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彦普

作品数:265 被引量:1,130H指数:16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军“十五”指令性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99篇期刊文章
  • 6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6篇医药卫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71篇下颌
  • 64篇颌骨
  • 64篇颌面
  • 50篇下颌骨
  • 49篇成骨
  • 44篇牵张
  • 38篇缺损
  • 37篇面部
  • 36篇牵张成骨
  • 33篇颌面部
  • 28篇外科
  • 27篇骨缺损
  • 27篇骨折
  • 26篇畸形
  • 24篇正颌
  • 23篇创伤
  • 22篇手术
  • 20篇细胞
  • 19篇颌骨缺损
  • 12篇颌关节

机构

  • 249篇第四军医大学
  • 15篇西安交通大学
  • 7篇第四军医大学...
  • 7篇解放军第45...
  • 5篇南京军区福州...
  • 5篇西安第四军医...
  • 4篇济南军区总医...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广州军区广州...
  • 3篇四川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大学口腔...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解放军第97...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265篇刘彦普
  • 83篇何黎升
  • 80篇周树夏
  • 73篇雷德林
  • 58篇赵晋龙
  • 29篇商洪涛
  • 29篇龚振宇
  • 22篇顾晓明
  • 21篇于擘
  • 21篇薄斌
  • 20篇田磊
  • 18篇杨维东
  • 18篇刘桂才
  • 16篇封兴华
  • 15篇毛天球
  • 13篇胡开进
  • 12篇张海霞
  • 12篇刘宝林
  • 11篇李涤尘
  • 11篇钱奇春

