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静

作品数:51 被引量:267H指数:11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基金郑州市科技领军人才培育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6篇焦虑
  • 14篇中药
  • 12篇药学
  • 10篇地黄
  • 9篇抗焦虑
  • 8篇中药学
  • 8篇中医
  • 8篇教学
  • 6篇熟地
  • 6篇熟地黄
  • 6篇焦虑症
  • 5篇中医药
  • 4篇医药学
  • 4篇乙醇
  • 4篇女贞子
  • 4篇中医药学
  • 4篇抗焦虑作用
  • 3篇药理
  • 3篇药性
  • 3篇阴虚

机构

  • 50篇河南中医药大...
  • 3篇河南省中医药...
  • 2篇宜春学院
  • 2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郑州市儿童医...
  • 1篇淮滨县卫生学...
  • 1篇江苏中康药物...
  • 1篇河南中医学院

作者

  • 51篇冯静
  • 47篇崔瑛
  • 13篇李玲玲
  • 13篇王君明
  • 10篇冯志毅
  • 7篇靖慧军
  • 6篇贾玉梅
  • 4篇孙曙光
  • 4篇宋宁
  • 4篇王辉
  • 4篇申秀丽
  • 4篇代永霞
  • 3篇杨云
  • 3篇翟立武
  • 3篇王琳
  • 3篇刘菊
  • 3篇马开
  • 2篇丁岗
  • 2篇李寅超
  • 2篇郭花玲

传媒

  • 4篇河南中医学院...
  • 4篇中华中医药杂...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世界中医药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中药材
  • 2篇药学教育
  • 2篇中国中医药现...
  • 2篇中医学报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中医研究
  • 1篇中草药
  • 1篇香料香精化妆...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中国西部科技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轻工科技
  • 1篇第五届全国临...

