盘新生血管网面积与视盘面积比值(NA/d)、视盘新生血管FFA渗漏面积与视盘面积比值(LA/d)等视视盘参数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治疗后2个月,羟苯磺酸钙组VFD/V为0.25±0.10,较治疗前的0.49±0.13有明显改善(P〈0.001);EA/d为0.94±0.53,较治疗前的1.57±0.71有明显改善(P〈0.001);LA/d为1.83±1.12,较治疗前的3.42±1.88有明显改善(P〈0.001)。在开始治疗后的2、4、6、8个月,羟苯磺酸钙组与对照组之间上述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随访期内,同对照组相比,羟苯磺酸钙组参数VED/V、EA/d和LA/d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更为快速(P值均〈0.01)。参数NA/d在各随访时间点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口服羟苯磺酸钙胶囊能快速有效改善DON出现的视野缺损、视盘水肿,降低视盘新生血
毕燕龙周祁华慧娟王晗敏李红周筠
两种常用肌内注射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5
2007年
目的对国内常规肌内注射法和Z径路(Z-track)肌内注射法进行比较研究,为临床肌内注射方法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需要肌内注射给药治疗的住院患者386例。采用自身对照,在每例患者的两侧臀大肌首次注射给药时,分别使用常规肌内注射法和Z-track肌内注射法,观察并记录注射后药(血)液外溢、皮肤变色、组织变形和疼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386例病人中,使用Z-track肌内注射法给药时有41例发生了不良反应,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6%;而当他们接受常规肌内注射法给药时则有81例发生了不良反应,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576,P=0.000)。结论Z-track肌内注射法较常规肌内注射法所致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相关并发症少,药物利用度高,适合在临床上,尤其在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中推广应用。
贾文冬华慧娟许芳蕾
关键词:护理
口腔小涎腺腺样囊性癌47例局部复发及转移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2
2001年
目的 小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由于其易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因此对本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有必要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方法 通过对 47例小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原发部位、组织分型、治疗方法和疗效等进行分析和统计学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了解和此病相关的各种因素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腭部病灶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为 5 2 % ,2 9% ;舌部的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为 6 3% ,38% ;筛状型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为 33% ,2 5 % ;实体型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为 80 % ,6 0 % ;早期肿瘤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为 2 0 % ,2 0 % ;晚期肿瘤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为 80 % ,5 0 % ;综合治疗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为 36 % ,18% ;单纯手术治疗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为 71% ,5 7%。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肿瘤的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法的选择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该肿瘤的临床分期 ,手术切除的彻底性及综合治疗的应用是直接影响小涎腺腺样囊性癌的预后重要因素。
顾云峰周正炎季振威史宏男华慧娟
关键词:肿瘤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