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艳艳

作品数:46 被引量:174H指数:8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耐药
  • 9篇基因
  • 8篇克雷伯菌
  • 7篇药物
  • 7篇细菌
  • 7篇肺炎克雷伯
  • 7篇肺炎克雷伯菌
  • 6篇耐药性
  • 6篇抗菌
  • 5篇细胞
  • 4篇乙型
  • 4篇志贺菌
  • 4篇质粒介导
  • 4篇重组酶
  • 4篇细菌耐药
  • 4篇酶工程技术
  • 4篇耐药基因
  • 4篇菌药
  • 4篇抗菌药
  • 4篇抗菌药物

机构

  • 37篇安徽医科大学...
  • 30篇安徽医科大学
  • 8篇安徽省细菌耐...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合肥市第一人...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阜阳市...

作者

  • 46篇刘艳艳
  • 35篇李家斌
  • 12篇叶英
  • 9篇胡立芬
  • 8篇程君
  • 7篇周翔天
  • 6篇朱玉林
  • 5篇高丽萍
  • 4篇潘亚超
  • 3篇梅清
  • 3篇杨海飞
  • 3篇陈萌萌
  • 2篇许夕海
  • 2篇吕茹
  • 2篇沈为华
  • 2篇律娜
  • 2篇徐明安
  • 2篇夏粤华
  • 2篇陈国胜
  • 2篇马雪娇

