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正文

作品数:221 被引量:2,007H指数:26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74篇期刊文章
  • 32篇专利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5篇环境科学与工...
  • 66篇生物学
  • 24篇农业科学
  • 7篇天文地球
  • 2篇矿业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9篇湖泊
  • 45篇太湖
  • 38篇沉水
  • 33篇群落
  • 32篇沉水植物
  • 31篇浮游
  • 30篇营养化
  • 30篇富营养化
  • 27篇生态系统
  • 27篇浅水湖泊
  • 26篇水生
  • 26篇沉积物
  • 22篇苦草
  • 21篇植物
  • 20篇水质
  • 20篇群落结构
  • 19篇藻类
  • 19篇水体
  • 18篇鱼类
  • 18篇生态修复

机构

  • 181篇中国科学院
  • 115篇暨南大学
  • 25篇华中农业大学
  • 15篇中国科学院研...
  • 1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1篇仲恺农业技术...
  • 10篇南京大学
  • 10篇徐州工程学院
  • 8篇中国矿业大学
  • 7篇南京农业大学
  • 6篇南京信息工程...
  • 6篇仲恺农业工程...
  • 5篇广东建设职业...
  • 5篇惠州市环境科...
  • 4篇安徽农业大学
  • 4篇上海立信会计...
  • 4篇中国科学院生...
  • 3篇枣庄学院
  • 2篇重庆三峡学院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作者

  • 220篇刘正文
  • 43篇李宽意
  • 29篇钟萍
  • 25篇关保华
  • 24篇陈非洲
  • 22篇于谨磊
  • 22篇雷泽湘
  • 19篇张修峰
  • 18篇胡耀辉
  • 15篇徐德兰
  • 13篇谢贻发
  • 13篇何虎
  • 11篇陈光荣
  • 11篇吴庆龙
  • 9篇李传红
  • 8篇陈源高
  • 8篇谭镇
  • 8篇苏雅玲
  • 8篇文明章
  • 7篇王备新