传媒

  • 45篇实用口腔医学...
  • 35篇中国美容医学
  • 1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0篇中华口腔医学...
  • 10篇临床口腔医学...
  • 10篇口腔医学研究
  • 9篇第三届全国口...
  • 7篇口腔颌面外科...
  • 7篇中国口腔颌面...
  • 6篇中华创伤杂志
  • 5篇解放军医学杂...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 5篇2004年中...
  • 4篇现代口腔医学...
  • 4篇中国新医药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4篇第七届全国创...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中华整形外科...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5篇2016
  • 1篇2015
  • 7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9篇2011
  • 4篇2010
  • 16篇2009
  • 8篇2008
  • 9篇2007
  • 13篇2006
  • 27篇2005
  • 37篇2004
  • 43篇2003
  • 25篇2002
  • 15篇2001
2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预成纯钛修复体修复下颌骨缺损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探讨应用反求工程和快速原型技术进行下颌骨缺损修复的设计并预制修复体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反求工程和快速成型技术为4名患者完成了下颌骨缺损的修复体设计和制作,并进行了修复体植入手术。结果:修复体就位顺利,各部件达到设计位置,术后患者面部外形满意,咬合关系良好,下颌偏斜纠正。结论:反求结合快速成型能够完成下颌骨缺损的修复体的设计和预制,提高了手术精度,节省了手术时间,在颌骨缺损的个体化和定制化修复中有独特的优势。
龚振宇周树夏刘彦普何黎升赵晋龙李涤尘Singare.S
关键词:骨缺损反求工程下颌骨
牵张成骨术治疗复杂颌面骨骼缺损和畸形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探讨用牵张成骨技术治疗常规方法处理困难的颌面骨骼缺损和畸形。方法:18例无法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的多类颅颌面畸形患者,分别使用外置式和内置式牵张器进行骨牵张术矫治。术前均作外科模型和必要的头影测量。术后延迟期为7天,牵张节律为lmm/天,2~4次/天,牵张结束后常规固定6~8周。结果:术后伤口正常愈合,牵张过程顺利,均达到预期牵张目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的咬合关系和面形均得到恢复。腭裂治疗后继发畸形患者最大牵张距离为20mm,最小距离为15mm;下颌骨重建患者最大牵张距离为30mm。下颌骨垂直牵张患者固定期近牵张区出现病理性骨折,但未出现错位,经内固定处理,牵张完成后,未出现畸形愈合情况或骨不连接。结论:骨牵引延长技术可以很好地适用于多种颅颌面骨畸形或骨缺损患者的治疗,尤其适用于软组织量不足、不易覆盖移植骨的患者,而且不需要另取自体骨移植。
赵晋龙刘彦普何黎升雷德林龚振宇
关键词:畸形牵张成骨颌面部骨缺损
下颌骨骨折加压固定与钢丝固定的骨愈合组织学研究被引量:32
1996年
采用组织学方法,对新研制的下颌骨小形加压钢板的效果进行实验研究,并与钢丝固定对比。结果发现,加压固定的骨愈合形式与钢丝固定完全不同。加压固定为骨折的直接愈合,没有外骨痂形成,而钢丝固定则为传统的骨折愈合形式,加压固定的骨愈合质量明显高于钢丝固定。
刘彦普周树夏斯方杰曹建广雷德林
关键词:加压钢板下颌骨骨折组织学骨愈合骨折固定术
下颌骨牵张成骨的组织学观察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观察下颌骨牵张成骨 (DO)各期的组织学变化及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表达 ,探讨骨形成方式及TGFβ1的作用。  方法 生长期山羊 8只 ,顺一侧下颌骨下缘行骨切开并牵引 ,建立羊下颌骨牵张模型 ,另一侧作对照 ,仅行软组织切开。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TGFβ1在各期的表达。 结果 牵张区首先为纤维组织填充 ,随牵拉进行 ,纤维组织沿牵张方向定向排列 ,新骨自骨切开边缘开始形成 ,最终转化为成熟骨组织。TGFβ1在牵引过程中的各期均有表达 ,主要定位于未分化间充质细胞、成骨细胞、幼稚软骨细胞、骨细胞、新生血管及细胞外基质。 结论 DO中新骨形成主要方式是膜内骨化 ,TGFβ1可能是DO中成骨细胞趋化移动、分化增殖。
邵祯刘彦普刘宝林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免疫组织化学基因表达
牵张成骨(DO)与颅颌面畸形整复和缺损重建被引量:5
2006年
赵晋龙刘彦普
关键词:颅颌面畸形牵张成骨缺损整复正颌外科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快速成型技术制造颜面萎缩衬垫物的可能性(英文)被引量:1
2010年
背景:半侧颜面萎缩畸形的整复方法较多,以往常通过制备患者的石膏面模,在上面堆蜡来恢复患者的面形,蜡型用作手术中衬垫的参考。但由于畸形的变化多,矫治设计的难度大,矫治效果不甚理想。目的:探讨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快速成型技术制造用于矫正半侧颜面萎缩等凹陷畸形衬垫物的可能性。方法:对半侧颜面萎缩患者行螺旋CT扫描,利用工作站进行扫描图像的容积三维重建后,重新间隔分层,利用CuteFTP4.0软件以BMP格式下载。应用课题组自主开发的CT图像处理软件对已下载的二维图像进行过滤、筛减、降噪、校正失真等处理,对图像的边缘轮廓进行提取,得到面颅骨皮质骨边缘轮廓的矢量化线图,将该线图数据输入Surfacer9.0重建软件,对轮廓曲线进行矢量叠加,从而得到面颅骨的三维三角形面片线框模型及实体模型。将健侧面颅骨的点云数据按镜像对称变换到患侧,这样在患侧骨和健侧镜像之间就形成了充填物的三维模型,为补偿软组织的萎缩,将其外表面点云数据外移1.5mm。对CAD后的三维Surfacer数据重新分层,在RpDataRepare中完成充填物的轮廓编辑和成型的支撑设置,形成RP项目文件,输出快速原型所需的加工文件.par,制造出衬垫物模板,作为实施手术过程中的参照。结果与结论:获得了患者颅面骨表面轮廓的三维实体模型,并由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制造出衬垫物模板,并以此为参照完成手术,效果满意。说明应用快速成型技术可以完成半侧颜面萎缩等凹陷畸形的衬垫物的制造,精度高,快捷,在颅颌面外科假体的个体化制造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龚振宇李国华刘彦普何黎升周树夏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图像处理半侧颜面萎缩
下颌骨单侧牵张成骨对下牙槽神经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下颌骨单侧牵张成骨对下牙槽神经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5只,24只行单侧下颌牵张,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牵张速率为0.5mm×2次/天(1mm组);另一组为0.5mm×4次/天(2mm组),间歇期均为5天,牵张长度均为10mm。在牵张完成后0周、2周、4周、8周时每组各处死3只动物,最后一只处死做对照。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取牵张区含下牙槽神经组织块做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观察。结果:牵张区神经大体观察均可见直径变细,组织学上可见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化,表现为髓鞘肿胀、层状分离和断裂、轴索数目减少,但神经外膜、束膜仍完整,随着时间延长,发生修复性变化。结论:下颌骨牵张成骨后下牙槽神经发生退行性变,但在合适的牵张速率下是可逆的,随时间延长可以完全修复。
孙建壮刘彦普刘锐赵晋龙商洪涛
关键词:牵张成骨下牙槽神经退行性变化下颌骨
背阔肌组织瓣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探讨背阔肌组织瓣的应用解剖学特点 ,及其在口腔颌面外科组织缺损和功能重建中的用途及优缺点 .方法 对 5 1例背阔肌组织瓣整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或畸形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总结 .结果  5 1例组织瓣均成活 ,成活率10 0 % .肌皮瓣有效地修复了组织缺损 ,解除了烧伤疤痕引起的颌颈粘连 .肌瓣整复面部萎缩畸形 8例术后外形丰满对称 .节段肌瓣治疗面瘫 2 4例术后 8~ 12 mo随访功能重建优良率 83.3% .结论 背阔肌可以形成肌瓣、肌皮瓣或骨肌皮瓣 ,组织量充分 ,是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修复、面部畸形整复及功能重建的良好材料 ,手术并发症率低 .其缺点是术中需变换患者体位 ,不利于两组人员同时操作 。
白振西顾晓明雷德林刘彦普程晓兵张俊睿
关键词:背阔肌皮瓣口腔颌面外科外科手术手术方法
创伤后应用不同方法治疗单侧髁状突骨折后TMJ组织清理学改变的比较研究
目的:研究颏部创伤致单侧髁状突骨折后,应用不同方法治疗髁突骨折后 TMJ 内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方法采用颏部撞击法造成幼年山羊的双侧 TMJ 损伤后,在左侧髁颈部切断髁状突,模拟单侧髁状
刘桂才刘彦普胡开进雷德林周树夏
文献传递
犬下颌骨高速投射物伤后骨血运变化的实验研究
田磊周树夏何黎升刘彦普刘瑞峰任常群
共2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