传媒

  • 8篇安徽医科大学...
  • 8篇中华传染病杂...
  • 6篇中国抗生素杂...
  • 4篇安徽医学
  • 2篇安徽医药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中国听力语言...
  • 1篇时代人物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湖北民族大学...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黏质沙雷菌中AmpC酶的检测及药敏率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临床分离的104株黏质沙雷菌中AmpC酶的产生情况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筛选疑产AmpC酶阳性菌株,并用酶粗提物进行三维试验确证产AmpC酶菌株。药敏试验采用琼脂稀释法,依据CLSI 2010年推荐的标准进行判读结果。结果 104株黏质沙雷菌在呼吸道痰标本中检出率最高,达59.6%;主要分布于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老年病科等;头孢西丁纸片筛选法阳性率为39.4%,经三维试验确证产AmpC酶的有8株,阳性率为7.7%。产AmpC酶菌株除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全部敏感及对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敏感率较高外,对其他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于非产酶株。结论产AmpC酶黏质沙雷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对产酶株临床经验用药可选用碳青霉烯类、氟喹喏酮类及四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杨海飞程君胡立芬刘艳艳潘亚超朱玉林李家斌
关键词:粘质沙雷菌AMPC酶抗菌药物细菌耐药性
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小鼠模型的制备与评价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构建稳定且可靠的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KPLA)小鼠模型,为该疾病的后续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肺炎克雷伯菌(KP)临床分离菌株181608为实验菌株,将不同浓度的细菌悬液通过腹腔注射,利用改良寇式法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以1/2的LD50浓度注射C57BL/6J小鼠。通过小鼠一般情况、体质量变化、白细胞计数、HE染色以及肝脏菌落计数等指标综合评价该模型。结果根据改良寇式法计算出KP在C57BL/6J小鼠中的LD50约为104 CFU/ml。小鼠感染细菌24 h取肝脏脓肿部位的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通过菌落形态、拉丝试验阳性和质谱结果鉴定致病菌为KP。HE染色结果提示小鼠感染后肝脏出现大面积坏死以及炎性细胞的大量浸润。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小鼠精神状况变差,加之进食量的减少,体质量逐渐降低。检测造模小鼠的白细胞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5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肝脓肿组明显升高,且RT-qPCR结果也显示炎性和趋化因子[IL-1β、IL-6、IL-10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的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腹腔注射成功建立KPLA小鼠感染模型,为肝脓肿的研究提供稳定和易复制的动物模型。
郑亚虹岳程程张慧贺玲玲戴媛媛刘艳艳李家斌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动物模型
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2024年
目的比较糖尿病(DM)合并肝脓肿(PLA)与非糖尿病(NDM)合并PLA患者之间的临床特征,以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某附属医院2002年7月—2022年2月收治的PLA患者,按照是否合并DM分为DM+PLA组和NDM+PLA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和体征、并发症、生化和病原学检查结果、影像学表现、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PLA患者695例,其中DM+PLA组191例(27.5%),NDM+PLA组504例(72.5%)。DM+PLA组患者中男性、合并高血压的占比高于NDM+PLA组,而胆道疾病及恶性肿瘤占比低于NDM+PLA组(均P<0.05)。DM+PLA组患者出现发热,乏力,并发贫血、低蛋白血症的占比高于NDM+PLA组(均P<0.05)。与NDM+PLA组相比,DM+PLA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而总蛋白、清蛋白含量及清蛋白/球蛋白比值均降低(均P<0.05)。DM+PLA组患者肺炎克雷伯菌检出、肝右叶脓肿发生的占比较NDM+PLA组更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恶性肿瘤是影响PLA患者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侵入性治疗是影响PLA患者临床疗效的保护因素,而血糖是影响NDM+PLA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结论DM+PLA较NDM+PLA患者感染症状重,且伴有更高的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和肝右叶脓肿的比例。应加强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关注,控制好血糖水平,必要时应及时辅以侵入性治疗手段。
李旭峰郑亚虹杨懿杨宁丁予婷陆健娟刘艳艳李家斌
关键词:糖尿病细菌性肝脓肿临床疗效影响因素
先天性外耳畸形婴儿的听力水平初探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外耳畸形婴儿的听力水平及特点。方法选取34例(41耳)先天性外耳畸形婴儿为观察组,另选取20例(40耳)健听婴儿为对照组,分别测试并统计两组婴儿的气导听性脑干反应(air-conductionauditorybrainstem response,AC-ABR)潜伏期和阈值,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中97.56%(40/41)的畸形耳为中、重度听力损失;畸形耳AC-ABR阈值与耳廓畸形分级之间呈正相关(r=0.670,P<0.01);畸形耳AC-ABR阈值(75.37±8.97 dB nHL)较对照耳(17.5±7.07dBnHL)显著升高(P<0.01);畸形耳Ⅴ波潜伏期(7.61±0.63ms)较对照耳(6.20±0.2ms)显著延长(P<0.01)。结论先天性外耳畸形婴儿伴发听力损失以中、重度居多,存在外耳畸形应尽早诊断并干预。
刘艳艳刘业海邱建新童步升张晓敏余崇仙
关键词:婴儿畸形听性脑干反应气导短声
粪便中乙肝病毒的定量检测及其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采集50例乙型肝炎未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血液和粪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粪便和血清中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QIAmp DNA Stool kit试剂盒法提取粪便总DNA,巢式PCR定性检测粪便中乙肝病毒DNA(HBVDNA),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定量检测血清和粪便中HBV-DNA。根据血清HBVM阳性的不同组合(感染模式)将50例患者分成3组,粪便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37例,血清HBsAg阳性46例,两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血清阴性者,粪便中HBsAg阳性。FQ-PCR定量检测血清和粪便HBV-DNA含量分别为4.35±1.49和4.50±1.59。血清HBV-DNA检测,30例阳性(60%),粪便中HBV-DNA共检测出31例阳性(62%)。
周翔天吕茹郑吉顺陈国胜刘艳艳叶英李家斌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粪便