年份

  • 2篇2023
  • 5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熟地黄抗焦虑作用及研究思路被引量:20
2003年
熟地黄具有抗焦虑作用。其作用机制传统认为系通过滋补肾阴 ,以益阴制阳 ,平衡阴阳 ;现代认为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增加γ -氨基丁酸 (GABA)递质含量及受体表达 ,抑制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 (HPA)轴机能亢进 ,恢复HPA轴机能平衡。研究熟地黄抗焦虑作用机制宜在符合中医阴虚证候 ,GABA系统功能低下的焦虑动物模型上进行。
冯静崔瑛
关键词:焦虑症熟地黄阴虚动物模型
地龙抑菌作用初步观察被引量:14
2003年
目的:对地龙抑菌作用进行研究。方法:打孔法及试管稀释法。结果:鲜地龙提取物对绿脓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伤寒杆菌、白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地龙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有效成分可能为酶类、蛋白等生物活性物质。
陈随清崔瑛靖慧军冯静
关键词:地龙抑菌作用打孔法蚓激酶
知母皂苷作为在制备治疗焦虑症药物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知母皂苷作为在制备治疗焦虑症药物的应用,可有效解决焦虑症的用药治疗问题,知母皂苷是从知母中提取的活性成分,方法是将知母饮片加乙醇提取三次,合并滤药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石油醚脱脂萃取,取下水层,再用正丁醇萃取...
崔瑛代永霞冯静
文献传递
姜的温中功效物质研究
姜,是姜科(zingiberaceae)姜属植物(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根茎.作为中药使用,分别为生姜、干姜和炮姜.姜的三个炮制品种虽然有生姜微温、辛散力强;干姜性热,温阳、散寒力强,炮姜味...
崔瑛纪彬贾玉梅冯志毅王君明王辉冯静宋宁王琳
关键词:化学成分动物实验
文献传递
中医芳香疗法历史溯源及现代临床应用初探被引量:8
2021年
芳香疗法源于欧洲,在国外盛行已久,但中国也是较早使用芳香药物防治疾病的国家之一,只是早期未曾形成“中医芳香疗法”的概念。目前,中医芳香疗法常用于疾病治疗与身体调理,备受人们关注。本文对中医芳香疗法的历史发展历程进行了追溯,指出其起于先秦,长于隋唐,盛于宋明,归于清代,可谓我国中医外治法中的又一瑰宝。至今,其理论体系仍在不断的完善,现代临床应用日渐拓展,突出表现在治疗失眠、抑郁、焦虑、疼痛等疾病方面有着其他疗法不可比拟的优势。加之我国芳香中药的资源丰富,芳香精油的提取开发应用价值明显,这些都有望为后期进行新的芳香产品的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宋宁周欣弓宝冯静
关键词:中医芳香疗法历史溯源
提高《中药学》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实践
2012年
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转变教学观念、完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初步探索了提高《中药学》教学效果的方法。
冯静崔瑛
关键词:中药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熟地黄干预小鼠焦虑行为实验被引量:32
2006年
目的:观察熟地黄的抗焦虑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09/2005-09在河南中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和中药研究室进行。60只昆明种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地西泮组,熟地黄高、中、低剂量组各10只。对照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地西泮组前4d每天灌胃生理盐水,后3d灌胃地西泮2.5mg/(kg·d);熟地黄高、中、低剂量组灌胃熟地黄分别为12,8,4g/(kg·d),连续7d。7d后开始进行小鼠明暗穿箱实验、小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察记录10min内小鼠穿箱次数,分别记录实验期5min内小鼠进入开放臂和封闭臂的次数、停留时间及在两臂滞留的总时间。计算小鼠进入开臂的次数和在开臂滞留时间分别占总入臂次数和总入臂时间的百分率,以此作为评价药物抗焦虑作用的指标。取对照组、地西泮组及熟地黄中剂量组小鼠行为学观察后立即处死,剥离大脑,用薄层扫描法测定γ-氨基丁酸、谷氨酸含量;用免疫组化法测定GABAAR1、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表达。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60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与对照组比较,地西泮、熟地黄中剂量组能显著增加小鼠的穿箱次数[(17.1±4.6),(32.5±13.7),(26.7±4.1)次,P<0.01],地西泮与熟地黄中剂量组比较,差异不显著。②与对照组比较,地西泮组进入开臂的时间百分率、次数百分率显著增加[(4.51±2.31),(10.83±6.92)%;(14.46±10.71),(25.80±3.61)%,P<0.05,P<0.01],熟地黄中剂量组进入开臂的次数百分率显著增加[(14.46±10.71),(25.42±6.86)%,P<0.01]。地西泮组与熟地黄中剂量组比较,差异不显著。③与对照组比较,熟地黄中剂量组、地西泮组小鼠脑组织中谷氨酸含量显著降低[(571.70±52.27),(477.41±41.10),(454.64±32.60)μg/g,P<0.01],γ-氨基丁酸含量显著提高[(182.52±8.65),(239.56±18.00),(295.10±14.83)μg/g,P<0.01]。熟地黄中剂量组与地西泮组比较,差异不显著。④与对照组比较,
崔瑛冯静王辉申秀丽孙曙光靖慧军翟立武
关键词:熟地黄
基于“以效识性”观点的中药药性再认识被引量:7
2021年
通过对药性形成过程和现代药性认识方式的思考,本课题组提出"以效识性"观点,以此观点为核心,文章从四气、五味、归经3个方面,以"有其效而无其气""有其效而无其味"及"有其效而不归其经"为纲对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所载中药中存在"有其效而无其性"现象的中药的药性进行了再认识,并提出了基于"以效识性"观点的中药药性再认识的研究思路。"以效识性"观点为中药药性的再研究奠定基础,为新发现中药的药性认识提出科学方法。
曹灿冯静李玲玲崔璨崔瑛
关键词:四气归经
中药学毕业生实习带教体会被引量:2
2011年
结合中药学实习带教实际,指出教师在中药学毕业实习带教时应做到一种结合五种增强,即结合实习生专业兴趣因材施教、增强实习生选题意识、增强实习生查阅资料能力、增强实习生材料准备能力、增强实习生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实习生数据分析、结果归纳的能力。本文所谈毕业生实习带教体会,将为中药学甚或其它学科实习生带教方法的优化改革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王君明崔瑛冯志毅冯静
关键词:中药学毕业生带教体会教学改革
桑寄生总黄酮对大鼠佐剂关节炎模型的影响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观察桑寄生总黄酮(TFHT)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药理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测量1次/7 d足趾肿胀度及进行1次关节评分。第22天给药后将大鼠处死,取左后足踝关节(除正常给药组大鼠外)做病理切片观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清中TNF-α、IL-10、IL-6的含量。结果:TFHT高、中剂量组能够明显改善佐剂性关节炎组大鼠足趾肿胀程度及大鼠全身症状;降低免疫器官系数;降低血清中IL-6、TNF-α的含量,升高IL-10的含量;病理切片显示踝关节软骨破坏明显减轻,渗出物及血管翳生成减少或无;提示桑寄生总黄酮具有显著的祛风湿和逆转骨关节破坏的作用。结论:桑寄生总黄酮具有明显的祛风湿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血清中IL-6、TNF-α的含量,升高IL-10的含量有关。
王红丽管俊冯静牛源菲王晓丹崔瑛
关键词:佐剂性关节炎炎性反应因子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