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玉倩

作品数:106 被引量:331H指数:12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2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4篇文化科学
  • 41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2篇代谢
  • 18篇运动性
  • 18篇铁代谢
  • 16篇骨骼肌
  • 14篇蛋白
  • 14篇铁调素
  • 12篇糖尿
  • 12篇糖尿病
  • 12篇HEPCID...
  • 11篇运动性低血色...
  • 11篇体育
  • 9篇腓肠肌
  • 8篇低氧
  • 8篇2型糖尿
  • 8篇2型糖尿病
  • 7篇血清
  • 7篇大鼠腓肠肌
  • 6篇鼠肝
  • 6篇体育锻炼
  • 6篇铁超载

机构

  • 104篇河北师范大学
  • 4篇河北理工大学
  • 3篇合肥师范学院
  • 3篇廊坊师范学院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化工大学
  • 2篇香港理工大学
  • 2篇石家庄市第一...
  • 1篇安徽大学
  • 1篇河北科技师范...
  • 1篇安阳师范学院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岭南师范学院

作者

  • 105篇刘玉倩
  • 55篇王海涛
  • 24篇赵斌
  • 15篇李海洲
  • 12篇刘树欣
  • 10篇闻剑飞
  • 10篇孙娟
  • 10篇常彦忠
  • 10篇王金霞
  • 10篇王羽
  • 10篇段相林
  • 10篇袁克星
  • 10篇杨雯茜
  • 9篇程康康
  • 8篇宋文靖
  • 8篇问亚飞
  • 7篇吕军
  • 7篇赵焕彬
  • 6篇姚晓丹
  • 5篇刘建国

