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君
- 作品数:11 被引量:69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沧州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穴位注射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术后谵妄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术后谵妄、认知功能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9月在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观察组麻醉开始前取两侧神门穴注射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患者则静脉注射相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统计2组患者术后第1,2,3天谵妄发生率,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复苏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自控镇痛泵使用情况、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评分、疼痛VAS评分。结果2组术后第1天谵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和第3天2组谵妄发生率均明显增高(P均<0.05),且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均<0.05);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复苏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术后随着时间延长镇痛泵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以及用药量都随之明显增加(P均<0.05),但观察组各时间点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以及用药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2组患者MMSE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均<0.05),对照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PSQI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PSQI评分无明显变化甚至略有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静息及咳嗽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穴位注射右美托咪定可明显降低老年手术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缓解疼痛,促进患者早期恢复。
- 田志强张许霞张洪亮孙景存刘亚君耿浩洋井郁陌
- 关键词:穴位注射老年人谵妄
- 罗哌卡因与左布比卡因角袋注射对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患者膈肌功能及术后疼痛介质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与左布比卡因角袋注射对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SCBPB)患者膈肌功能及术后疼痛介质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医院80例SCBP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左布比卡因角袋注射,观察组予以罗哌卡因角袋注射。观察并比较2组神经阻滞情况、术后镇痛泵及舒芬太尼使用情况、膈肌麻痹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心肌指标[血清肌钙蛋白(CTn 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 观察组感觉阻滞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较对照组长,感觉阻滞及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 <0.05);2组首次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阻滞30 min平静及用力呼吸时膈肌总麻痹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给药后24 h血清CTn I、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罗哌卡因与左布比卡因用于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均可达到良好的镇痛与麻醉效果,但罗哌卡因的膈肌麻痹率更低且具有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 张明哲刘亚君王国瑞刘文平吕瑞兆崔静静井郁陌
- 关键词:罗哌卡因左布比卡因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膈肌功能
- 超声引导下交感神经阻滞治疗难治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对心肌氧耗指数的影响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交感神经阻滞治疗难治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对心肌氧耗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诊断明确的难治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盲探下交感神经阻滞,研究组超声引导下交感神经阻滞,分别于盲探或超声引导下于治疗位点单次注入0.375%罗哌卡因15 ml。评价治疗效果、记录试验期间心绞痛的发作情况及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计算心肌氧耗指数(SBP×HP),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心绞痛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计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计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24 h心肌耗氧指数明显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心绞痛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各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得到了有效改善,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交感神经阻滞麻醉治疗难治性心绞痛效果满意,患者疼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24 h心肌耗氧指数及血流动力学均有所改善,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王建华张建滨张娟娟井郁陌孙国明齐少霞刘亚君
- 关键词:超声引导交感神经阻滞心绞痛
- 角袋注射技术对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后膈肌麻痹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究角袋注射技术对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supra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block,SCBPB)后膈肌麻痹的影响。方法选取行上肢骨折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行SCBPB,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角袋注射技术,对照组采用神经丛周围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阻滞操作用时、阻滞效果评分、麻醉持续时间、各外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后30 min不同呼吸状态下膈肌麻痹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比较阻滞前、阻滞后30 min膈肌移动度、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_(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结果研究组麻醉阻滞操作用时、阻滞效果评分、麻醉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后30 min,两组平静呼吸、用力呼吸状态下膈肌移动度均低于阻滞前,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FEV_(1)、FVC均低于阻滞前,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阻滞后30 min膈肌麻痹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保障有效麻醉阻滞效果的前提下,角袋注射技术能明显降低SCBPB膈肌麻痹发生率,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可为SCBPB提供新思路。
- 刘亚君张明哲王国瑞刘文平吕瑞兆井郁陌