安徽省809株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临床分布、耐药性与基因型分析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2013年与2014年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药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安徽省内35所医院送检的临床标本,从中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株,采用琼脂倍比稀释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用WHONET 5.6和SPSS l7.0软件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来源、耐药率及其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4年共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809株,其中来源于ICU的标本中的检出率最高,平均检出率为30.7%。绝大部分菌株分离于痰液标本,占总菌株的57.8%。两年的菌株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32.5%和38.9%,多重耐药检出率分别为37.2%和40.9%。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在所有进行检测的抗菌药物里,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最低;耐药率最高的药物为氨苄西林,分别为55.4%和63.4%。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对多种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非产ESBLs菌株。282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97株细菌携带blaCTX-M-14基因。结论临床标本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株较多,CTX-M-14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为主要的耐药机制,因此该菌株对临床常用的各类抗菌药物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治疗上可优先选用含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或碳青霉烯类药物。加强细菌的耐药性监测与防控,有利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程君魏文娟杨海飞刘艳艳叶英李家斌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药物敏感性细菌耐药监测基因型
肠道微生物与肝肠疾病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肠道菌群寄居在人体胃肠道内各个部位,是一个种类繁多、动态变化的微生物群体。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肝硬化、肝性脑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疾病患者的肠道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菌群失调,其菌群多样性也常常降低[1]。但究竟是哪种肠道微生物在肝肠疾病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其作用机制又有什么规律,目前仍不明确。现就近年来肠道微生物参与人类肝肠疾病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陈萌萌周翔天刘艳艳李家斌
关键词:肝疾病微生物胃肠道基因组学
安徽地区高黏液表型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基因型、荚膜血清型和毒力基因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了解高黏液表型肺炎克雷伯菌(hypermucoviscous Klebsiella pneumoniae,HMVKP)的耐药基因型、荚膜血清型和毒力基因。方法收集2017年9月安徽地区35家医院的肺炎克雷伯菌698株(非重复株),将从中分离、筛选出的78株HMVKP通过黏液拉丝实验确定其高黏液表型;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其对17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耐药基因型、荚膜血清型和毒力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进行分子分型以及主要ST序列型同源性分析;比较HMVKP毒力基因rmpA阳性组与阴性组毒力基因携带率。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78株HMVKP中,66株分离自痰液。HMVKP对17种抗菌药物均较敏感,但对氯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唑肟的耐药率稍高。4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菌株携带耐药基因包括1株TEM、1株CTX-M1和2株CTX-M2;1株为耐碳青霉烯酶类药物的HMVKP,其携带IMP耐药基因。荚膜型以K2型(30/78,38.46%)和K1型(13/78,16.67%)为主。检测的5种毒力基因中,以iroNB(71/78,91.03%)和aerobactin(67/78,85.90%)携带率最高,且K2型毒力基因检出种类最多。78株HMVKP中,共有28种ST序列型,以ST23、ST65、ST86和ST412为主,PFGE结果提示这4种主要克隆株分为16个型别,部分具有同源性。rmpA阳性组中毒力基因kfu的携带率(27/52,51.92%)高于毒力基因rmpA阴性组(7/26,26.92%)。结论HMVKP的耐药基因型检出率不高,荚膜型以K2型和K1型为主,毒力基因中以iroNB和aerobactin携带率最高,且K2型毒力基因检出种类最多。
孙凯莉刘周陈昊然赵冬梅顾毅刘艳艳张亚龙李家斌
关键词:抗药性毒力基因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2024年
探讨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分层抽样,以某医科高校临床医学专业的1000余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 scale,SDS)、简明复原力量表 (Brief Resilience Scale,BRS)、多维度领悟社会支持量表(Multidimensional Scale of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MSPSS)分别评定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在SDS评分中,女性评分显著高于男性(Z=-2.26 ,p=0.024),单身评分显著高于非单身评分(Z=-3.43 ,p=0.001),有慢性病的医学生评分显著高于无慢性病(Z=-2.66 ,p=0.008),MSPSS分数,女性均显著高于男性(Z=-5.23,p=0.000),无家族精神病史人群的显著高于有精神病史的人群(Z=-2.61,p=0.009),未经历过医疗事故的人群显著高于经历过医疗事故的人群(Z=-2.42,p=0.015),相关性分析显示MSPSS评分和BRS评分、SDS分数、年级、每周锻炼次数以及每天睡眠时间存在显著线性相关性。结论: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相关症状,性别、年级、情感状态及慢性病均与抑郁症状的出现相关,医学高校开展医学生精神健康保健和心理咨询工作至关重要,配备专业的心理学相关人员,建立健全完善的精神心理关注系统,及时关注高校医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我国的医药卫生行业输送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刘艳艳马玉婷胡立芬李亚胜余梁李家斌
关键词:医学生高校心理健康抑郁症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或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象变化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或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外周血象变化。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等10家医院就诊的HBe Ag阳性的CHB患者102例,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单药组(51例)和联合组(51例),治疗48周,停药后再随访24周。通过检测受试者基线(0周)、4周、8周、12周、24周、36周、48周、60周、72周的外周血象变化,观察2种治疗方案对外周血象的影响。结果治疗48周时,联合组患者的HBV DNA转阴率(76.60%)、ALT复常率(70.21%)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间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淋巴细胞(L)、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变化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PLT与组别之间有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药组对N的影响较联合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WBC、N、L、PLT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第0~4周下降最明显,治疗期间趋于稳定,停药后很快恢复正常。结论联合治疗有一定优势,患者治疗期间外周血WBC、N、L、RBC都具有类似的下降趋势,但联合治疗对Hb、PLT有影响,呈可逆性,停药后很快恢复,治疗期间应严密监测。
苏倩刘艳艳李家斌
关键词:干扰素-Α阿德福韦酯药物不良反应慢性乙型肝炎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