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定震

作品数:76 被引量:418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局大熊猫国际合作项目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5篇生物学
  • 9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28篇大熊猫
  • 8篇圈养
  • 7篇动物
  • 6篇激素
  • 5篇动物行为
  • 5篇啮齿
  • 5篇圈养大熊猫
  • 5篇辽东栎
  • 4篇尿液
  • 4篇啮齿动物
  • 4篇免疫
  • 4篇叫声
  • 4篇化学通讯
  • 4篇AILURO...
  • 4篇MELANO...
  • 3篇应激
  • 3篇糖皮质
  • 3篇糖皮质激素
  • 3篇皮质激素
  • 3篇群落

机构

  • 65篇北京师范大学
  • 13篇中国保护大熊...
  • 9篇北京动物园
  • 8篇教育部
  • 8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兰州大学
  • 2篇北京市三帆中...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黑龙江省科学...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江苏省林业科...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国家自然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北京麋鹿生态...
  • 1篇杭州动物园

作者

  • 76篇刘定震
  • 12篇魏荣平
  • 11篇张贵权
  • 11篇孙儒泳
  • 7篇刘学锋
  • 7篇田红
  • 6篇尹峰
  • 6篇张和民
  • 5篇李庆芬
  • 5篇马杰
  • 4篇李德生
  • 4篇马凯
  • 4篇王郁婷
  • 3篇魏辅文
  • 3篇高新宇
  • 3篇张成林
  • 2篇侯安燕
  • 2篇郭冬生
  • 2篇房继明
  • 2篇赵心

传媒

  • 14篇兽类学报
  • 8篇北京师范大学...
  • 6篇生物学通报
  • 5篇动物学杂志
  • 4篇Curren...
  • 4篇Zoolog...
  • 4篇林业资源管理
  • 3篇生态学报
  • 3篇野生动物学报
  • 2篇甘肃科学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自然杂志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科学管理研究
  • 1篇昆虫知识
  • 1篇动物分类学报
  • 1篇研究与发展管...
  • 1篇四川动物
  • 1篇生命世界

