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坤岩

作品数:9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5篇油藏
  • 4篇奥陶系
  • 3篇盐岩
  • 3篇油田
  • 3篇碳酸
  • 3篇碳酸盐
  • 3篇碳酸盐岩
  • 3篇缝洞
  • 2篇地质
  • 2篇塔河油田
  • 2篇反演
  • 2篇缝洞型
  • 2篇缝洞型油藏
  • 2篇奥陶系油藏
  • 1篇地质统计
  • 1篇地质统计学
  • 1篇地质统计学反...
  • 1篇延长组
  • 1篇延长组长
  • 1篇油藏水驱

机构

  • 8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石化
  • 1篇北京安捷工程...
  • 1篇北京城建勘测...
  • 1篇中海油能源发...

作者

  • 9篇刘坤岩
  • 4篇司朝年
  • 3篇邬兴威
  • 2篇韩东
  • 2篇康志江
  • 2篇郑松青
  • 1篇孔庆莹
  • 1篇邹敏
  • 1篇金淮
  • 1篇钟巧荣
  • 1篇龙喜彬
  • 1篇张冬梅
  • 1篇李小波
  • 1篇许杰
  • 1篇杨敏
  • 1篇解丽慧
  • 1篇王英
  • 1篇夏东领
  • 1篇王萍
  • 1篇刘中春

