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馥萍

作品数:9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世纪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广西高校党建立项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大学生
  • 3篇媒体
  • 2篇新媒体
  • 2篇育人
  • 2篇人际
  • 2篇人际交往
  • 2篇人际交往能力
  • 2篇交往
  • 2篇交往能力
  • 2篇高职
  • 2篇辅导
  • 2篇辅导员
  • 2篇高校
  • 1篇大学生社会
  • 1篇大学生社会实...
  • 1篇大学生社会实...
  • 1篇大学生职业
  • 1篇大学生职业指...
  • 1篇心理
  • 1篇学生社会实践

机构

  • 7篇广西电力职业...

作者

  • 7篇刘馥萍
  • 2篇覃善应
  • 1篇陈国华
  • 1篇黄仕强
  • 1篇马桂芬
  • 1篇刘逸

传媒

  • 1篇大众科技
  • 1篇爱人
  • 1篇科技信息
  • 1篇传承
  • 1篇中国科技经济...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高职院校融媒体教材建设的创新思路研究——以《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为例被引量:1
2022年
融媒体的高速发展,对高职院校融媒体教材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思路。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教材编制作为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的关键,提出“把握内容的‘正’、紧贴时代的‘新’、注重实践的‘融’、体现学生的‘主’、建立完善的自我评价标准”的思路,创新高职院校融媒体教材的建设,从而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廖延刘逸刘馥萍蒲杨
关键词:高职院校
基于人际交往能力的大学生创造能力培养思路被引量:3
2010年
影响创造力的因素既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大学生个体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对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介绍当前国内培养大学生创造力的一般做法,并根据创造力理论的启示,提出几点基于人际交往能力的大学生创造能力培养思路。
马桂芬陈国华刘馥萍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2010年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本文介绍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构成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含义及其类型,并从目前高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着手,结合课题研究中"创立模拟公司"的活动,总结出了人际交往能力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应用的几点启示。
刘馥萍黄仕强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人际交往能力
新媒体背景下高职辅导员心理育人能力提升路径探析
2023年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技术影响下,新媒体的多元化给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带来重要的影响,同时也给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育人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本文通过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和辅导员心理育人工作现状分析,结合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三全育人”工作和自身学习意识、职业情怀等方面探索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育人能力提升路径。
刘馥萍覃善应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辅导员
思政演讲台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思政演讲台。;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汇报演讲用办公家具。;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
廖延莫嗣彦刘馥萍郭曼黄超伦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辅导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能力的路径探索
2023年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的根基,也是国家与民族的精神力量。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新媒体作为高校“立德树人”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知程度调查,分析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转变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现状,探索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能力的路径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旨在促进高校辅导员在新媒体时代更好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刘馥萍覃善应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辅导员
论壮族传统文化与高校实践育人的融合
2023年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实践育人已成为高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而近年来高校在实践育人方面开始注重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特别是对于壮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种融合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壮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保护,同时也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主要通过对壮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和高校实践育人现状的分析,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根植于文化传承。同时,提出将壮族传统文化与教学实践、第二课堂实践、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相融合的方式,提供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同时加强壮族传统文化在现代高等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
刘馥萍
关键词:壮族传统文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