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俊峰

作品数:6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省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颌关节
  • 4篇颞下
  • 4篇颞下颌
  • 4篇颞下颌关节
  • 4篇颞下颌关节紊...
  • 4篇颞下颌关节紊...
  • 4篇紊乱病
  • 4篇下颌
  • 4篇下颌关节
  • 4篇关节
  • 4篇关节紊乱
  • 4篇安氏
  • 3篇髁突
  • 2篇电图
  • 2篇髁突位置
  • 2篇肌电
  • 2篇肌电图
  • 2篇SPLINT
  • 2篇TMD
  • 1篇牙根

机构

  • 6篇广东省口腔医...
  • 1篇东莞市厚街医...

作者

  • 6篇刘从华
  • 6篇刘俊峰
  • 5篇肖珲
  • 2篇沈群
  • 1篇李祯
  • 1篇李琳

传媒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广东牙病防治
  • 1篇口腔疾病防治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安氏Ⅱ类错患者CO-CR位髁突位置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分析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安氏Ⅱ类错患者在CO-CR位的髁突位置变化。方法:利用髁突移位测量仪(MCD)记录15例伴有TMD的安氏Ⅱ类错患者CO-CR位的髁突位置。结果:15例患者髁突CO-CR位矢状向偏移量均值左侧为0.99 mm;右侧1.22 mm,左右髁突矢状向偏移量均有统计学意义;矢状向上70.0%(21/30)CR位髁突位于CO位的后方,其中左侧比率为66.7%(10/15)。垂直向偏移量均值左侧为1.09 mm,右侧1.37 mm,左右髁突垂直向偏移量均有统计学意义;垂直向63.3%(19/30)CR位髁突位于CO位的上方,其中左侧比率为60.0%(9/15)。髁突垂直向偏移量均值(1.23 mm)>髁突矢状向偏移量均值(1.10 m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髁突横向偏移量均值为0.54 mm,髁突在横向偏移量有统计学意义;53.3%(8/15)CR位髁突位于CO位的右方。结论:伴有TMD的安氏Ⅱ类错患者存在着CO-CR位髁突位置不一致,正畸治疗前应充分考虑患者的髁突位置以便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刘俊峰刘从华李祯
关键词:正中关系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RW-Splint对安氏Ⅱ类错伴TMD患者咀嚼肌肌电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错畸形伴TMD患者经RW-Splint治疗1周和2个月后咀嚼肌肌电活动的改变。方法:采用EMGⅡ型表面肌电测量仪分别对12名患者RW-splint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2个月的咀嚼肌肌电活动进行检测。结果:RW-splint治疗1周后患者的颞肌前束、咬肌在下颌姿势位、最大紧咬牙尖交错位时肌电幅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个月后最大紧咬牙尖交错位时颞肌前束、咬肌的肌电幅值的肌电幅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颞肌前束的肌电幅值大于咬肌的肌电幅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下颌姿势位时颞肌前束、咬肌肌电幅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W-splint通过戴用时间的加长能降低咀嚼肌的肌电值,但改善其对称性作用不明显,可能与RW-splint改变了患者的牙位而呈现出原本有的早接触或干扰有关。
肖珲刘俊峰刘从华
关键词:咀嚼肌肌电图TMDEMG
上颌埋伏牙正畸牵引时机对牙根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探讨埋伏前牙治疗时机对牙根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不同牙根发育期埋伏阻生上颌中切牙进行正畸牵引。应用MCT定位、追踪,比较阻生牙治疗前后牙根发育情况。结果:17例阻生牙调整牙根在牙槽骨中的位置关系,发育期弯曲牙根改变方向继续发育,长度短于对侧同名,但牙冠根比正常。2例根尖发育完成牙根弯曲合并牙槽骨缺损的牵引不成功。结论:早发现、早牵引对埋伏阻生牙的牙根继续发育有良好治疗效果,但要注意牙槽骨缺损情况。
肖珲李琳刘俊峰刘从华
关键词:埋伏阻生牙MCT
安氏Ⅱ类错牙合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经RW-splint治疗前后二腹肌前腹肌电的变化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在经RWsplint治疗1周和2个月后二腹肌前腹肌电活动的改变,为治疗此类患者提供依据。方法 RW-splint戴入成功后,采用Bio PAK系统的EMGⅡ型表面肌电测量仪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及RW-splint治疗后1周、2个月的二腹肌前腹肌电活动进行检测。结果 RW-splint治疗1周后患者的二腹肌前腹在吞咽位时肌电幅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患者吞咽位时二腹肌前腹的肌电幅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下颌姿势位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W-splint必须加长戴用时间才能改变二腹肌前腹的肌电值。
肖珲刘从华刘俊峰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肌电图
女性安氏Ⅱ类错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髁突位置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女性安氏Ⅱ类错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的髁突位置。方法收集26例女性安氏Ⅱ类错伴有临床症状的TMD患者,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emography,CBCT)对患者的双侧颞下颌关节进行扫描,测量颞下颌关节前、上、后、外、内间隙,分析髁突位置。结果26例女性安氏Ⅱ类错伴TMD患者颞下颌关节各间隙间左右侧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颞下颌关节间隙合并统计,前、上、后、外、内间隙分别为(2.343±0.827)mm,(2.138±0.807)mm,(1.959±0.757)mm,(1.764±0.609)mm,(2.103±0.663)mm;通过计算ln(P/A)值和线性比率(linear ratio,LR)得出髁突后移位分别占50%、48%。结论女性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髁突在关节窝内处于后位可能是导致TMD的原因之一。
沈群刘从华肖珲姚君刘俊峰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锥形束CT髁突位置
安氏Ⅱ类错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髁突位置和咬合早接触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错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的髁突位置和CR位咬合早接触位置。方法:收集安氏Ⅱ类错颞下颌关节正常者和TMD患者各23例,拍摄头颅CBCT分析髁突位置;获取并记录患者CR位,在架上检查患者早接触位置。结果:TMD组颞下颌关节前间隙大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髁突位于中位占63.1%(29/46);TMD组患者髁突后移位占52.2%(24/46)。TMD组患者CR位牙齿早接触发生部位更偏向牙列远中。结论:安氏Ⅱ类错伴TMD患者髁突多处于后移位,正畸治疗前应先恢复髁突正常位置,再设计矫正方案。
沈群刘从华肖珲姚君刘俊峰
关键词:髁突位置早接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