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艳
- 作品数:21 被引量:202H指数:8
-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陇东学院青年科技创新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 鄂尔多斯盆地旧石器时代的地理环境变迁被引量:1
- 2011年
- 通过对鄂尔多斯地区旧石器地点的分布状况进行梳理研究,并根据黄土地层,分区探索了鄂尔多斯盆地在旧石器时代北部毛乌素沙漠地带、中部黄土丘陵地带、南部黄土高原残原地带的地理环境变化。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以及黄土高原中腹地带在旧石器时代经历了冰期和间冰期的多次气候旋回和次一级的气候波动,环境经历了沙漠的南侵和退缩、消失和复活,草原和森林的交替,动物群的南迁和北移。
- 张多勇张勃张耀宗张建香刘艳艳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旧石器时代环境变迁
- 1960年至2005年河西干旱区的日照时数变化时空特征分析——以黑河中上游地区为例被引量:16
- 2009年
- 运用复值Morlet小波分析及非参数统计检验Mann-kendall法,并借助地统计软件ArcGIS(9.X)对黑河中上游1960年-2005年日照时数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近50年来年均日照时数呈现增加趋势,β值为18.57;春、夏、秋、冬四季日照时数均为上升趋势,β值分别为7.13、7.72、3.18和6.96;②年、季节的日照时数变化在空间上存在差异,对于年均日照时数而言,酒泉、金塔、鼎新一线为日照时数升降的分界线,以北为主要的上升趋势区,升幅大于8.0h/年;以南则主要表现为下降趋势,降幅在(1.9-31.5)h/年;③日照时数年变化具有12年左右的主振荡周期和5年左右的次振荡周期,年代际特征明显。日照时数在1975年开始由显著增加趋势变为不明显的减少趋势;④年、夏冬两季日照时数的变化主要是大气中云量变化引起的,而春秋两季日照时数变化的原因还需进一步探讨。
- 刘艳艳张勃张耀宗康淑媛
- 关键词:干旱区日照时数周期
- 黑河中游张掖地区近48a气候变化及径流的响应被引量:13
- 2010年
- 将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地学统计方法中的Kriging插值结合,分析了位于黑河中游张掖地区6个气象站的近48a的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变化,并且空间显示了各季节的气温和降水变化。结果表明:张掖地区6站的年均气温在3.97-8.04℃之间,变暖最快的是山丹站气温倾向率为0.47℃/10a,变暖最缓慢的是高台站气温倾向率为0.19℃/10a。年均气温最低出现在1956年,为2.5℃,最高值出现在1998年,为9.06℃;降水地域分布不均衡,地区降水差值可达200mm以上。夏季张掖地区的降水变化范围为67.11-193.30mm,冬季降水是4.69-10.48mm,表明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且冬、夏降水变化幅度大;张掖地区气温在1991年开始发生突变,气温增加趋势明显。西支流地区和整个张掖地区气温突变时间一致,东支流气温突变是在1993年和整个张掖地区相比推迟了2年。整个张掖地区包括西支流和东支流在降水的时间的变化上没有发生突变。张掖地区年水变化周期现象明显,第一主周期为15年第二主周期为7年,但年均气温变化周期现象不明显;平原地区气温不是影响径流最根本的决定因素,但对河流径流的影响是正向的。降水和径流虽然在时间上拟合,径流总体的变化趋势在减少,但径流的降幅比降水要大。
- 王海军张勃靳晓华康淑缘刘艳艳张华
- 关键词:气温降水径流突变周期
- “兴发感动”说视角下的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初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期,学习古诗词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也能提升其审美能力。叶嘉莹先生提出的“兴发感动”说理论认为诗歌中蕴含着生生不已的生...