传媒

  • 48篇湖泊科学
  • 28篇生态科学
  • 11篇生态学报
  • 9篇水生态学杂志
  • 6篇安徽农业科学
  • 5篇生态环境
  • 4篇海洋湖沼通报
  • 4篇农业环境科学...
  • 3篇应用与环境生...
  • 3篇环境科学与技...
  • 3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海洋与湖沼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武汉植物学研...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科技开发动态
  • 2篇中国水利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6篇2020
  • 7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9篇2016
  • 4篇2015
  • 9篇2014
  • 6篇2013
  • 10篇2012
  • 14篇2011
  • 17篇2010
  • 13篇2009
  • 22篇2008
  • 26篇2007
  • 15篇2006
  • 19篇2005
  • 5篇2004
2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湖泊及流域科学重点发展领域与方向被引量:16
2003年
本文分析了湖泊及流域科学在满足国家需求和学科发展自身方面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以围绕国家重大需求,侧重发展学科理论,强调解决实际问题为原则,提出了湖泊演化过程及人文影响因素的定量区分、湖泊营养盐循环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湖泊-流域物质输移过程与机理、数字流域与湖泊-流域地表过程模拟、湖泊-流域健康与管理等学科前沿与优先研究领域。
冷疏影杨桂山刘正文吴瑞金宋长青
关键词:可持续利用湖泊演化
苦草对水中环境因子影响的日变化特征被引量:30
2007年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沉水植物苦草对水体中环境因子影响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苦草对水体中环境因子如pH值、溶解氧、电导率、总磷等有显著的影响,种有苦草的水中的电导率、总磷均明显低于无植物水体,溶解氧浓度和pH值明显高于无植物水体;另外,种有苦草的水体环境因子总体日变化趋势较明显,而无植物水体的环境因子基本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具有明显日变化特征的指标pH值、溶解氧的变化可能与苦草的光合作用有关,而总磷和电导率没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沉水植物对水体中环境因子影响的日变化特征和影响机理,以及底泥磷释放可能存在的日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传海李宽意文明章刘正文
关键词:苦草水质日变化
大型水生植物对太湖生态系统作用的研究
为探讨水生高等植物在浅水湖泊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对太湖水生高等植物、底栖动物及其湖泊水质和沉积物状况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水生高等植物的存在对太湖水质,沉积物中氮磷营养盐、有机质含量和底栖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均有显著影响(P...
徐德兰雷泽湘王备新韩宝平刘正文
关键词:浅水湖泊大型水生植物底栖动物营养盐太湖
文献传递
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浅水系统底栖和浮游藻类竞争关系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底栖藻类和浮游藻类之间的竞争关系对浅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双壳类可通过滤食控制浮游藻类,从而改变底栖藻类与浮游藻类之间的竞争结果。论文通过比较放养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蚌处理组)与不放养背角无齿蚌(对照组)系统中底栖藻类、浮游藻类的生物量和优势种等的变化,研究了滤食性双壳类对底栖藻类和浮游藻类间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背角无齿蚌可显著降低浮游藻类生物量,提高水体透明度和沉积物表面光照条件,从而显著提高底栖藻类的生物量;背角无齿蚌也改变了浮游藻类的优势种,使优势种由蓝藻转变成硅藻。因此,滤食性双壳类有利于促进浅水生态系统从混水态向清水态转变,本研究结果对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修复与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喻晓张修峰刘正文
关键词:背角无齿蚌底栖藻类浮游藻类
浮游动物调控对浮游藻类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浮游动物可以通过牧食作用来抑制浮游藻类的增长,同时浮游动物排泄的营养盐又可以促进浮游藻类的增长,二者的强弱是浮游动物控制浮游藻类的关键。通过人为去除处理组水体中的浮游动物,研究浮游动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不同对富营养水体中浮游藻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处理组浮游动物总生物量低于空白组,且缺乏大型枝角类溞属(Daphnia sp.);去除浮游动物显著降低了水体中的总氮和总磷浓度以及浮游藻类生物量(叶绿素a),同时增加了附着藻的生物量;并且影响了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对照组是空星藻(Coelastrum sp.)为优势种而处理组则为湖丝藻(Limnothrix sp.)和四集藻(Palmella sp.)。结果表明浮游动物排泄营养盐产生的上行效应大于牧食作用产生的下行效应。
李欢张修峰刘正文
关键词:浮游动物浮游藻类营养盐
在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中恢复水生植被的方法
在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中恢复水生植被的方法,其特征是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栽种水生浮叶植物菱,栽种要点如下:1)选择包括小白菱、邵伯菱、沙角菱抗风浪、茎蔓韧性强的品种;2)栽种水体为湖泊中的相对封闭水体,水深1-4m,底质松软肥沃...
刘正文李宽意
文献传递
太湖滨岸带芦苇区沉积物磷的特征被引量:14
2007年
为了进一步揭示大型水生植物对湖泊滨岸带沉积物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影响,探讨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对沉积物磷的生态效应,于2003年9月18日、10月17日和12月3日,用柱状采样器分别在太湖梅梁湾滨岸带芦苇区和无草对照区采样。用HClO4-H2SO4消化法和H2SO4-H2O2消煮法测定芦苇区和对照区沉积物及芦苇根、茎组织中的总磷含量。结果表明,在芦苇生长旺盛期(9月),芦苇区和对照区沉积物的总磷含量最高,在芦苇生长的衰弱期(10月),其总磷含量次之,在芦苇生长的枯萎期(12月),其总磷含量最低;对照区沉积物距地表0~2cm的表层是磷的富集峰值层,而芦苇生长区距地表4~7cm的沉积物层为磷的富集峰值层;芦苇须根对磷的富集效应大于其根状茎,而芦苇根状茎对磷的富集效应又大于其茎,但它们的总磷含量都小于距根0~2cm范围芦苇根际沉积物的总磷含量。
徐德兰雷泽湘王洪君刘正文
关键词:沉积物芦苇
苦草根系对硝氮和氨氮的吸收被引量:21
2012年
硝氮(NO3--N)和氨氮(NH4+-N)是湖泊沉积物间隙水生物可利用氮源的主要形态。论文通过稳定性同位素15N示踪技术,通过模拟实验分别研究了苦草根系对NH4+-N和NO3--N的吸收及其与氮浓度的关系。结果显示,苦草(Vallisneria natan)根系对NH4+-N的吸收显著高于NO3--N;根系吸收氮后向叶转移,而且NO3--N为氮源时其转移速率较高;NH4+-N浓度的变化对苦草吸收NO3--N有影响,当NH4+-N浓度小于0.072 mmol/L时,根系对NO3--N的吸收随NH4+-N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后降低并趋于平稳;同时,NO3--N浓度对苦草吸收NH4+-N也有类似的影响。
徐昇李欣钟萍刘正文
关键词:苦草稳定同位素氨氮硝氮
TiO_2光催化氧化法的提高效率方法及其环保应用被引量:8
2004年
本文阐述了利用金属掺杂、表面敏化、表面螯合、表面衍生、表面沉积贵金属、掺杂稀土元素、复合半导体及电子捕获剂扩大了TiO_2半导体的光吸收波长范围或降低其载流子的复合率,从而提高TiO_2半导体光催化氧化法的效率,并介绍了其在空气净化、污水处理等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钟萍林志芬刘正文孔令仁
关键词:稀土元素TIO2光催化氧化法环境保护
附着藻类对湖水磷浓度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利用聚乙烯网作为人工基质,在水池建立附着藻类群落,研究了附着藻类对湖水中磷的去除效应。实验设置3个处理,即无人工基质的对照组(CG)、网目孔径为8.48mm的人工基质组(大孔径组,LMSG)和网目孔径为2.83mm的人工基质组(小孔径组,SMSG),各组的P输入负荷均为5mg/(m·3d)。结果表明:SMSG的附着藻类生物量平均值为6.23μg/cm2,LMSG的为5.93μg/cm2,SMSG的虽然高于LMSG的,但二者无显著差异;有人工基质的两组处理中总磷、总溶解磷、溶解性反应磷、颗粒态磷浓度均显著低于无附着藻类的CG,各形态磷浓度比CG的减少了37%以上,LMSG和SMSG中的浮游藻类生物量比CG的低64%以上,但LMSG和SMSG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研究说明,通过建立人工基质,构建附着藻类群落可以有效降低湖水的磷浓度。
张强张强
关键词:人工基质附着藻类浮游藻类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