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玉蕾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超声
  • 2篇组织定征
  • 2篇超声检查
  • 2篇超声组织定征
  • 1篇性疾病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流动力学现...
  • 1篇血流灌注
  • 1篇血流灌注变化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造影
  • 1篇脂肪
  • 1篇脂肪肝
  • 1篇肾皮质
  • 1篇肾脏
  • 1篇肾脏病
  • 1篇肾脏病学
  • 1篇肾脏改变

机构

  • 4篇沈阳军区总医...
  • 2篇辽宁医学院

作者

  • 4篇张筠
  • 4篇曹军英
  • 4篇刘玉蕾
  • 2篇李志宏
  • 2篇陈文英
  • 2篇闻宝杰
  • 1篇蔡惠红
  • 1篇李立华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应用超声组织定征视频法评价脂肪肝程度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超声组织定征视频法(UTC)衡量均匀性脂肪肝程度的价值,以期确定一个脂肪肝定量诊断方法。方法 90例脂肪肝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纳入研究,以CT脂肪肝定量为参照标准,将脂肪肝分为轻、中、重三个程度;同期进行超声定量分析,测定二维肝脏图像的近场、中场、远场和胆囊的回声强度(Echo Intensity,EI)值,并测定肝肾回声强度之比值。结果脂肪肝的肝脏近、中场回声强度及肝肾回声强度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肝脏的远场回声强度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随脂肪肝程度加重,差异越显著(P<0.05)。胆囊回声强度在中、重度脂肪肝中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轻度脂肪肝中无明显差异。肝脏和胆囊回声强度及肝肾回声强度比值在3个脂肪肝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组织定征视频法可以用于脂肪肝的诊断和程度确定,是另一种脂肪肝量化诊断方法。
刘玉蕾曹军英张筠蔡惠红陈文英
关键词:超声组织定征均匀性脂肪肝
超声组织定征视频法观察低温下兔肾脏改变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应用超声组织定征视频法定量技术探讨兔肾脏回声强度的数字化定量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只新西兰大兔子,建立兔低温模型,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分别置于自身室温及-10℃,-15℃中放置规定时间(分别为4h和8h),室温组(作为对照组),4h、-10℃组,8h、-10℃组,4h、-15℃组和8h、-15℃组,进行肾的二维超声及记录特定区域的回声强度,二维超声观察肾脏的回声,定量分析肾脏回声强度的改变。结果低温条件下兔肾脏皮质、髓质及集合系统的回声强度均比室温的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条件下,不同温度,相同的时间肾脏的皮质、髓质、集合系统的回声强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温度,不同的时间回声强度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组织定征视频法这种定量技术观察低温条件下兔肾脏回声强度的改变,为临床早期预测低温条件下肾功能变化提供了一个影像学信息作为参考资料。
陈文英曹军英张筠刘玉蕾李志宏闻宝杰
关键词:超声检查超声组织定征肾脏病学
超声造影评价低温条件下兔肾皮质血流灌注变化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价低温条件下兔肾皮质血流灌注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第1组为对照组,第2组-15℃~-23℃低温处理8h,第3组-15℃~-23℃低温处理4h,第4组-6℃~-14℃低温处理8h,第5组-6℃~-14℃低温处理4h。经耳缘静脉团注SonoVue(0.1ml/kg)进行肾灌注造影检查,观察并采集注射造影剂后0~3rain的动态图像,并对获得的时间-强度曲线(TIC)进行分析,参数包括上升支斜率(A)、下降支斜率(a)、曲线下面积(AUC)、达峰时间(TTP)、达峰强度绝对值(DPI)。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第2组和第4组的A、a明显减小(P〈0.05),AUC显著增大(P〈0.05),TTP明显延长(P〈0.05),第3组和第5组仅表现为A减小(P〈0.05),各组的D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第3组和第4组比较,第2组AUC增大(P〈0.05),TTP延长(P〈0.05)。结论超声造影能较早反映低温条件下兔肾皮质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低温所致肾功能损害的早期诊断有-定的应用价值。
闻宝杰曹军英张筠李志宏李立华刘玉蕾陈文英
关键词:超声检查微气泡肾皮质血流动力学现象
影像学新技术诊断肝脏常见弥漫性疾病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总结影像学(超声、CT、MRI)新技术在常见弥漫性肝病中的表现。方法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影像学新技术在常见弥漫性肝病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结果超声造影及CT灌注不仅较好的反映弥漫性肝病的形态变化,还可显示生理功能的改变,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能从分子水平来反映肝细胞的代谢情况,超声和MRI的弹性成像使影像触诊成为了可能,从而为这类疾病的诊疗评估提供了定性和定量的信息。结论影像学新技术在常见弥漫性肝病的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及良好的应用前景。
刘玉蕾曹军英张筠
关键词:CTMRI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