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华

作品数:53 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吉林省教育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7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2篇语文
  • 20篇课程
  • 20篇教学
  • 17篇文教
  • 16篇教育
  • 14篇考试
  • 11篇学业
  • 11篇学业考试
  • 11篇课程改革
  • 10篇语文教学
  • 10篇初中毕业
  • 7篇学科
  • 7篇试题
  • 6篇中考
  • 5篇教师
  • 5篇初中毕业学业...
  • 4篇语文教育
  • 4篇实验区
  • 4篇试卷
  • 4篇试题评析

机构

  • 47篇吉林省教育学...
  • 3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教育学会
  • 1篇长春师范大学
  • 1篇吉林松花江中...

作者

  • 47篇刘华
  • 3篇吕晓萍
  • 2篇骆秦俐
  • 2篇孙立权
  • 2篇赵霞
  • 2篇梁建
  • 1篇姚雪红
  • 1篇王帮阁
  • 1篇杨茂臻
  • 1篇宁丽静
  • 1篇秦磊
  • 1篇郝国昆
  • 1篇卢文祥
  • 1篇刘华
  • 1篇田泉
  • 1篇赵士英
  • 1篇王鹏伟
  • 1篇李迅
  • 1篇张德利
  • 1篇邹文武

传媒

  • 14篇语文建设
  • 13篇中学语文教学
  • 10篇吉林省教育学...
  • 2篇人民教育
  • 2篇基础教育课程
  • 1篇语文教学通讯...
  • 1篇中学语文教学...
  • 1篇语文教学通讯...
  • 1篇新教育(吉林...
  • 1篇中学语文教与...
  • 1篇吉林省教育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积累与运用考查的发展趋势被引量:1
2007年
积累与运用.是新课程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中与阅读、写作相并列的三大基础性板块之一。与其他两个板块相比,积累与运用考查的内涵和外延都比较模糊。虽然新课程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在全国已经实施了四年.但是语文试卷中这一重要部分的考查内容和考查形式却一直存在着争议.
刘华
关键词:学业考试初中毕业语文试卷
新课程语文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评价研究
2008年
新课程语文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评价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实践性很强的课题。本文介绍了新课程语文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评价的研究概况,以10篇代表性论文概述了新课程语文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评价的研究成果,论述了新课程语文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
刘华
关键词: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渗透课改新理念——2004年首批国家级新课改实验区中考写作试题简析被引量:4
2005年
刘华
关键词:写作试题
新课程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现代阅读试题评鉴
2007年
现代文阅读是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的主体板块,现代文阅读的评价目标是综合考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具体考查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核心是要考查学生真实的阅读能力。
刘华
关键词:学业考试初中毕业阅读试题评鉴语文试卷
议论文三要素与中国化的议论文写作体系的建构被引量:3
2012年
潘新和老师在《试论“议论文三要素”之弊害》一文的开篇就把矛头对准议论文三要素,认为“大半个世纪以来,在中学的议论文教学中仍沿袭这一套老掉牙的知识”,“迄今对‘三要素’之说的弊害,教材既无变革,教师也无觉悟。议论文的教学是语文教育的最重要的部分,承载了世界观与方法论教育的重任,如果在理论上未能对其作深刻反思,
刘华
关键词:议论文教学方法论教育语文教育世界观
中考对联试题命制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2009年
语文学科的学业考试不是一般学科意义上的考试,而是母语考试,需要考查学生母语的基本素养。由于语文学科考试评价领域长期以来深受西方现代标准化考试的影响,试卷中充斥着大量的世界通用的标准化选择题型,鲜见符合汉语文特点的题型。因而,有的教育专家认为即使中考、高考语文成绩高,也并不代表实际的母语素养高。因此,我们需要在考试评价中探求什么是真正符合母语特点的、最具中国语文特色的试题。
刘华
关键词:试题命制中考标准化考试对联学业考试语文学科
语文多媒体教学方式探索被引量:2
2002年
刘华唐俊龙王佩莹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媒体教材教学方式师生交流方式教学资源
深化语文课程改革,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根基
2022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刘华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文课程改革民族历史文化天下观民为邦本
运用信息技术,触及语文教学的灵魂被引量:7
2004年
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这是当今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为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与交流,今年9月27日至30日,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委员会现代教育技术专题研究组与本刊编辑部在河南郑州市联合召开了第二届“汉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与香港、新加坡的专家学者与教师代表近1200人出席了会议。现选登一组有关此次大会的文章,以飨读者。
刘华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教学手段师生互动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2008年全国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写作试题评析被引量:1
2008年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其《新乐府序》中提出的创作理论,至今虽已历千年,但读来仍觉鲜活,富有生命力。面对今年全国各地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的一百多道作文试题,思来想去,还是觉得白居易的这两句话能够表明今年作文命题的主流。
刘华
关键词:学业考试初中毕业试题评析歌诗写作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