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肌
  • 2篇心肌病
  • 2篇型心
  • 2篇治疗扩张型心...
  • 2篇体外
  • 2篇自体外周血
  • 2篇自体外周血干...
  • 2篇自体外周血干...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外周血干细胞
  • 2篇外周血干细胞...
  • 2篇细胞
  • 2篇离散度
  • 2篇扩张型
  • 2篇扩张型心肌
  • 2篇扩张型心肌病
  • 2篇肌病
  • 2篇干细胞
  • 2篇干细胞移植

机构

  • 5篇武警广东总队...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武警广东省总...

作者

  • 6篇劳汉珠
  • 5篇袁明远
  • 3篇陆秀红
  • 3篇吴朝晖
  • 3篇洪少勇
  • 2篇邱京晶
  • 2篇李海苗
  • 2篇杜修海
  • 2篇吴祥元
  • 2篇林金香
  • 1篇秦孺子
  • 1篇符妙惠
  • 1篇王洁
  • 1篇袁明远
  • 1篇雷奕祺

传媒

  • 2篇实用心电学杂...
  • 1篇武警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评价动员后自体外周干细胞(PBSC)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例确诊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予rhGCSF300μg皮下注射,每日1次,进行PBSC动员,第6天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PBSC,进行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PBSC。随访观察6个月,包括临床、二维超声心动图、24h动态心电图、48h持续心电监护。结果8例患者细胞移植手术均成功、安全,未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CD34阳性细细胞计数为0.16%~0.89%。术后3个月,患者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术后6月,超声检查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从(37.86±6.29)%增加至(65.25±6.32)%,差异有显著性(t=10.71,P<0.001),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从(19.38±3.02)%增加至(34±3.7)%,差异有显著性(t=9.98,P<0.001)。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采用动员后的PBSC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
吴朝晖袁明远劳汉珠符妙惠吴祥元林金香杜修海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QT离散度增加的临床意义
2000年
洪少勇陆秀红雷奕琪袁明远劳汉珠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QT离散度室性心律失常
对应性ST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者预后影响探讨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伴有对应性ST段改变对有Q波急性心肌梗死 (AMI)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4 8例AMI者根据是否有对应性ST段改变分为两组 ,比较两组间严重并发症和病死率。结果 伴有ST段改变组 (A组 )严重并发症和病死率较未伴有ST段改变组 (B组 )显著性增多。结论 A组具有并发症多、预后差的特点。
洪少勇陆秀红袁明远雷奕祺劳汉珠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电描记术AMI
国产双盘闭合伞封闭膜部室间隔缺损的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评价国产双盘闭合伞封闭膜部室间隔缺损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8例膜部VSD,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5~28岁,平均年龄(13.8±5.6)岁;均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得VSD为(6.2±3.3)mm(3.6~10.6mm);术中左室造影测得VSD为(6.1±1.6)mm(4.1~10.0mm)。应用国产双盘闭合伞对上述病人经导管封闭。术中采用经胸超声监测闭合伞的释放。术后即刻、1周、1个月、3个月复查心电图、胸片、TTE。结果28例病人均一次封堵成功。其中1例超声及左室造影示少量云雾状分流,48h后复查UCG分流消失。另1例闭合伞释放后脱落,卡在右髂总动脉,再穿刺左股动脉建立轨道后封闭成功,脱落伞经手术取出;还有1例出现一过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术后随访3个月无心律失常、无溶血、无栓塞、无心内膜炎,封闭伞位置良好,无分流,主动脉瓣及房室瓣未受影响。结论国产双盘闭合伞封闭膜部VSD近期疗效好、安全。
袁明远吴朝晖李海苗秦孺子杜修海劳汉珠王洁邱京晶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38例24个月随访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评价动员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远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4-03/2006-10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42~72岁,平均56岁。随机分为移植组(n=20)和对照组(n=18),两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其中移植组患者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μg皮下注射,1次/d,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第6天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自体外周血干细胞,进行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对照组:仅行常规药物治疗,未进行细胞移植。两组患者于移植前和移植后6,12个月分别检测血常规及生化指标(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尿酸、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移植前和移植后12,24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6min步行试验。比较两组生存率及心脏事件发生率,以患者死亡作为试验终点。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6)个月,在随访12~24个月时移植组患者1例行二尖瓣置换,1例死亡,对照组2例死亡,均死于顽固性心衰。移植组患者移植后6,12个月血常规及生化各指标与移植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后12个月,移植组6min步行路程较移植前明显增加,与对照组和自身移植前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超声检查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较移植前及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也较移植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虽然较12个月前有所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至24个月,上述指标未见进一步改善,且有转差趋势。围移植期及移植后24个月随访中未见任何严重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发生。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生存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吴朝晖袁明远李海苗邱京晶劳汉珠吴祥元林金香
关键词:细胞移植扩张型心肌病外周血干细胞干细胞
负荷运动试验诱导心肌缺血时QTc离散度变化的意义
2001年
洪少勇陆秀红袁明远劳汉珠
关键词:心肌缺血QTC离散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