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倪

作品数:13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汛期
  • 3篇暴雨
  • 2篇汛期暴雨
  • 2篇雨量
  • 2篇淮河流域
  • 2篇环流
  • 2篇降水
  • 1篇大型水库
  • 1篇低空
  • 1篇低空急流
  • 1篇低涡
  • 1篇电网
  • 1篇电网冰灾
  • 1篇冬季降水
  • 1篇雨期
  • 1篇灾情
  • 1篇蒸散
  • 1篇蒸散量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机构

  • 5篇安徽省气象局
  • 5篇南京大学
  • 4篇淮河流域气象...
  • 3篇安庆市气象局
  • 2篇湖南省气象科...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南京水利科学...
  • 1篇安徽省气象信...
  • 1篇蚌埠市气象局
  • 1篇南京市气象局

作者

  • 13篇刘倪
  • 2篇叶金印
  • 2篇廖春花
  • 2篇刘甜甜
  • 2篇丁杰
  • 2篇夏伟
  • 2篇徐建斌
  • 1篇王东勇
  • 1篇柳春
  • 1篇黄志萍
  • 1篇吴晓蔚
  • 1篇虞美秀
  • 1篇朱珠
  • 1篇禹伟
  • 1篇李琼芳
  • 1篇刘小龙
  • 1篇邱康俊
  • 1篇周丽雅
  • 1篇范小雷

