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艳艳

作品数:6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胶南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X线
  • 2篇X线诊断
  • 1篇胆囊
  • 1篇胆囊腺肌增生...
  • 1篇对比造影
  • 1篇造影
  • 1篇增生
  • 1篇增生症
  • 1篇双重对比造影
  • 1篇套叠
  • 1篇平片
  • 1篇气钡双重对比
  • 1篇气钡双重对比...
  • 1篇脱位
  • 1篇外伤
  • 1篇外伤诊断
  • 1篇腕骨
  • 1篇胃肠
  • 1篇胃肠道
  • 1篇胃肠道穿孔

机构

  • 6篇胶南市人民医...

作者

  • 6篇刘艳艳
  • 3篇曹丽霞
  • 2篇曹本花
  • 1篇邵长征
  • 1篇郭建欣
  • 1篇丁宝国
  • 1篇贾振丽
  • 1篇张杰
  • 1篇马民
  • 1篇张亮
  • 1篇徐福苓
  • 1篇王其军
  • 1篇邓慧娟
  • 1篇刘红光
  • 1篇张玉玲
  • 1篇赵庆亮

传媒

  • 5篇实用医技杂志

年份

  • 3篇2007
  • 3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空气灌肠在小儿肠套叠中的临床应用
2006年
目的:认识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的X线表现与空气灌肠在小儿肠套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至2005年间在我院治愈的小儿肠套叠病例60例。结果:在X线透视下由肛门注入空气,空气在直肠、结肠、盲肠受阻,套叠部表现为杯口形,钳状,球形软组织块影,圆柱形软组织块影,哑铃状软组织块影,息肉状块影。59例小儿肠套叠经空气灌肠整复,1例未整复,经手术复位。结论:空气灌肠是小儿肠套叠最重要的X线诊断方法,也是最佳无创治疗方式。
刘艳艳曹丽霞赵庆亮
关键词: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X线
16层螺旋CT在腕骨外伤诊断中与平片对比及临床应用研究
王其军丁宝国刘红光郭建欣邵长征马民贾振丽张亮刘艳艳徐福苓张杰邓慧娟
1.病例的选择:收集我院2004年9月~2006年9月间进行了平片、16MSCT检查的64例腕关节外伤的病例,摒除平片、CT检查和临床证实无骨折、脱位和非腕骨损伤的病例后,31例符合本研究要求2.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外...
关键词:
关键词:腕骨16层螺旋CT骨折脱位
胆囊腺肌增生症的CT诊断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胆囊腺肌增生症CT平扫、多期增强扫描的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至2005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胆囊腺肌增生症,其中男4例,女5例,年龄35岁-57岁,平均45岁。结果:9例中CT术前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6例,误诊为慢性胆囊炎2例,胆囊癌1例。CT表现为胆囊壁弥漫性或底部局限性增厚,内外壁较光整,肝胆交界清晰。多期扫描动脉期胆囊病变区的黏膜及部分黏膜下区域明显强化,在门脉期和延迟期强化向浆膜面扩展,病变全层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CT多期扫描对胆囊腺肌增生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刘艳艳曹本花
关键词:胆囊腺肌增生症X线计算机CT诊断
溃疡性结肠炎气钡双重对比造影X线诊断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分析总结溃疡性结肠炎气钡双重对比造影的X线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6年经纤维结肠镜检查证实的27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例,其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19岁~60岁,平均年龄33岁。结果:病变多侵犯直肠、乙状结肠及降结肠。早期8例,表现为黏膜增粗紊乱,肠腔内多个弥漫性、连续性和均匀一致的钡点。中期6例,肠腔内多发斑片状龛影,肠壁边缘呈不规则锯齿状,可见"揿扣"样龛影及"双边征"。晚期13例,表现为肠管变形,多发炎性息肉形成。结论: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方法。
刘艳艳曹丽霞张玉玲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
胃肠道穿孔的X线诊断
2007年
目的:提高胃肠道穿孔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胃肠道穿孔病例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19岁~70岁,平均年龄43岁。结果:胃溃疡穿孔12例,胃癌穿孔1例,胃镜检查术后并发穿孔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14例,外伤所致结肠穿孔1例,小肠穿孔1例。X线表现为腹腔内游离气体。腹液,小网膜囊积气,肠胀气,肝肾隐窝积气,双壁征。镰状韧带征,腹脂线异常,并可见少量胸腔积液。结论:提高胃肠道穿孔的X线诊断率,必须提高气腹的检出,注意穿孔后无气腹的病例,并要结合临床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气腹及假气腹。
刘艳艳
关键词:胃肠道穿孔X线
鼻咽癌的MRI诊断
2006年
目的:探讨鼻咽癌的MRI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鼻咽癌的MRI表现。结果:鼻咽癌的MRI表现为鼻咽壁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咽隐窝闭塞,咽鼓管咽口变浅或消失,可伴有咽旁间隙、咽后间隙、头长肌受压或浸润及颈部淋巴结的转移,可见乳突积液,颅底骨质破坏。肿瘤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GdDTPA增强后T1WI呈中等以上强化。结论:MRI成像能多方位清晰显示鼻咽癌瘤灶及侵犯范围,明显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
刘艳艳曹本花曹丽霞
关键词:鼻咽癌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