年份

  • 6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8篇2004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性别与年龄对圈养大熊猫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6
2002年
对 2 4只圈养大熊猫行为进行了定量观察 ,发现雄性活动、蹭阴标记和探究行为频次显著高于雌性 ,其它行为差异不够显著。随年龄的增长 ,个体探究和游戏行为频次显著减少 ;雄性个体用于蹭阴标记和嗅闻的时间显著多于雌性 ,而用于休息行为的时间则正相反。随年龄的增长 ,个体用于游戏的时间显著减少 ,休息的时间显著增加 ;圈养雄性个体白天处于活跃状态的时间百分比 (86 5 9± 5 4 0 ,n =11)显著多于雌性 (6 6 77±5 75 % ,n =13,P =0 0 5 0 )。结果表明 :1)大熊猫个体行为的性别差异不仅存在于野生个体 ,而且存在于圈养个体 ;2 )幼年个体表现较多的游戏和探究行为可能与行为学习和模仿有关 ,并可能对个体行为发育有重要影响。非发情期雄性个体表现较多的蹭阴标记和嗅闻行为可能与护卫领地和维持社群关系有关。
刘定震张贵权魏荣平张和民房继明孙儒泳
关键词:性别年龄圈养大熊猫
行为多样性:动物通讯中的多模态信号现象
刘定震
普氏原羚粪便样品中皮质醇激素保存时效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由于采集粪便样品无需对目标动物进行捕捉、限制或影响其行为,检测粪便样品中类固醇激素的方法近几十年来在野生动物保护、行为生态学、生理生态学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由于其种群和行为等方面的特殊性,较难进行直接的生理监测,因此采用间接手段监测其粪便类固醇激素就显得很有必要。为探讨不同保存方法对普氏原羚粪便中皮质醇的影响,我们将采集到的新鲜粪便样品充分混合后分为30份,各取10份分别保存于﹣20℃、4℃和20℃,在保存2、5、7、10、15、20、25、30 d和50 d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样品中的皮质醇含量。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结果显示,保存于﹣20℃的粪便样品中皮质醇含量在保存50 d内没有显著变化,含量为(11.747±2.951)ng/g(平均值±标准差),(F=1.966,n=81,P>0.05),而保存于4℃和20℃的样品则出现明显波动(4℃:F=23.643,P<0.05;20℃:F=35.126,P<0.05),含量分别为(15.951±6.766)ng/g和(11.042±6.094)ng/g。保存于4℃和20℃的样品中皮质醇含量在24 h内均有上升,在随后的几天逐渐下降。结果表明,﹣20℃冷冻可以简便有效地保存普氏原羚粪便样品中的皮质醇激素。同时,在野外暴露超过24 h的粪便样品会造成测定结果产生误差,在采集样品时要考虑到潜在的影响。
刘若爽董世魁刘定震吴永林石建斌
关键词:普氏原羚皮质醇
第14届环境丰容国际会议在日本京都大学召开
2019年
第14届环境丰容国际会议(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Enrichment)于2019年6月22日至28日在日本京都大学顺利召开。会议的主题为:源于自然,动物福利、保护与教育的和谐发展。会议承办方为日本京都大学灵长类研究所,会议主席为国际著名灵长类专家、京都大学灵长类研究所松沢哲郎教授。本届会议规模创历史最高记录,参会代表人数达351人,分别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和中国等14个国家。
刘定震
关键词:灵长类动物福利
北京地区均翅亚目昆虫的生态分布被引量:8
2004年
调查发现北京地区现分布蜻蜓目均翅亚目昆虫 3科 1 0种 ,其中科的蓝纹与二色异痣为优势种 ,分布最为广泛 ,通过主成分分析 ,湿地内的浮水层植物盖度、挺水层植物盖度、周围植被盖度及沉水层植物盖度是影响它们分布的最主要生态因子 ,各因子的贡献率分别为 3 0 49,2 4 1 4,1 7 45和1 5 2 6%。色科黑色和透顶单脉色主要分布于北京西南部地区及北部山区水流较快、水体较浅、污染度较小的水域。长叶异痣、七条和白扇主要分布在河流和水库湖泊的边缘地带 ,数量相对较少。烟翅绿色、红痣绿色及白狭扇仅在山区发现 ,分布范围较为狭窄。
高新宇刘阳王辰赵蕾郭冬生刘定震
关键词:昆虫生态分布蜻蜓目
麋鹿鹿角脱落、群主更替、产仔的年节律及其环境影响因子被引量:3
2020年
于2014-2016年三个冬季(12月-翌年2月)收集了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半散放麋鹿自然脱落的角,并观察和记录了2015-2017年发情期(5-9月)群主更替和2016-2018年产仔期(3-7月)麋鹿幼仔出生情况,结合2014-2018年年平均气温、季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降雨量、雨季开始时间、种群密度等环境因子,对鹿角脱落、群主更替、产仔等繁殖特征的年节律及其环境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麋鹿鹿角脱落、群主更替、产仔的年节律均存在年际差异。(2)鹿角脱落时间从12月开始,1月下旬或2月上旬结束。(3)发情期为5月下旬或6月上旬开始,9月上旬结束;2015-2017年发情期时间有延长的趋势。(4)产仔期为3月中旬或4月中旬开始,5月下旬或7月下旬结束。(5)麋鹿鹿角脱落、群主更替、产仔的年节律存在明显的同步关系,其中鹿角脱落开始时间、鹿角脱落高峰期、鹿角脱落结束时间、第一次发情期开始时间、群主更替高峰期、产仔期开始时间、产仔高峰期、产仔期结束时间与前一年度比较均出现同步提前的现象。(6)鹿角脱落年节律存在随着12月平均气温升高而提前的现象;产仔期开始时间和产仔高峰期存在随着前一年9月平均气温的升高而提前的现象。(7)鹿角脱落年节律表现出随着年降雨量的增多而提前的现象;第一次发情期开始时间、群主更替高峰期的年节律表现出随着前一年度年降雨量的增多而提前的现象。(8)麋鹿鹿角脱落、群主更替、产仔的年节律均不存在随着种群密度升高或降低而提前或延迟的现象。麋鹿繁殖特征的年节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气候、营养、种群密度、纬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
程志斌刘定震白加德钟震宇林润生田东晓王丽斌刘田
关键词:麋鹿鹿角群主产仔
安西荒漠鼠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无偏对应分析被引量:9
1994年
本文通过对安西荒漠鼠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无偏对应分析,得出决定鼠类群落结构的环境主导因子因季节不同而有所不同:春季是地下水位、海拔高度、平均降水量和平均气温;夏季是植被覆盖度、植物平均高度、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坚实度;秋季是土壤含水率。综合春、夏、秋三季资料,植被覆盖度、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坚实度是决定鼠类群落结构的环境主导因子。其中水是决定荒漠地区鼠类群落结构的最重要因子。
刘定震刘发宋志明潘发成宁瑞栋
关键词:群落结构环境因子荒漠鼠类
中国重点城市蛇类贸易调查报告
野生动物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资源,具有持续利用的经济价值,主要被用作食物、药物和工业原料(制革、工艺品等).野生动物贸易基本是随着人类商品社会的形成发展起来的.贸易历史最悠久而且最广泛的动物产品是毛皮,其次是动...
刘定震田红宋志敏
文献传递
圈养灵长动物丰容方法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圈养灵长类动物处在区别于野外的生境和游客压力等因素下,其行为和生理上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其中最为显著的是表现出一些异常行为,包括刻板行为、自残和过度修饰等。这些行为的出现通常和圈养条件较差有关。一般可以通过环境丰容的方法减少异常行为的发生,提高圈养灵长类动物的福利。在灵长类动物的环境丰容方法中,最为普遍的方法包括改善圈养环境条件、取食丰容、感官丰容、运动刺激和社群丰容。这些丰容手段被证明能有效减少刻板行为的发生,增加行为的多样性,可在灵长类动物圈养中广泛推广。
何鑫刘定震
关键词:灵长类福利
动物化学通讯及其功能与机制被引量:6
2010年
化学通讯在动物的社群行为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于维系社会等级,传递发情信息,个体识别、亲缘识别等具有重要作用。自第一种外激素被发现,迄今已经整整50年,有关化学通讯功能及其机制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本文回顾了化学通讯的研究进展,对外激素的化学组成和释放、其感受机制、功能和生理及遗传调节等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和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
刘定震田红
关键词:化学信息素外激素气味犁鼻器社会行为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