传媒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河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贵州气象
  • 1篇干旱气象
  • 1篇水资源与水工...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RBF神经网络马尔可夫模型的淮河流域汛期暴雨量预测被引量:2
2014年
利用淮河流域1960-2007年172个台站汛期(6-9月)逐日降水资料,选取40个代表站,统计出代表站48年间逐年汛期暴雨量并建立时间序列,针对RBF神经网络和马尔可夫预测的优缺点,建立起RBF神经网络与马尔可夫模型相耦合的预测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淮河流域2006-2007年汛期暴雨量预测,预测结果令人满意。
刘倪叶金印
关键词:RBF神经网络马尔可夫模型
澳大利亚热低压的年际变化对中国南方地区冬季降水的可能影响途径被引量:2
2015年
南半球大气环流是全球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气候变化和东亚季风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澳大利亚热低压作为东亚和印尼-北澳冬季风环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员之一,其强度变化对中国南方地区冬季降水有重要影响。本文统计了1961~2013年澳大利亚热低压强度的异常年份,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气象局提供的1951年以来160个标准站逐月降水资料,找出澳大利亚热低压的年际变化与中国南方地区冬季降水之间的联系,并对澳大利亚热低压影响中国南方冬季降水的可能途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北半球冬季,澳大利亚热低压对中国南方地区冬季降水有重要影响,当澳大利亚热低压加深(中心气压值降低)时,中国南方地区降水偏少;相反,当其强度减弱(中心气压值升高)时,中国南方地区降水增加。当澳大利亚热低压异常偏强时,500hPa东亚大槽偏强,哥0热带高压减弱,冬季风偏强,中国南方地区处于异常偏北气流影响,且存在异常的下沉气流,水汽输送条件差,不利于冬季降水。此外,在赤道附近形成异常的西风带,并通过侧向耦合作用,致使南海附近形成异常的气旋性环流,进而在南方地区的中低层出现异常的偏北风,不利于南方地区冬季降水;当澳大利亚热低压偏弱时,情况则相反。
胡姗姗刘倪张蓬勃熊世为金华星龚年祖郁凌华
2018年安徽东部连续两次回流形势下强降雪成因分析
2019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和NCEP 1°×1°逐6 h再分析资料等对2018年1月3-4日和24-28日出现在安徽东部两次极端大暴雪过程的成因及动力、水汽热力、干侵入等结构演变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槽配合中低层低涡切变发展是形成暴雪的重要环流背景,700 hPa西南低空急流带是暴雪区主要水汽输送通道,异常的水汽通量大值中心与水汽通量散度中心相配合是产生极端强降雪的重要原因。从降雪机制看,1月3-4日暴雪过程属暖区冷流降雪,大气处于湿对称不稳定状态,暴雪区位于垂直方向上螺旋度正负值中心相叠置的区域中靠近下沉支的上升支气流中,且高低空急流耦合形成垂直方向上次级环流,高空槽后的强西北气流与高效率的水汽辐合输送相结合,降雪强度大;而1月24-28日属非典型性冷平流降雪,低层先有冷空气南下,干冷空气受底层抬升而直接降雪,过程相对冰面过饱和现象主要在低层,过冷水较弱,持续时间长。且两次强降雪过程中低空急流发生发展与高空急流周围正的涡度平流都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辐合强弱与降雪强度相对应。
胡姗姗熊敏熊世为蒋琳华俊玮刘倪
关键词:暴雪低空急流螺旋度涡度平流位涡
资水流域短期/长期综合干旱指数的构建与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干旱评估作为干旱灾害监测与防御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准确评价并预测研究区域的旱情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基于资水罗家庙以上流域的水文、气象资料,分别计算具有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旱指数值,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别研制基于水文模型的短期/长期综合干旱指数并探讨了其在资水流域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短期综合干旱指数和长期干旱指数均能很好识别并评价资水流域的历史干旱。研究成果可为长江流域及其他流域建立和健全干旱监测与预警系统提供重要参考。
虞美秀刘小龙邱巍刘倪李琼芳
关键词:资水流域
安徽省2021年梅雨期降水预报检验分析
2024年
对安徽省2021年梅雨期(6月10日—7月10日)6个客观模式和1个主观订正预报产品进行了检验分析,其中包含了3个区域模式数值预报(中国气象局中尺度天气数值预报系统“CMA-MESO”、中国气象局上海数值预报模式系统“CMA-SH9”、安徽WRF,3个全球模式数值预报(中国气象局全球同化预报系统“CMA-GFS”、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确定性预报模式“ECMWF”、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全球预报系统“NCEP-GFS”)和安徽智能网格主观订正预报的降水产品,结果表明:传统检验中安徽智能网格和区域模式对晴雨准确率的预报效果优于全球模式,又以CMA-MESO最优;在暴雨及以上量级的强降水预报中,传统检验表明安徽智能网格预报的得分最高(23.83),ECMWF模式则是客观模式预报中效果最好的(20.12),CMA-SH9次之(19.34);通过对除安徽智能网格以外的各个客观数值模式进行的MODE空间检验可知,不同数值模式间暴雨预报误差原因不尽相同,ECMWF与各区域数值模式主要是由雨区位置的预报偏差,尤其是纬度偏差导致的,NCEP-GFS全球模式对降水强度和雨区面积的预报偏弱偏小比较明显,CMA-GFS在强降水方面的预报可参考性较差;各个主客观预报暴雨及以上量级预报,整体表现出较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在午夜前后、上午时段TS评分较高,而午后到傍晚评分较低,这个现象或许是梅雨期的午后降水多以地表太阳加热引起的短历时热对流降水为主造成的。
