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惠
- 作品数:6 被引量:95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线恶网中的EB病毒感染被引量:30
- 1997年
- 目的 观察一组中线恶网病变组织中 EB病毒感染的存在情况及其异形淋巴样细胞( atypic al lymphoid cells,AL Cs)的免疫表型。方法 37例病变组织切片作 DNA- RNA原位杂交 ,检测 EB病毒编码的小分子 RNA( EBER) ,作免疫组化染色看 EB病毒隐伏膜蛋白 ( L MP)抗原的表达及 ALCs的免疫表型 ;其中 15例用 PCR方法检测了 EBV- DNA。结果 ( 1) 31/ 37例 ,占 83.8%之ALCs呈 EBER 1/ 2阳性反应 ;12 / 15例 ,占 80 %检出 EBV- DNA;5/ 19例 ,占 2 6.3%之少部分 AL Cs呈 L MP阳性反应。 ( 2 ) 2 0 / 37例 ,占 54.1%之 ALCs同时表达 CD3及 CD56抗原 ;5/ 19例 ,占 2 6.3%之少部分 ALCs呈 CD30 +反应。结论 该组中线恶网病例中存在着较高比率的 EB病毒隐性感染 ,其ALCs既表达 T细胞分化抗原 ,同时也高水平地表达自然杀伤细胞抗原 ,CD56。作者还复习讨论了多种淋巴增生性疾病中 EBV感染的存在情况。
- 刘卫平Joostvan Gorp李甘地刘永惠李俸媛万红Roel A de Weger
- 关键词:NMR疱疹病毒4型病毒感染
- 肿瘤性中线破坏性疾患的组织病理、免疫组化及临床表现的比较研究
- 1993年
- 材料与方法一、材料40例均来自我院病理科1980年1月至1989年12月的外检档案资料,所有病例均曾在科内会诊,并诊断为恶性肿瘤,但组织学类型不能确定。二、方法 (一)组织病理学:常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3u,作HE及Foot’s网状纤维染色,光镜观察。其中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分型按1985年成都会议修订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工作分类方案进行。 (二)免疫组织化学:常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3μ,作三部ABC法染色。所用抗体均系丹麦DAKO公司产品,其名称及特异性见表1。ABC试剂盒是美国Vector公司的产品。染色采用分布筛选的办法,见图1。常规设阳性及阴性对照。重点观察病变组织中瘤细胞的染色反应和阳性细胞的数量及分布等。
- 刘卫平张尚福刘永惠徐世麟覃质彬李俸媛
- 关键词:肿瘤性病理免疫
- 中线T细胞淋巴瘤的TCR-γ基因重排研究
- 1998年
- 目的:对中线T细胞淋巴瘤的克隆性进行研究。方法:用一组针对T细胞受体γ链基因V区片段的家族特异性引物和PCR方法,对11例(22个标本)中线T细胞淋巴瘤病例进行了T细胞受体丁基因重排的检测。结果:22个标本中21个有T细胞受体γ链基因的克隆性重排(94.45%)。在9例原发灶的连续活检和1例原发灶及其转移灶的标本中均未发现增生的克隆家族的改变。结论:中线T细胞淋巴瘤的病变组织中存在T细胞的单克隆性增生,为该肿瘤的T细胞起源提供了分子生物学的证据。在中线T细胞淋巴瘤的疾病过程中(包括转移灶)增生T细胞的家族未发生变化,支持肿瘤的单克隆起源学说。
- 陈德忠刘卫平刘永惠李甘地杨光华李俸媛
- 关键词:T细胞淋巴瘤聚合酶链反应基因重排
- 鼻NK/T细胞淋巴瘤——15年研究报道被引量:60
- 2000年
- 目的 :探讨鼻NK/T细胞淋巴瘤 (原诊断为“中线恶性网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病变性质及其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过去 15年中对近 2 0 0例“中线恶网”病例做了一系列研究 ,包括临床病理分析、LSAB法免疫组化染色作免疫表型分析、用PCR技术作T细胞受体β和γ链基因重排及EBV DNA检测、EBER原位杂交和原位末端标记DNA片段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①鼻NK/T细胞淋巴瘤有特征性临床及病理形态学表现 ;②瘤细胞表达CD3ε:89 8% ;CD45RO :81 2 % ;CD5 6 :81 2 % ;TIA 1:10 0 %。不表达B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分化抗原 ;③TCR β链基因重排检出率为85 7% ,TCR γ链基因重排检出率为 94 45 % ;④EBV DNA检出率为 6 7 86 % ;EBER原位杂交阳性率为 90 6 3% ;⑤肿瘤组织中的凋亡细胞与Ki 6 7+呈明显正相关 (P <0 0 0 6 3) ,Ki 6 7+细胞数量变化与患者的平均生存期有明显关系 (P <0 0 2 )。结论 :“中线恶网”实为EB病毒相关、细胞毒性NK/T细胞淋巴瘤。
- 刘卫平李甘地刘永惠梁传余
- 关键词:鼻肿瘤病理EB病毒免疫表型
- 鼻咽癌染色体端粒长度变化的研究
- 1999年
- 为探讨人鼻咽癌染色体端粒行为异常与癌变的关系,应用 Southern 印迹杂交对 30 例鼻咽癌和30例与之年龄、性别配对的正常对照进行了分析。结果:鼻咽癌的端粒长度与对照相比显著缩短。在鼻咽癌中,1617% 显示端粒伸长,76.67% 显示端粒缩短,而6.67% 显示与对照相同的端粒长度。分析了 30 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端粒长度的变化,可见染色体端粒的长度随年龄增长而逐渐缩短(r= - 0.3913, P< 0.05),并且端粒每年平均缩短 39bp 的核苷酸。结果提示:人鼻咽癌染色体不稳定可能与端粒长度缩短有关。
- 肖林周宏远严军刘永惠宋毅
- 关键词:鼻咽肿瘤染色体端粒端粒长度
- 细胞毒颗粒相关蛋白TIA-1在鼻NK/T细胞淋巴瘤及淋巴增生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18
- 1998年
- 目的观察27例鼻NK/T细胞淋巴瘤之瘤细胞表达细胞毒颗粒相关蛋白TIA1的情况及其与该肿瘤的免疫表型,基因型及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选用的抗体有:TIA1,CD56,CD3ε,CD45RO,CD8和CD20等;聚合酶链反应,作TCRγ链及免疫球蛋白JH链基因重排,EBER1/2原位杂交及与TIA1和CD8等的双标记染色,还与10例鼻咽淋巴增生病例进行了比较。结果(1)27例鼻NK/T细胞淋巴瘤中的多数瘤细胞都表达TIA1,CD3ε,CD45RO及EBER1/2,27例中有26例的几乎所有瘤细胞都表达CD56,但未观察到瘤细胞表达CD8和CD20抗原。27例中仅1例检出TCRγ链基因重排,均未检出JH链基因重排;双标记染色显示,瘤细胞同时表达TIA1和EBER1/2。(2)10例淋巴增生病例中有8例见少数TIA1阳性小淋巴细胞散布,其分布与CD8阳性细胞的相似,而其中4例见少数EBER1/2阳性细胞存在;双标记染色显示,EBER1/2阳性细胞不表达TIA1。结论在鼻NK/T细胞淋巴瘤有高比例的瘤细胞表达TIA1,并与EBER1/2,CD56,CD3ε等的表达相一致?
- 刘卫平李甘地刘永惠
- 关键词:鼻肿瘤细胞毒T细胞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