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声亮

作品数:9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留学归国人员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细胞
  • 3篇细胞移植
  • 3篇脊髓
  • 3篇脊髓损伤
  • 3篇成像
  • 2篇心肌
  • 2篇血管
  • 2篇小鼠
  • 2篇骨髓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干细胞
  • 2篇磁共振
  • 1篇导航
  • 1篇动脉斑块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血
  • 1篇动脉血管
  • 1篇对比剂

机构

  • 5篇哈尔滨医科大...
  • 4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北京医院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黑龙江护理高...

作者

  • 9篇刘声亮
  • 4篇刘欣
  • 3篇刘京晶
  • 3篇范业文
  • 3篇王国坤
  • 3篇王铎
  • 3篇薛萌萌
  • 3篇张宏男
  • 3篇吴树亮
  • 3篇赵雁鸣
  • 3篇陈明伟
  • 3篇李岩
  • 3篇顾霞
  • 2篇许冰
  • 2篇孔建
  • 2篇葛小平
  • 1篇王晓蕾
  • 1篇孙琪
  • 1篇孙勇
  • 1篇许凤燕

传媒

  • 2篇解剖科学进展
  • 2篇中国医疗设备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3
  • 3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在腹主动脉瘤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被引量:3
2021年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指腹主动脉呈瘤样扩张且管腔直径大于30 mm或者增大50%,其破裂致死率可达80%,长久以来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血管疾病之一[1]。AAA的危险因素分为可控与不可控两类,可控类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吸烟、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高脂血症等;不可控类危险因素主要以男性、高龄(≥60岁)、家族史等为代表[2]。目前针对AAA的有效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开放手术[3]及腔内隔绝修复手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4-5],前者的围手术期风险及手术创伤大,而后者的再干预率较高[6]。
吴志远刘声亮高擎李拥军
关键词:修复手术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瘤样扩张血管疾病AAA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修复损伤脊髓的组织学变化被引量:2
2012年
背景:脊髓损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脊髓损伤后的修复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的:探讨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在脊髓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Allen's重物撞击法建立小鼠脊髓损伤模型。病理学检测脊髓损伤程度,体外分离、纯化和诱导分化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鼠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并移植到脊髓损伤模型鼠体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与结论:小鼠脊髓损伤模型建模成功率100%。培养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具有自我增殖能力,并且可以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移植后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不仅可以与宿主脊髓组织较好的整合,并可迁移到损伤部位,替代损伤组织。说明外源性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可以在脊髓损伤小鼠受损部位存活并与宿主细胞较好的整合。
孔建张宏男贾丹王铎陈明伟薛萌萌李岩范业文刘欣刘声亮刘京晶葛小平姜哲吴树亮
关键词:少突胶质前体细胞脊髓损伤神经再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脊髓损伤小鼠运动功能的恢复被引量:1
2012年
背景:研究证实,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被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重建神经环路,促进轴突再生,恢复脊髓功能。目的:进一步验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不打击脊髓;其余小鼠采用重物撞击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损伤后的第7天,治疗组用微量注射器,经眶静脉丛注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对照组注入等量DMEM培养基;模型组不做处理。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判断脊髓损伤程度。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神经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移植细胞生长状态;通过改良Tarlov评分法评价小鼠运动功能恢复程度。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7d后的细胞呈NF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表达。模型组小鼠双下肢呈瘫痪状态,假手术组行动正常(P<0.01)。细胞移植后2周,治疗组小鼠运动功能缺失症状逐渐恢复,对照组小鼠恢复不明显(P<0.05);细胞移植4周后,细胞移植组小鼠Tarlov评分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提高脊髓损伤小鼠的运动能力。
刘声亮范业文李岩张宏男薛萌萌陈明伟孔建刘欣崔开宇彭艳王铎刘京晶葛小平王勇吴树亮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移植脊髓损伤小鼠干细胞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小鼠脊髓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脊髓损伤(SCI)小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增殖和纯化E14-17d小鼠的NSCs,并通过免疫荧光法对其进行鉴定。将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的NSCs移植到小鼠脊髓损伤模型体内,术后进行行为学和病理学检测,观察小鼠功能恢复情况。运用改良Allen's法制备小鼠T10-T11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动物分为假手术组(12只)、模型组(12只),治疗组(12只)和对照组6(12只)。治疗组每只小鼠自眶静脉注射NSCs悬液200μl(2×10个细胞),对照组只注射DMEM/F12培养基200μl。术后1d、3d、7d、14d、21d、28d和56d,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和病理学检测,观察植入区细胞生长变化情况。结果 BBB评分显示: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0.01),治疗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0.05),说明NSCs移植后小鼠的行为学得到了明显改善,功能有所恢复。病理学检测发现,移植后NSCs不仅迁移到脊髓损伤区,而且与宿主细胞较好地整合。结论移植的E14-17d胚胎小鼠NSCs不仅可在脊髓损伤部位存活并和宿主细胞整合,而且可促进小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