传媒

  • 18篇河北师范大学...
  • 16篇中国运动医学...
  • 9篇体育科学
  • 6篇中国康复医学...
  • 4篇廊坊师范学院...
  • 4篇当代体育科技
  • 3篇2010年中...
  • 2篇解剖学报
  • 2篇生物学通报
  • 2篇体育学刊
  • 2篇中国体育科技
  • 2篇河北体育学院...
  • 1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生理学报
  • 1篇营养学报
  • 1篇北京体育大学...
  • 1篇体育科学研究
  • 1篇天津体育学院...
  • 1篇体育科技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12篇2017
  • 12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10篇2012
  • 12篇2011
  • 10篇2010
  • 8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1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运动性贫血形成中大鼠肝铁调素(hepcidin)的表达变化
目的:运动性贫血及铁缺乏在耐力运动员中发生率较高,但关于运动性贫血的产生机制及早期监测还缺乏深入研究.有研究表明机体主要通过调节小肠铁吸收来维持机体铁稳态.肝铁调素(hepcidin)是主要的小肠铁吸收调节激素,主要产生...
刘玉倩王海涛刘树欣问亚飞李海洲
关键词:运动性贫血
铁超载模型的研究进展
<正>目的目前代谢性疾病成为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然而人体铁代谢失调后也存在着高风险代谢性疾病发病率。原发性或继发性铁超载都会促进氧化应激反应,产生高毒性的化合物,导致机体糖脂代谢紊乱。糖脂代谢失调是导致人类疾病高死亡率...
高丽娜刘玉倩
白藜芦醇促进运动性肌肉损伤恢复的应用前景被引量:2
2010年
白藜芦醇是一些植物在受到病菌侵染或环境恶化时产生的一种植物抗毒素.大量体内外实验显示,Res具有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调节Ca2+,NO、植物雌激素样的作用.研究表明,运动性肌肉损伤与骨骼肌内自由基增多、离子代谢紊乱及炎症反应等有关.EIMD导致组织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发生一系列变化,进而影响机体工作能力.根据目前有关Res的生理功能研究成果,结合EIMD的可能机制,探讨Res对促进EIMD恢复的作用,为Res在EIMD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闻剑飞冉晓占袁克星金凤霞刘玉倩
关键词:白藜芦醇自由基
低氧暴露对大鼠骨骼肌L6细胞铁代谢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本文旨在研究低氧暴露对骨骼肌细胞铁代谢的影响。培养大鼠骨骼肌L6细胞,随机分成3组,分别低氧(1%O2)暴露0、12和24h。采用同位素55Fe示踪法测定细胞铁摄取和铁释放能力的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可变铁池(labile ironpool,LIP);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转铁蛋白受体1(transferrin receptor1,TfR1)、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divalent metal transport-er1,DMT1)、膜铁转运蛋白1(ferroportin1,FPN1)和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transcription factor-1,HIF-1)的变化。结果显示,与0h低氧暴露组相比,12h低氧暴露组细胞的铁摄取能力明显升高(P<0.05),铁释放能力显著降低(P<0.01),LIP明显升高(P<0.05)。24h低氧暴露组肌细胞铁摄取、铁释放能力及LIP均明显低于0h和12h低氧暴露组(P<0.05或P<0.01)。与0h低氧暴露组比较,12h低氧暴露组HIF-1、DMT1(IRE)、DMT1(non-IRE)和TfR1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而FPN1表达则显著降低(P<0.01);24h低氧暴露组DMT1(IRE)、DMT1(non-IRE)和FPN1表达均低于0和12h低氧暴露组(P<0.01),但TfR1表达却显著增加(P<0.05或P<0.01)。以上结果提示,低氧对骨骼肌铁代谢的影响与暴露时间密切相关,一定时间的低氧暴露可以提高肌细胞的铁摄取能力,降低铁释放,增加细胞内的铁含量,而长时间的低氧暴露会引起细胞铁代谢紊乱。
李海洲刘玉倩王海涛刘树欣赵斌杨杰
关键词:低氧暴露低氧诱导因子1
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十二指肠DMT1、FP1蛋白和肝Hepcidin 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游泳运动对大鼠十二指肠DMT1、FP1蛋白及肝hepcidin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运动影响肠铁吸收的调节机制。方法: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group,CG),适度运动组(moderatelyexercisedgroup,MG)和过度运动组(strenuouslyexer-cisedgroup,SG),每组10只,运动10周后分别取十二指肠和肝。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测定十二指肠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1(divalentmetaltransporter1,DMT1)和膜铁转运蛋白1(ferro-portin1,FP1)的表达,用RT-PCR测定肝hepcidinmRNA的表达。结果:适度运动组DMT1(IRE)和FP1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过度运动组与对照组相比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适度运动组肝hepcidin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过度运动组肝hepcidinmRNA的表达与其他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适度运动可能通过hepcidin调节十二指肠DMT1和FP1的表达增强,促进肠铁吸收,满足运动中机体对铁的需求。而过度运动则可能通过大量动用贮存铁满足机体所需,而使肠铁吸收变化不明显。
刘玉倩常彦忠王海涛赵斌段相林
关键词:十二指肠
“区域协同发展”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以京津冀高校为例被引量:2
2015年
2009年以来,京、津、冀已经培养出大批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教育资源短缺、师资力量不足、专业实践基地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依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探讨了三地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1)高校招生准确定位,专业领域设置突出本校特色;(2)高校间突破区域界限,师资共享,互认学分;(3)高校间导师互访,相互交流,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水平;(4)高校间加强常态化合作,充分发挥不同高校的优势,实现双赢。
王海涛赵毅博刘玉倩
关键词:学校体育区域协同发展全日制体育硕士
不同运动方式对运动员血清抗菌多肽(Hepcidin)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抗菌多肽(Hepcidin)是机体铁稳态的负调节子,在运动性铁缺乏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采用Meta分析定量评价不同运动方式对运动员血清Hepcidin浓度的影响。方法:分别以急性运动和耐力运动的运动员在运动前后的血清Hepcidin浓度为统计量,检索截至2016年4月的相关文献,制定文献筛选标准,对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异质性检验和发表偏倚检验。结果:涉及急性运动的研究11项(135名运动员)和耐力运动研究7项(88名运动员)纳入Meta分析。急性运动后运动员血清Hepcidin增加幅度为51.94%(SMD=1.640,95%CI[1.357,1.923],z=11.37,P<0.01)。耐力运动Hepcidin增加幅度为25.13%(SMD=0.863,95%CI[0.550,1.177],z=7.24,P<0.01)。检验均未发现显著发表偏倚。结论:急性运动和耐力运动均使运动员Hepcidin增加,急性运动增加幅度高于耐力运动,为防止运动性贫血发生,运动员应在训练期间增加铁补充。
王海涛刘玉倩郑宁杨雯茜
关键词:抗菌多肽运动员META分析
小针刀治疗肌肉损伤的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12
2004年
采用不完全锐性切割的方法对实验兔双后肢造成损伤模型 ,左腿为自然恢复组 ,右腿为小针刀治疗组 ,分别于损伤后 1 0天、2 0天、2 8天取材 ,进行组织学观察和生物力学指标测试 ,观察小针刀治疗后受损肌肉的组织学和生物力学指标的变化 ,为小针刀疗法提供理论依据 ,为瘢痕性软组织运动损伤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表明 :通过光镜观察发现 ,伤后 2 0天和 2 8天 ,小针刀治疗组与自然恢复组相比 ,肌纤维面积都显著增加 ( P<0 .0 1 )。治疗组肌肉的强度极限和最大伸长量均高于自然恢复组 ,但无显著性差异。提示 :小针刀疗法可以促进损伤部位的肉芽组织转化 ,松解损伤组织间的粘连 ,减轻肌纤维间结缔组织增生 ,促进受损肌肉的恢复 。
赵斌刘玉倩王海涛田惠林
关键词:小针刀肌纤维组织学生物力学
城镇非体力劳动者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对第4次国民体质检测中河北省6 062名成年非体力劳动者患慢性病情况,运用描述统计、逻辑回归统计方法分析慢性病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城镇非体力劳动者患病率为45%(2 730人),居于前3位的慢性病为高血压、职业病、高血脂,患病率依次为25.3%,21.0%,11.9%;女性患慢性病的风险要比男性大(P<0.01);30~49岁成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急剧增加,40岁之前是慢性病的潜伏期;随着BMI指数的增大慢性病患病风险增加;以伏案工作为主的非体力劳动者患慢性病风险较非伏案工作为主的高,且伏案时间越长患慢性病风险越大;步行时间较少也能够增加患慢性病风险.河北省非体力劳动者慢性病患病率较高,且年龄、BMI指数、伏案时间、步行或骑自行车时间是患慢性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王中旺田忠明刘玉倩
关键词:慢性病体育锻炼影响因素非体力劳动者
中医药对运动性疲劳恢复作用的研究现状被引量:5
2000年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注意到运动性疲劳的恢复在体育训练中的作用。由于西药副作用较大 ,人们尤其关注中药对运动性疲劳恢复作用的研究。把我国运动员以及实验室用到的中药补益药进行了分类并指出了目前在中药进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刘玉倩赵斌
关键词:中药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