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杨丽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3篇阻塞性
  • 3篇慢性
  • 3篇慢性阻塞性
  • 2篇心血管
  • 2篇心血管疾病
  • 2篇血管疾病
  • 2篇祖细胞
  • 2篇阻塞性肺疾病
  • 2篇慢性阻塞性肺...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祖细胞
  • 2篇肺疾病
  • 1篇胆碱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毒蕈
  • 1篇毒蕈碱
  • 1篇血管形成
  • 1篇预后

机构

  • 6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海南医学院附...

作者

  • 6篇刘杨丽
  • 4篇谢灿茂
  • 3篇谭卫平
  • 3篇刘笑然
  • 2篇郭禹标
  • 2篇黄鑫炎
  • 2篇林耿鹏
  • 1篇曾智敏
  • 1篇郭鹏豪
  • 1篇叶子茵
  • 1篇付清玲
  • 1篇李佩文
  • 1篇陈海红

传媒

  • 2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呼吸与危...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2型固有免疫细胞在过敏性及非过敏性哮喘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观察过敏性及非过敏性哮喘发病过程中2型固有免疫细胞(ILC2)的差异,探讨ILC2与哮喘临床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的过敏性和非过敏性哮喘患者,收集相应临床基线资料并评估病情、进行血常规、肺功能等检查;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ILC2;通过ELISA和多因子检测分别测定总Ig E及s Ig E和Th2型细胞因子。【结果】哮喘(Asthma)组的ILC2比例和计数与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及s Ig E正相关(r=0.37,0.32,0.56,0.57;P<0.01~=0.04);过敏性哮喘(AA)组的ILC2比例和计数为0.04(0.03~0.11)%和338(255~778)cells/m L,均高于非过敏性哮喘(NAA)组的0.01(0.01~0.02)%及89(0~169)cells/m L(P<0.01);中/重度患者ILC2比例为(0.10±0.08)%,高于间歇/轻度患者的(0.04±0.01)%(P=0.04);AA组中ILC2比例和计数与FEV1/FVC呈负相关(r=-0.61,-0.56;P<或=0.01)。【结论】ILC2参与过敏性哮喘的发病机制,与EOS表型、过敏炎症反应和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过敏性哮喘的有效评价指标之一,为过敏性哮喘的治疗提供新方向。
曾智敏谭卫平黄鑫炎刘杨丽李佩文付清玲郭禹标
关键词:过敏性哮喘
COPD患者外周血中EPCs增殖、迁移、黏附及血管形成功能研究
2014年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迁移、黏附及小管形成等功能。方法:体外培养分离COPD患者及对照组外周血中EPCs,采用MTT测定细胞不同时间段的OD值,观察EPCs增殖情况。应用Transwell测定细胞对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的迁移能力。通过对细胞HUVEC的黏附及late-EPCs小管形成实验判断COPD患者外周血中EPCs对血管内皮的修复能力,并用NOS/SCID下肢股动脉内皮损伤模型观察患者EPCs修复功能。结果:COPD患者的EPCs和对照组单个集落细胞数量分别是22.0±7.0、62.0±12.9(100倍,10个随机视野),两者存在明显差异(P<0.001)。细胞迁移实验中发现,COPD患者组early-EPCs对SDF-1迁移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迁移的细胞数量分别是0.425×104、0.775×104(P=0.039),通过流式分析发现COPD患者组early-EPCs表达C-X-C家族趋化因子受体4(CXCR4)数量较对照组少,两者分别是(55.1±9.9)%、(91.5±6.7)%。Late-EPCs对HUVECs形成小管黏附实验中,两者有明显差异(P<0.001),分别是26.4±8.1、35.2±7.3/×10(10随机视野)。小管成形实验中,COPD患者的late-EPCs不能形成完整的小管;动物在体实验中发现,COPD患者组late-EPCs在受损血管处黏附较对照组少。结论:COPD患者外周血中EPCs增殖、迁移、黏附等功能降低,血管形成功能异常。
刘笑然刘杨丽林耿鹏黄鑫炎谭卫平谢灿茂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内皮祖细胞
肺毛霉菌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总结我国南方城市肺毛霉菌病(PM)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同时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PM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期间诊断为PM且曾行mNGS检测的病例,共纳入14例,确诊4例,临床诊断10例,收集其临床表现、诊治及预后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有基础疾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糖尿病最常见。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10例)、咳嗽(9例)和气促(9例)。胸部CT形态以实变影最多见,其次为肿块影,多伴空洞。实验室检查方面,CD4+T淋巴细胞下降、CD8+T淋巴细胞升高以及CD4+/CD8+比下降提示预后不良。CT影像学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预后更差。mNGS诊断的阳性率为78.5%,明显高于组织病理(50%)及肺泡灌洗液深部真菌快速荧光染色直接镜检(61.5%)、真菌培养(23.1%)。【结论】肺毛霉菌病好发于有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较低的CD4/CD8比率及CT影像学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预后更差,mNGS诊断PM快速便捷、敏感性高,在诊断PM中具有优势。
陈海红谭卫平杨会敏郭鹏豪叶子茵刘杨丽郭禹标
关键词:肺毛霉菌病预后
毒蕈碱胆碱受体3在肺癌的研究进展
2016年
毒蕈碱胆碱受体3(M3受体)在多种肿瘤组织均有表达,并与多种细胞重要信号通路相关联,在肿瘤的增殖、侵袭、转移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时,M3受体参与多种肺部疾病如COPD的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M3受体在肺癌中的研究受到较大的重视,M3受体有可能成为肺癌预防治疗的新靶点。
林耿鹏刘杨丽谢灿茂
关键词:肺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机制及分子标志物的变化被引量:5
2013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病死率均增加,可能与COP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有关,其中内皮祖细胞数量与功能下降起着重要作用。此外,系统性炎症反应、氧化/抗氧化失衡、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等机制亦导致COPD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在COPD患者中早期监测循环血中心血管事件的分子标志物如BNP、hsCRP、SAA、MMPs等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共患的心血管疾病。
刘杨丽刘笑然谢灿茂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分子标志物
内皮祖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数量,探讨其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心血管合并症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住院的40例COPD患者,其中急性加重期27例,稳定期13例;另选同期16例非吸烟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分选法分离出CD34+细胞并计数,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ELISA法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同时测定肺功能(FEV1%pred、FEV1/FVC)及AECOPD患者的动脉血气、心脏彩超。分析EPC数量与hsCRP、MMP-9及气流受限程度、心血管功能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ECOPD组及稳定期COPD组外周血EPC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5.1±2.6)×103/mL和(6.0±3.2)×103/mL比(9.0±4.3)×103/mL,P<0.05]。外周血EPC数量与hsCRP水平呈弱负相关,与MMP-9无明显相关性。AECOPD患者中,EPC数量与肺动脉收缩压(PASP)、外周血脑钠肽(NT-proBNP)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P均<0.05),与气流受限程度、血气分析、住院时间、吸烟指数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 AECOPD患者外周血EPC数量下降,可能受系统性炎症反应调节,可能参与COPD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刘杨丽刘笑然谢灿茂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敏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心血管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