- 刘艳艳
- 关键词:古诗词课程标准审美鉴赏教学策略
- 庆阳市北部黄土沟壑地带清代同治以来荒漠化进程与防治措施研究成果
- 2018年
- 庆阳市北部三县环县、华池县、庆城县位于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处农牧交错地带,清代同治以来,土地质量退化,水土流失面积增加,出现了大量的水蚀荒漠化土地,可利用土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土地生产力下降,严重影响当地的生态屏障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项目成员进行了大量的野外考察,收集了大量的气候、植被、土地覆被等自然和社会经济资料;使用考古学方法、历史文献学方法、数理统计模型、3S技术、测量学、生物统计学等方法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通过研究首次理清了清朝同治年间以来甘肃省庆阳地区北三县荒漠化的进程,发现战争-人口锐减-耕地废弃-子午岭次生林出现这一逆荒漠化过程。提出采取政府补偿与城市化引力的自觉移民,以减轻荒漠化的人口压力的治理措施。
- 张耀宗刘艳艳张建香王东付建铂李丹张希彪赵一飞姚志勇朱岩峰张多勇
- 关键词:荒漠化生态恢复防沙治沙
- 西部欠发达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优势及发展对策研究——以甘肃省平凉市为例被引量:4
- 2012年
- 农业产业化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的新机制,是解决当前一系列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的现实选择。文章以甘肃省平凉市为例,探讨了西部欠发达地区加快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全面论述了平凉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优势、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 刘艳艳宋永永
- 关键词:特色农业农业产业化
- 近50年黄土高原马莲河流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8
- 2016年
- 不同等级降水与侵蚀性降水对水土保持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建设黄土高原生态屏障,亟须对马莲河流域降水特征进行详细分析。收集到马莲河流域1961—2010年西峰国家基准站、环县国家基本站和华池、庆城、合水、宁县、正宁5个国家一般站的日降水观测数据,使用PMF方法,对数据进行均一化检验,确保数据质量。采用基本气象水文统计方法,研究流域降水统计特征。运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检验、滑动T检验、累积距平和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流域降水趋势、突变点和周期等特征,同时分析侵蚀性降水、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马莲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482 mm,四季降水分别占年降水量的18%、53%、27%和2%,侵蚀性降水占年降水57%,降水变异系数为0.19,流域降水>400 mm的保证率为72%,>500 mm的保证率为38%;2)1961—2010年马莲河流域降水与侵蚀性降水均呈减少趋势,春、秋季降水呈减少趋势,冬季降水呈增加趋势;3)降水的突变点不明显,1992年之后,降水呈减少的趋势,年和四季降水有19、11、4和2 a左右的主周期;4)中雨和小雨是马莲河流域主要降水形式,1961—2010年,降水减少是中雨和小雨显著减少引起的,降水强度与侵蚀性降水强度呈增强趋势,降水日数的减少对降水强度的增加有重要影响。马莲河流域侵蚀强度并未随雨量的减少而减弱,降水侵蚀风险没有减小,水土保持工作需要持续深入,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刻不容缓。
- 张耀宗张多勇刘艳艳
- 关键词:黄土高原降水
- 近50年陇东黄土高原干旱特征及未来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基于陇东黄土高原近50 a平均逐月降水和气温数据,以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作为干旱评价指标,采用线性趋势方法、Mann-kendall突变分析法,小波分析法、R/S分析法,马尔科夫预测模型分析了陇东黄土高原近50 a来干旱变化周期特征及变化趋势,预测了未来干旱趋势和发生的概率。研究显示:近50 a陇东黄土高原SPEI线性倾向率小于0,整体呈干旱化趋势,陇东黄土高原干旱变化的突变点在1993年左右;通过小波分析,年际尺度的SPEI存在19、11、7、4、2 a的主周期,月尺度的SPEI存在17、25、35、10、6个月主周期;SPEI12的Hurst值0.64>0.5,自相关系数Rt>0,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干旱化趋势将会持续;通过Markov预测分析,干旱状态演变过程中干旱极端化现象的概率会增多,严重干旱状态的持续性将增强。
- 张耀宗张勃刘艳艳张多勇贾艳青唐敏王国强马彬
- 关键词:陇东黄土高原小波分析R/S分析法
- 1940-2013年陇东黄土塬区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及趋势被引量:1
- 2016年
- 基于1940-2013年的气温数据,应用气候倾向率法、M-K突变法、累计距平法和R/S法对陇东黄土塬区的极端气温变化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11940-2012年陇东黄土塬区1940s最暖,1950s最冷。2平均气温(0.14℃/10a)经历了下降(1940-1964)—平稳(1964-1984)—上升(1985-2013)三个阶段的变化;极端最高气温(-0.15℃/10a)经历了下降(1940-1984)—上升(1984-2013)两阶段的变化;极端最低气温(0.51℃/10a)经历了平稳阶段(1940-1975)—显著升高(1976-2012)阶段的变化。3除春、夏季极端最高气温下降外,3个气温指标其他各季节均为升温趋势,其中极端最低气温升温最为显著。4黄土塬区1940-2012年平均气温两次突变点为1949和1994年;年极端最高气温无明显突变,年极端最低气温突变点在1993年。5未来极端最低气温、平均气温仍将显著升高,而极端最高气温仍升温较小。
- 刘艳艳张耀宗张多勇
- 关键词:极端气温气候变化
- 黑河流域近46年日照时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3
- 2009年
- 采用气候倾向率法,对黑河流域10个气象站1960-2005年逐月日照时数以及对日照有影响的总云量、低云量、水气压、降水量等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46年黑河流域年日照时数平均每10年减少1.77 h,近26年来减少趋势更加明显。秋、冬季日照时数显著减少,但夏季呈明显上升趋势。20世纪60年代四季日照时数均为正距平;70年代除冬季外,春、夏、秋季日照均偏少;80年代夏、冬季为负距平,春、秋季日照充足;90年代春季为负距平,其他季节均日照充足。黑河流域年、秋季日照时数的减少与降水量和大气中水气压的增加呈负相关,夏季日照时数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云量的减少引起。
- 刘艳艳张勃张耀宗康淑媛
- 关键词:黑河流域日照时数云量降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