- 关键词:骨折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 超声引导下交感神经阻滞对心绞痛患者麻醉效果、心肌酶谱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交感神经阻滞对心绞痛患者麻醉效果、麻醉药物用量、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液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及纤维蛋白原)及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难治性心绞痛患者,其中研究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盲探下交感神经阻滞,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交感神经阻滞,分别于盲探或超声引导下于治疗位点单次注入0.375%罗哌卡因15 ml。评价2组患者麻醉效果;记录麻醉药物用量、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并检测治疗前后对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结果研究组麻醉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麻醉药物用量、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及麻醉维持时间对比,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药物用量、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麻醉维持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粘度高切粘度、全血粘度低切粘度、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和c Tn I、LDH、CK-MB等心肌酶谱指标均优于对照组,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交感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显著,可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缩短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延长麻醉维持时间,其血流动力学及心肌酶谱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王建华张建滨张娟娟井郁陌孙国明齐少霞刘亚君
- 关键词:超声引导交感神经阻滞麻醉效果
- 超声引导交感神经阻滞联合中医药治疗难治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交感神经阻滞联合中医药治疗难治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来诊的难治性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给予超声引导交感神经阻滞麻醉联合中医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盲探下交感神经阻滞麻醉联合中医药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记录试验期间心绞痛的发作情况及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肌酶谱水平变化差异。结果研究组心绞痛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0%、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计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计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粘度高切粘度、全血粘度低切粘度、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和c Tn I、LDH、CK-MB等心肌酶谱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麻醉联合中医药可有效治疗难治性心绞痛,其血流动力学及心肌酶谱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王建华张建滨张娟娟井郁陌孙国明齐少霞刘亚君
- 关键词:超声引导交感神经阻滞中医药难治性心绞痛疗效
-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34
- 2021年
-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择期手术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行盲探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记录两组阻滞情况,切皮前(T_(0))、切皮后5 min(T_(1))、切皮后30 min(T_(2))、术毕(T_(3))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T_(0)、T_(3)、术后12 h(T_(4))、术后24 h(T_(5))时的血清炎症相关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IL-10]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CD3&(+)、CD4^(+)T细胞及NK细胞比例),T_(4)、T_(5)时静息、运动状态下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阻滞完善时间、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阻滞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均<0.01)。与同组T_0时间点比较,两组T_(1)、T_(2)时间点MAP、HR均升高,T_(3)、T_(4)、T_(5)时间点血清IL-6、IL-10水平均升高,T_(3)、T_(4)、T_(5)时间点CD3^(+)、CD4^(+)T细胞及NK细胞比例均降低,且同时间点对照组变化更明显(P均<0.05)。静息或者运动状态下,观察组T_(4)、T_(5)时间点VAS均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均<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8%,对照组为23.26%,两组比较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较好,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可有效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及疼痛程度,且安全性更高。
- 刘亚君张明哲刘文平王国瑞吕瑞兆郑旭光井郁陌
-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细胞免疫功能
- 地佐辛预防腹腔镜全麻术后导尿管相关性膀胱刺激征的效果观察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观察地佐辛预防腹腔镜全麻术后导尿管相关性膀胱刺激征(catheter-related bladder discomfort,CRBD)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和对照组(C组)各20例,分别在手术结束前20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或生理盐水2mL。记录2组手术时间、苏醒和拔管时间;观察手术结束时(T1)、拔管时(T2)、拔管5min(T3)、拔管10min(T4)患者的MAP、HR、和SpO_2;在麻醉恢复室评估CRBD的严重程度和Ramsay镇静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MAP、HR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SpO_2是降低趋势,2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CRBD严重程度显著低于C组(P<0.05),Ramsay镇静程度优于C组(P<0.05)。结论地佐辛可有效预防腹腔镜全麻术后CRBD,且血流动力学平稳。
- 孙国明刘亚君武倩兰基山王振云靳涛
- 关键词:地佐辛腹腔镜
- 角袋注射技术对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后膈肌麻痹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究角袋注射技术对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SCBPB)后膈肌麻痹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行上肢骨折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行SCBPB,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角袋注射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神经丛周围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阻滞操作时间、阻滞效果评分、麻醉持续时间、各外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后30 min不同呼吸状态下膈肌麻痹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比较阻滞前、阻滞后30 min膈肌移动度和肺功能指标[用力1秒呼气量(FEV_(1))、用力肺活量(FVC)]。结果两组患者麻醉阻滞操作时间、阻滞效果评分、麻醉持续时间,以及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阻滞后30 min平静呼吸、用力呼吸状态下膈肌移动度、FEV_(1)、FVC均明显低于阻滞前,但研究组患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阻滞后30 min膈肌麻痹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保障有效麻醉阻滞效果的前提下角袋注射技术能明显降低SCBPB后膈肌麻痹发生率,改善患者肺功能,可为SCBPB提供新思路。
- 刘亚君张明哲王国瑞刘文平吕瑞兆崔静静井郁陌
- 关键词:上肢骨折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膈肌麻痹肺功能
- 成功抢救产科RhD(-)患者大量输注RhD(+)血液1例
- 2012年
- 患者,女,35岁,因孕足月三胎、发现胎儿畸形,胎死宫中入院,产科行引产后,出血性休克急症入室,拟在全麻下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既往体健,未有手术输血史。
- 兰基山刘恒刘亚君
- 关键词:RHD(-)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