周胜男王东勇冯颖柳春朱珠刘倪
关键词:梅雨数值预报模式
基于Logistic回归蚌埠地区致灾雷电预报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利用2007—2013年安徽省闪电定位资料和蚌埠地区雷电灾害资料,选取安徽省蚌埠地区36个致灾雷电样本作为建模样本,采用全球预报系统GFS(Global Forecasting System)模式的强对流参数作为预报因子,利用Logistic回归法建立了蚌埠地区4种类型致灾雷电的预报模型。结果表明:CAPE、LFTX和PW共3个参数可作为蚌埠地区致灾雷电预报的指标;建立的4种类型致灾雷电模型的预报效果较好,其中08—14时雷电预报模型的总体预报准确率最高,可达83.00%。当雷电预报模型输出概率偏高且超过0.7时,4种致灾雷电预报模型的预报技巧评分最高,且预报准确率最高,失误率和虚警率较低,预报效果较好。夏季致灾雷电预报模型的整体预报效果较好,平均预报准确率达82.20%,特别是在雷电发生的密集地区,预报出了雷电的高概率分布。
周丽雅王凯刘倪
关键词:LOGISTIC回归
2018~2022年淮河航道强风的时空特征及聚类分析
2023年
强风,特别是区域性强风天气严重影响淮河通航安全,因此研究淮河航道强风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分析区域性强风发生的天气环流背景十分重要,可以为及时发布预报预警、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利用安徽省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2018~2022年淮河航道93个气象站的小时观测资料,结合业务规定和预警需求,筛选出5a来淮河航道出现的所有强风事件,分析淮河航道强风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航运安全的影响,并对区域性强风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进行分类。结果显示:淮河航道强风年平均日数33 d,年强风日数最多为103 d,最少为5 d;淮河航道强风年平均小时数110 h,年小时数最多为524 h,最少为10 h;淮河航道日强风风险概率大部分在20%以下,有78.5%的站点日强风风险概率在5%~15%之间,最大值为28%,最小值为1%。结果表明:淮河航道强风次数的时间变化整体趋势较为一致,春、冬季多,秋季最少,3月最多,9月最少,夜间多,白天少,峰值一般出现早晨;淮河航道每月都有影响航运安全的强风发生,强风以瞬时风为主,风速的极大值多出现在夏季;淮河航道北岸、下游出现强风的概率较大,风向以偏北风为主,其中大多是偏北横向风;淮南港与蚌埠港之间强风盛行风向存在东、西方向的突变,3月和7月是港口发生强风的高峰期;淮河航道区域性强风过程主要由强冷空气和强盛偏南季风引起的,分为东北冷涡型(Ⅰ)、西南强风型(Ⅱ)、冷空气大风型(Ⅲ) 3类。
王凯刘倪邱康俊胡珊珊
关键词:强风最大风速聚类分析
安徽中西部大型水库面雨量的分析
2009年
采用1981~2006年夏季(6~8月)安徽中西部主要大型水库流域10个气象站点逐日(20:00~20:00)降水资料,运用最优面雨量计算方法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流域面雨量,分析了安徽中西部主要大型水库流域面雨量的气候特征及其与副热带高压之间的关系。
刘倪陈荣礼徐建斌储玉平范小雷储昭平
关键词:大型水库面雨量泰森多边形法副热带高压
2008年南方冰灾及其成因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针对2008年初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根据大量的实况资料和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综合分析了冰情和灾情 并在此基础上,利用1月10日~2月6日102.0°~122.5°E,20.2°~40.0°N之间59个气象站7008、50 hPa及地面气温、冰冻厚度资料,研究了具体的冰冻演变过程及其成因。得出如下结论:①这次冰灾总体属于50年一遇 ②冰灾主要对5个部门造成严重破坏,直接经济损失1 516.5亿元人民币 ③冰灾的成因主要有:寒潮的爆发导致了冰灾的开始 稳定少变的冷高压不断分裂冷空气补充南下,而偏强偏北的副高使冷空气在江南北部长久停留 稳定的大气环流形势使冰灾得以维持 频繁东移的南支槽为冰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降水条件 强大的逆温层提供了过冷水滴的生长条件。
丁杰刘倪刘甜甜廖春花夏伟徐建斌
关键词:冰情灾情
淮河流域汛期暴雨与西太平洋海温关系被引量:9
2014年
利用淮河流域172测站1960—2009年逐日气象资料和全球海温资料,通过对淮河流域汛期暴雨与前期西太平洋海温的相关分析来研究海温的变化对淮河流域汛期暴雨的影响。选取西太平洋海域(158°~170°E,8°~14°N)作为关键海区,前一年5—6月作为关键时段,通过分析发现海温偏低(高)年,淮河流域的绝大部分地区的暴雨量减少(增加),淮河流域东北部呈现与其他地区反相的变化特征;在暴雨偏多(少)年,对应的前一年5—6月关键海区正好是海温偏高(低)。正是由于西太平洋关键海区持续的海温异常引起了次年汛期大气环流的异常,导致了淮河流域汛期暴雨的异常,这正是海温与暴雨具有很好相关的内在原因。
刘倪叶金印
关键词:淮河流域暴雨海温环流异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