传媒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矿产勘查
  • 1篇地球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后剩余油分布主控因素与提高采收率途径被引量:32
2019年
综合岩心、测井、地震、生产动态等多方面资料,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空间多尺度特征、储集体类型、缝洞体空间形态及分布模式、与生产井的配置关系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各因素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建立了水驱后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模式;结合塔河油田的开发实践,系统研究了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与途径。研究表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后剩余油分布主控因素可归结为局部高点、井控不足、连通通道屏蔽和弱水动力4大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是一个系统工程:天然能量开发阶段,做好生产调控,防止底水窜进;注水早期,依据储集体类型、连通性、空间位置构建注采关系,提高水驱控制及动用程度,尽量减少剩余油;注水开发中后期,依据剩余油分布主控因素及分布特征,通过加强井控、利用重力分异和毛细管的渗吸作用、扰动(改造)流场等措施,实施精准挖潜。同时做好技术储备,开展储集层改造、新型注入介质、智能优化开发等技术的研发,做好注水、注气技术的接替,最大限度地提高采收率。
郑松青杨敏康志江刘中春龙喜彬刘坤岩李小波张世亮
关键词: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剩余油分布主控因素
塔河12区奥陶系油藏初期产水主控因素及措施
2015年
针对塔河12区奥陶系油藏开发初期产水主控因素不清的问题,基于油气运移特征,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开发等资料,从构造特征、储层类型、开发设计角度出发,采用流体运移机理分析与实钻验证相结合方法,揭示了油藏开发初期产水主控因素为储集体类型、构造位置、古河道、井型设计等。现场采取残丘高点侧钻、缝洞体高点侧钻、部署水平井措施后,塔河奥陶系缝洞型稠油油藏降水增油效果显著。
刘坤岩邬兴威郑松青韩东司朝年
关键词:水平井
塔河奥陶系薄层状孔洞储集体定量预测方法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本文以塔河油田非"串珠"薄层状储集体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钻井、测井资料,指出薄层状储集体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洞,主要位于T47不整合面下0~60 m.正演模拟结果证实T47不整合面低频强反射屏蔽了下部薄层状孔洞储集体弱信号,利用多子波地震道分解技术剥离了T47旁瓣强能量,重构数据恢复了薄层状溶蚀孔洞储集体弱信号.采用多子波分解和多属性线性回归融合技术建立了薄层状储集体厚度定量预测方法,降低了单一属性预测的多解性,提高了薄层状储集体厚度预测的准确性.塔河十区东地区应用结果表明,薄层状孔洞储集体预测厚度与实钻厚度的相对误差小于10%,说明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刘坤岩马丽娟邬兴威司朝年韩东
关键词:奥陶系碳酸盐岩
缝洞型油藏井间三维连通路径多目标搜索算法设计
2023年
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储集体类型复杂多样,非均质性强,井间连通关系评价困难.针对传统静动态方法主观性强、多解等问题,基于三层结构设计,采用地震多属性数据刻画不同类型储集空间,提出改进A^(*)算法搜索符合地质构造的井间连通路径,根据优化目标研究自适应交叉变异概率改进NSGAⅢ算法自动获取井间三维沟通路径,细致刻画静态连通情况.以塔河油田S80单元典型井组为研究对象,实验结果表明改进优化算法能有效提升多目标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自动搜索路径与地震资料分析、示踪剂测试情况基本吻合,能较好反映井间不同尺度缝洞空间配置关系,为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阶段指导工作制度调整、提高采收率提供技术支撑.
张振坤张冬梅康志江姜文斌刘坤岩
关键词:缝洞型油藏石油地质
塔河奥陶系隐蔽溶洞体地震精细识别被引量:5
2019年
实际钻探结果表明,塔河奥陶系发育T7^4强轴屏蔽型溶洞体和强"串珠"屏蔽型溶洞体,部分溶洞体产能较高,初步显示了较大的开发潜力。由于该类储集体埋深大(超过5300m)、地震资料主频较低(约28Hz),地震分辨率为30m(约1/4波长);同时小型溶洞体尺度小,地震响应较弱,地震异常特征不明显,预测强"串珠"储集体的方法明显不适用,亟需加强预测方法研究。为此,在钻、测井资料解释基础上,针对T7^4强轴屏蔽型溶洞体,首次采用主成分分析技术克服强子波匹配不足或匹配过度等稳定性问题,有效剥离T7^4强干扰,增强隐蔽缝洞体地震响应特征;针对强"串珠"屏蔽型溶洞体,采用低频模型优化的地质统计学反演去除强"串珠"子波旁瓣干扰,以增强隐藏在强子波旁瓣中的缝洞体的辨识度,精细预测隐蔽溶洞体。结果表明,对溶洞体的纵向辨识能力明显提高,可刻画8m厚的溶洞体,反演结果与钻测井符合率达83%,可靠性较高。
刘坤岩许杰
关键词:地质统计学反演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弱振幅反射特征及形成机理被引量:11
2014年
在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储层勘探开发中,从具有弱振幅反射特征的地层中寻找有利的富含油气部位已成为现阶段的新趋势。本文从地震弱反射入手,依据反射特征将弱反射划分为弱串珠、宽波谷、内幕弱和杂乱等四种典型的弱反射类型;结合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研究了这四类弱反射的储层特征,建立地质模型,利用正演模拟进一步探讨了弱反射的形成机理,认为储层厚度和空间延展关系是造成不同弱反射类型的根本原因。
马丽娟孔庆莹刘坤岩司朝年王英
关键词:碳酸盐岩奥陶系正演模拟储层描述
地铁明挖基坑工程常见安全问题及对策建议被引量:1
2009年
指出了当前地铁明挖基坑工程常见的安全问题,分析了引起工程安全问题的直接原因,结合事故的致因理论,从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两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地铁明挖基坑工程安全工作的建议。
刘坤岩马雪梅金淮钟巧荣
关键词:围护结构
致密砂岩油“甜点”预测技术研究——以渭北油田延长组长3油层为例被引量:13
2015年
渭北油田延长组长3油层属于致密砂岩油,储层为辨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砂体厚度薄且横向变化快.地质研究和动态分析表明,宽河道及河道汇聚部位,砂体厚度大,储层物性好,含油饱和度高,油井产量相对较高,是该油田的"甜点"区.由于油藏埋藏浅且地表条件复杂,地震资料分辨率低,河道砂体识别困难;地震振幅属性与砂体厚度对应关系弱。利用常规属性识别河道精度低.本文主要介绍应用谱反演技术进行地震资料处理,有效提高了地震分辨率,处理后的地震资料能够满足厚度小于λ/4的薄砂体识别;通过井震标定、地震正演模拟,总结砂体地震波形特征模式,采用地震波形结构法追踪砂体顶底反射,砂体识别精度大大提高,在密井网区识别砂体与钻井吻合率达90%以上;结合地质研究和动态分析成果,在开发区WB2井区外围优选出三个"甜点"区,是油田下一步开发和产量接替的有利阵地.
司朝年邬兴威夏东领王萍邹敏解丽慧刘坤岩
断溶体油藏连通路径智能识别被引量:1
2022年
油藏连通路径识别是分析井间连通结构的基础,是开展注水(气)分析及井网改造的重要依据,对提高油藏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连通路径识别是在储集体动、静态描述的基础上,采用人工识别的方法手工绘制连通图,识别效率低、效果差。文中在地震孔隙度切片的基础上,首次将图像处理技术与达西定律相结合,获取流动通道的路径权重,利用迪克斯特拉算法开展连通路径的智能识别。塔河油田断溶体油藏2口井的研究表明,智能识别的连通路径与示踪剂分析结果一致。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为同类油藏提供参考。
孔强夫刘坤岩韩东熊培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