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建

作品数:49 被引量:167H指数:7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天文地球
  • 11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1篇油气
  • 7篇源岩
  • 7篇烃源
  • 7篇烃源岩
  • 6篇生烃
  • 6篇储层
  • 5篇地层
  • 5篇断陷
  • 5篇油田
  • 5篇中生界
  • 5篇勘探
  • 4篇人脸
  • 4篇人脸识别
  • 4篇生烃潜力
  • 4篇识别技术
  • 4篇盆地
  • 4篇气藏
  • 4篇海相
  • 4篇凹陷
  • 4篇成藏

机构

  • 49篇长江大学
  • 8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教育部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华北油田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化石油...
  • 1篇辽河油田公司
  • 1篇中国石油
  • 1篇湖北省地质局...

作者

  • 49篇刘建
  • 16篇林小云
  • 6篇熊杰
  • 4篇刘倩
  • 3篇金成林
  • 3篇丰勇
  • 3篇王振奇
  • 3篇许宏龙
  • 3篇乔诚
  • 3篇徐莹
  • 2篇周宗良
  • 2篇徐敏
  • 2篇尹先清
  • 2篇尹太举
  • 2篇赵明
  • 2篇陈志良
  • 2篇班艳华
  • 2篇苏茂章
  • 2篇陈轩
  • 2篇马立军