陈明伟薛萌萌范业文张宏男李岩刘欣王铎刘声亮刘京晶田明吴树亮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脊髓损伤模型小鼠
COVID-19相关性心肌炎的心脏磁共振成像特征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相关性心肌炎的心脏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成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2023年5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临床诊断为急性心肌炎并于确诊后1周行CMR检查的患者89例。符合COVID-19相关性心肌炎诊断标准的37例患者为COVID-19组,不符合COVID-19相关性心肌炎诊断标准的52例患者为非COVID-19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钆对比剂延迟强化(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特征及增强前T1、细胞外容积(extracellular volume,ECV)和T2值,比较LGE阳性节段增强前T1、EVC及T2值。结果COVID-19增强前T1值高于非COVID-19组(P=0.035),但ECV及T2值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共发现LGE阳性377个节段,COVID-19组172个,非COVID-19组205个,两组心肌炎患者均易出现LGE的心肌节段是第13、15、16节段;COVID-19相关性心肌炎还容易出现的心肌受累节段是第2、3、4节段;COVID-19组心肌炎患者增强前T1值在第12节段显著高于非COVID-19组(P=0.048)。结论COVID-19相关性心肌炎患者LGE及增强前T1值分布节段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MR的这些成像特征可能为COVID-19相关性心肌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李云灵刘声亮李冶王国坤顾霞赵雁鸣霍凤丽连建秀孙勇
关键词:心肌炎心脏磁共振成像
优化膈肌定位准确性提高磁共振无对比剂冠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通过优化膈肌定位的准确性提高磁共振无对比剂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影像中心行磁共振无对比剂冠脉检查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有、无膈肌追踪定位序列进行膈肌定位扫描,比较两种方法成像时的总扫描时间、膈肌导航效率、呼吸运动伪影情况、冠脉主要分支的显示情况的差异。结果在其他参数相同的情况下,有膈肌追踪定位序列组较无膈肌追踪定位序列组的膈肌定位准确性及膈肌导航效率显著提高(P<0.05),有膈肌追踪定位序列组的图像质量平均评分是无膈肌追踪定位序列组的4.6倍(P<0.05)。结论冠脉成像中加扫膈肌追踪定位序列,能够准确、快速地找到膈肌位置进行定位,提高定位效率及膈肌导航效率,缩短整体成像时间,有利于提高磁共振无对比剂冠脉成像的图像质量。
王雪莹顾霞许冰王国坤刘声亮李云灵赵雁鸣李冶潘春宇付宝阔
关键词:图像质量
CT动态负荷心肌灌注中单期冠状动脉图像重建与常规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从动态负荷心肌灌注图像中提取出冠状动脉充盈最佳期相图像进行后处理,与常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对比,评价其图像质量及对血管的诊断效能,探讨是否能用负荷后冠状动脉图像重建来替代常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减少患者额外的造影剂使用及辐射剂量。方法收集我院拟诊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6例,使用西门子第三代Force双源CT对其进行CT动态负荷心肌灌注成像(CT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CT-MPI)和常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检查,CT-MPI采取薄层扫描方式,从负荷灌注图像中选择冠脉增强效果最好期相,重建出冠状动脉血管,并与常规CCTA图像对比,评价图像质量及与CCTA相比图像的诊断效能。结果46例患者行CT-MPI和CCTA检查后,通过灌注图像所提取的冠脉图像质量与负荷后常规CCTA结果具有一致性;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血管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达0.828、0.903和0.806。结论动态负荷CT-MPI所提取的冠状动脉图像与常规CCTA诊断价值相当,可通过减少常规CCTA扫描减少辐射剂量及造影剂使用剂量。
王国坤刘声亮顾霞李云灵张金玲许冰赵雁鸣王雪莹潘春宇李冶付宝阔
关键词:图像后处理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评价冠状动脉斑块方面的应用被引量:5
2016年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使用干涉仪记录不同深度生物组织的反射光,通过计算机构建能够让人简单识别的图像,因具备较高安全性和分辨率,已成为血管内检测技术的主力之一。冠状动脉中,不同的斑块组成具有不同的光学特性,在OCT图像上有不同的表现。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血栓通常是引起心原性猝死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重要原因。通过OCT评价斑块的特点可以充分全面了解其稳定性,从而预测临床心血管事件,指导诊断与治疗。
刘声亮董慧王晓蕾于波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改善APP/PS1转基因小鼠的认知功能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究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移植治疗对APP/PS转基因的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C57BL/6小鼠的BMSCs,诱导其分化为神经细胞,通过相差显微镜技术和免疫细胞化学荧光染色技术鉴定其表型与分化。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将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转基因小鼠(生后3个月)来源的BMSCs注入APP/PS转基因小鼠(生后12个月)侧脑室内后,以荧光显微镜技术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和整合情况,HE染色检测AD模型小鼠海马区萎缩的恢复程度并以Morris水迷宫试验与旷场试验检测移植治疗后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分离自C57BL/6小鼠的BMSCs在增殖培养基中贴壁生长,形态呈纺锤形,免疫表型CD271+/CD45-++,经神经分化诱导培养可形成β-tubulin-III神经元和GFAP星形胶质细胞。GFP转基因小鼠来源的BMSCs移植入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可存活并与宿主海马区神经组织有效整合。移植治疗3周后宿主小鼠海马区面积显著增加(<0.001),水迷宫实验逃生潜伏期明显缩短(<0.01),旷场试验评分显著提高(<0.05)。结论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可有效改善APP/PS1转基因的AD模型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
刘欣徐坤许凤燕孙亮孙琪徐训政王星刘声亮韩丽娟吴树亮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APP阿尔兹海默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