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尧

作品数:4 被引量:58H指数:3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污染
  • 2篇生态毒理
  • 2篇土壤污染
  • 2篇分子
  • 2篇分子诊断
  • 1篇毒理效应
  • 1篇毒性效应
  • 1篇乙苯
  • 1篇有效态
  • 1篇原位修复
  • 1篇生态毒理效应
  • 1篇生物标志
  • 1篇生物标志物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微生物
  • 1篇土壤污染修复
  • 1篇土壤镉
  • 1篇群落
  • 1篇群落多样性
  • 1篇微生物

机构

  • 4篇南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天津农学院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4篇刘尧
  • 3篇周启星
  • 2篇林大松
  • 1篇谢秀杰
  • 1篇孙国红
  • 1篇荣伟英
  • 1篇徐应明

传媒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环境化学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水、土环境污染的分子诊断与研究展望被引量:3
2010年
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开始将目光投向分子水平的生态毒理研究,并做了大量工作.与传统方法相比,分子诊断能直接、快速、准确地对环境污染做出早期甄别、评价,是极具应用潜力的研究方向.本文首先概述、介绍了分子诊断中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分子生物标志物;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水、土环境污染的分子诊断研究进展进行较为系统地比较和总结;最后提出了今后研究重点的设想.
刘尧周启星
关键词:分子诊断分子生物标志物环境污染
土壤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对蚯蚓及小麦的毒性效应被引量:9
2010年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为受试生物,研究了土壤中甲苯、乙苯和二甲苯等苯系物(TEX)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3种污染物对赤子爱胜蚓和小麦毒性影响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对蚯蚓的24hLC50分别为583.6,346.8,192.4mg/kg;48h LC50分别为454.3,167.1,127.2mg/kg.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对小麦芽伸长的10%抑制率(IC10)分别为342.2,195.4,45.9mg/kg;对小麦根伸长的10%抑制率(IC10)分别为206.7,134.5,26.3mg/kg.小麦芽长、根长均可用于指示土壤被甲苯、乙苯及二甲苯污染的程度,但小麦种子根长对3种污染物胁迫的响应较芽长更为敏感,根长抑制率与芽长抑制率之间呈明显的相关关系.
刘尧周启星谢秀杰林大松荣伟英
关键词:甲苯乙苯二甲苯赤子爱胜蚓小麦毒性效应
海泡石对污染土壤镉、锌有效态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45
2010年
通过土壤原位钝化与等温吸附试验,研究了海泡石黏土矿物对污染土壤中镉、锌有效态及pH对海泡石吸附镉、锌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泡石黏土矿物加入土壤后,显著降低了土壤中水溶态镉、锌和可提取态镉、锌含量。在海泡石最大施用量(土重的4%)时,水溶态镉、锌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了57.3%和41.4%;而可提取态镉、锌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42.8%和24.7%。海泡石对Cd和Zn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ich等温吸附方程所描述的规律。随着体系pH升高,海泡石对镉、锌的吸附能力增强,在pH为6,海泡石对Cd2+和Zn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2.3mg/g和6.80mg/g,海泡石对2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为Cd2+>Zn2+。海泡石作为土壤重金属钝化剂,施入土壤后能有效地降低土壤中Cd2+和Zn2+的活性;而pH是控制海泡石的钝化能力强弱的关键因素。
林大松刘尧徐应明周启星孙国红
关键词:海泡石土壤污染原位修复
土壤BTEX污染的分子诊断及修复基准研究
本论文选择土壤环境中的BTEX物质为研究对象,对我国污染土壤修复基准展开了尝试性研究。选择蚯蚓、小麦和土壤微生物为生态受体,结合传统毒理实验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开展群落、个体、亚分子及分子水平上的生态毒理学试验研究...
刘尧
关键词:土壤污染修复分子诊断生态毒理效应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