传媒

  • 6篇石油天然气学...
  • 6篇海洋地质前沿
  • 5篇长江大学学报...
  • 3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海洋地质动态
  • 2篇长江大学学报...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油气藏评价与...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工业水处理
  • 1篇新疆地质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外能源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高教学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7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人脸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
本发明属于图像识别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人脸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通过摄像头采集至少三张不同状态下注册的彩色人脸图像;将所有采集到的所有注册人脸图像转换为HSV彩色人脸图像,通过降维算法求得一维的特征向量,并贴好一维特征向量...
熊杰刘华祠刘建刘倩张月
文献传递
川西北部广元建峰佛山村发现茅口组油苗剖面
2023年
0引言四川盆地是中国最早开发和利用天然气的地区。早在1866年就有中外学者开展对四川盆地油气地质调查勘探研究,1966年在江油发现了中坝构造,于1971年首次在川19井中三叠统雷口坡组获得工业油流,在中坝构造4号井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也获得工业气流,显示了该地区的含油气远景。四川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以气田居多,油气田主要分布于川南、川东北等地区。
刘建段吉星谢睿林小云彭金宁徐康蒋小琼
关键词:勘探研究工业气流油气资源四川盆地茅口组油苗
长江大学资源勘查工程“基地班”课程体系的优化
2018年
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是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探索适合长江大学"石油基地班"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资源勘查工程"基地班"课程体系,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油气资源勘探人才的需求。
刘建林小云龚文平何幼斌王振奇
关键词:资源勘查工程课程体系优化
准南霍玛吐背斜带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来源被引量:5
2016年
准噶尔盆地南缘霍玛吐背斜带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变动和演化,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对油气成藏条件特别是油气成因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对目前已发现气藏的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轻烃组成等特征分析,探讨了霍玛吐背斜带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来源。组分分析结果表明,霍玛吐背斜带天然气为有机成因湿气,主要为腐殖型干酪根裂解气;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霍玛吐背斜带天然气主要为煤型气,既有热解气,也有裂解气;轻烃分析结果表明,霍玛吐背斜带天然气为典型煤型气。综合成因类型分析结果认为,该区天然气主要来源于侏罗系烃源岩的煤系地层,既有热解气,也有裂解气。
刘建张文慧高翠欣倪倩袁红英
关键词:天然气气源准噶尔盆地
大港南部油田回注污水结垢性与配伍性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大港南部油田注水水源为南部各污水站处理后的采油污水,若处理后水的水质未达到注水标准,碳酸钙结垢会引起注水压力上升,严重影响油田生产。对大港南部3个区块的6种水样的分析结果表明,官一联和枣一联两个区块的成垢离子Ca2+、Mg2+、HCO3-的含量都不高,而西二联的HCO3-含量很高,根据碳酸钙饱和指数SI和稳定指数SAI预测得出港西回注水有一定的结垢倾向。配伍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油层温度(85℃)下密闭恒温7d,南部区块的两组水样均无沉淀;港西地层水和回注水(55℃)按不同体积混合后产生沉淀,浊度变大,配伍性差。
尹先清郑琼李玫刘建石占忠马立军赵明班艳华
关键词:油田注入水配伍性
对应分析法在武汉市大气污染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以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2014年8月25日上午09∶00发布的武汉市空气质量实时监测数据为样本,使用SPSS软件的对应分析过程对原数据处理得到惯量和卡方分解等统计量信息,并通过软件绘出行点和列点的散布图。结合按距离解释和按象限解释等方法分析所得图表中的信息,分析了武汉市大气中各污染物的分类情况,并结合地区差异等因素分析得出各观测区域内主要污染物的成因。对比分析因子分析法和对应分析法的处理结果,2种方法所得结论一致,但对应分析方法所得结果更简明直观,更适于分析该类问题,可以为整治城市空气污染问题和制定相关政策法案等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何先平胡丹刘建
关键词:大气污染
文明寨油田沉积特征与剩余油分布
2019年
文明寨油田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北端,是一个受断块控制的复杂油气藏。储层砂体主要为古近系沙河街组,剩余油丰富。对该区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剩余油的开发,对沉积相与剩余油分布关系的研究较少。以岩心、测井及录井资料为依据,对文明寨油田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研究区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河道漫溢、席状砂、河口坝及前三角洲泥等微相类型。运用监测资料分析了沉积微相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并对不同微相砂体剩余油的开发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王东辰周宗良曹国明刘建
关键词:文明寨油田剩余油分布沉积相
准南霍玛吐背斜带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准噶尔盆地南缘霍玛吐背斜带油源丰富,成藏条件良好,在古近系、新近系均获高产工业油气流。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霍玛吐背斜带原油或油砂抽提物饱和烃与芳烃气象色谱-质谱分析,研究了原油及油砂抽提物中的族组成、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以及甾萜烷系列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并结合碳同位素特征,对原油类型进行了划分,且对油源做了初步的分析。研究表明,霍玛吐背斜带原油可划分为2种类型:A类原油主要分布于霍尔果斯背斜、玛纳斯背斜、吐谷鲁背斜、安集海背斜、呼图壁背斜,其地球化学特征与白垩系烃源岩相似;B类原油主要分布在独山子背斜,主要来源于古近系安集海河组烃源岩。
倪倩刘建赵智鹏关小曲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原油碳同位素特征
川西坳陷东坡沙溪庙组气藏成藏演化模式被引量:6
2018年
川西坳陷东坡气藏主力产层为沙溪庙组,其圈闭类型以构造-岩性圈闭为主,多为致密砂岩储层,但断层发育,有效改善了储层物性,断砂匹配样式与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过程有重要影响。基于前人已有的认识,通过沙溪庙组气藏成藏动力演化、气水分布特征及生烃期次分析,结合构造演化、成藏幕次等研究,认为沙溪庙组天然气成藏受构造古隆起、断砂配置、储层物性、构造演化影响,形成了"构造控向、断砂控运、储层控藏、演化控调"的成藏演化模式,同中存异,高庙子地区古构造的控制作用更为明显,而中江地区岩性控制作用占主导。沙溪庙组气藏间歇性充注具"燕山期三幕成藏,喜山期调整改造"的成藏特征,多期构造演化和较强的储层非均质性影响了含气饱和度,导致沙溪庙组气藏分布、气藏产能差异大。
徐敏徐敏林小云刘建林小云
关键词:幕式成藏气藏沙溪庙组川西坳陷
生物气源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生物成因气资源潜力巨大,具有分布广、埋藏浅、易预测、勘探成本低等优点,作为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气源,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气资源。其生成机理与生油以及热解产气机理有着明显的区别,形成条件也存在着特殊性,许多评价生油岩以及过成熟气的指标并不适用于生物气源岩生气能力的评价。通过分析生物成因气形成演化特征及控制因素,建立了生物气源岩生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生物气生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可供产甲烷菌等微生物群体可利用的物质条件以及适宜微生物生长活动的地质地球化学环境条件2个方面,有机质碳、氯仿沥青"A"、有机酸、有机质类型以及镜质体反射率是生物气源岩物质条件的评价指标;沉积速率、地层温度、Pr/Ph和Cl-含量是反映地质环境的评价指标;腐泥组分含量、PME、咔唑类化合物、甾烷/藿烷、nC-21/nC+22等能够反映微生物活动及其强度的指标可作为生物气源岩评价的参数。
刘建徐莹赵智鹏关小曲余梦南
关键词:评价指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