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慧敏

作品数:15 被引量:162H指数:8
供职机构: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乙草胺
  • 7篇土壤
  • 7篇微生物
  • 6篇玉米
  • 6篇黑土
  • 5篇玉米苗
  • 5篇玉米苗期
  • 5篇苗期
  • 5篇降解
  • 4篇微生物量
  • 4篇控释
  • 4篇控释肥
  • 4篇控释肥料
  • 4篇肥料
  • 3篇生物降解
  • 3篇微生物降解
  • 2篇氮素
  • 2篇氮素肥料
  • 2篇养分
  • 2篇土壤有机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院
  • 6篇浙江省环境监...
  • 4篇辽宁大学
  • 4篇沈阳农业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作者

  • 15篇冯慧敏
  • 8篇张旭东
  • 7篇武叶叶
  • 7篇何红波
  • 5篇张明
  • 4篇武志杰
  • 4篇陈利军
  • 4篇李东坡
  • 4篇梁成华
  • 3篇张丽莉
  • 2篇渠开跃
  • 2篇代力民
  • 2篇白震
  • 1篇张威
  • 1篇徐会娟
  • 1篇丁雪丽
  • 1篇郭柏栋
  • 1篇张海森
  • 1篇俞洁
  • 1篇周莉

传媒

  • 8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3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黑土中乙草胺残留和微生物变化的时间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通过黑土室外盆栽试验,研究了种植玉米和未种植条件下乙草胺在玉米生长苗期的残留变化规律及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动态特征。研究表明:乙草胺在土壤中半衰期较短,土壤微生物活性是影响其降解的主要因素。但是,由于施用化肥极大地刺激了微生物活性,因而,乙草胺施用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影响并不显著。然而,玉米的种植对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乙草胺残留数量有着显著的影响。种植玉米条件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显著增加,同时,土壤中乙草胺残留量降低,说明种植玉米有助于微生物活性的提高和乙草胺生物毒害性的降低。
武叶叶何红波冯慧敏张明张旭东
关键词:乙草胺玉米黑土土壤微生物量碳
原位土壤中乙草胺降解迁移规律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通过原位试验,研究了乙草胺在海伦农田黑土中残留和迁移的时间特征和微生物对乙草胺的降解作用。结果显示:乙草胺按推荐量施入土壤后,在0-10cm层次微生物降解作用非常明显,使乙草胺残留显著降低,同时由于海伦黑土有机质含量高,保水能力强,因而乙草胺不易向深层移动。但连续降水显著促进乙草胺向下层土壤迁移并有所积累,因此施药初期要尽量避开此种天气,以提高乙草胺持效性并降低其生态环境风险。
冯慧敏何红波武叶叶张明张旭东
关键词:土壤乙草胺降解迁移微生物量
辽东山区不同林型土壤有机质和NPK分布特征被引量:29
2009年
以辽东山区主要天然次生林(蒙古栎、胡桃楸、枫桦、千金榆、水曲柳、花曲柳、油松)和人工林(人工落叶松、人工红松)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林型间各层次土壤有机质和营养元素(氮、磷、钾)的分析,研究了不同林型间土壤肥力特征,以及各林型肥力垂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不同林型土壤(0-30cm)有机质和氮、磷、钾元素含量有所不同。有机质含量特征为:胡桃楸,花曲柳,油松较高,而蒙古栎最低;全量氮、磷、钾含量特征为:胡桃楸,水曲柳较高,蒙古栎较低;速效氮、磷、钾含量特征为:胡桃楸,枫桦,花曲柳较高,蒙古栎偏低。各林型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垂直分布规律基本一致:表层〉亚表层〉底层。
渠开跃代力民冯慧敏张海森
关键词:土壤肥力有机质NPK
长期施肥对农田黑土r-K策略菌群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直接参与土壤养分代谢周转过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是土壤肥力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本文研究了长期施肥对农田黑土细菌和真菌r-K策略菌群(生态生理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菌群生长的均匀度和丰富度有所降低,细菌和真菌生态生理指数(EP)降低幅度分别为0.019~0.106和0.023~0.185。各处理K策略菌数量均大于相应的r策略菌。施肥能增加土壤r策略细菌数量,但不利于r策略真菌生长。与CK相比,r-K策略细菌和K策略真菌数量在单施中量有机肥处理中增幅最大;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r-K策略细菌和K策略真菌数量高于单施同种化肥处理。在K策略菌占优势下,施用化肥有利于r策略菌比率提高,而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倾向于使K策略菌比率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K策略菌群与土壤N素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可能是影响土壤N素循环的关键菌群。
张明白震张威冯慧敏武叶叶丁雪丽张旭东
关键词:微生物群落施肥黑土
辽东山区不同林型土壤有机碳剖面分布特征及碳储量研究被引量:28
2009年
以辽东山区主要林型:蒙古栎、胡桃楸、枫桦、千金榆、水曲柳、花曲柳、油松、人工落叶松及人工红松林地土壤为材料,通过测定分析不同林型土壤的容重、机械组成、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研究了不同林型土壤有机碳剖面分布特征及其碳储量。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碳储量的剖面分布特征均为:表层>亚表层>底层,并且随土层加深、土壤容重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不同林型土壤(0~20cm)有机碳储量分布:花曲柳>枫桦>胡桃楸>油松>千金榆>人工落叶松>人工红松林>水曲柳>蒙古栎;在粉粒、粘粒含量高的林地土壤中,有机碳储量相对较高。
渠开跃冯慧敏代力民周莉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有机碳储量C/N
黑土中乙草胺吸附、迁移及微生物降解研究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生产的发展,多种农用化学品尤其是大量杀虫剂和除草剂进入黑土农田环境,在预防作物病虫害及减少人工劳动强度的同时,这些化学品在环境中会发生一系列...
冯慧敏
关键词:黑土乙草胺微生物量磷脂脂肪酸微生物降解
乙草胺的生态环境风险及其主要土壤行为综述被引量:17
2009年
介绍了我国北方地区广泛使用的旱田除草剂———乙草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潜在风险,阐述了其主要土壤行为(吸附、降解、迁移等)以及影响乙草胺的主要土壤行为的因素,提出了今后乙草胺的研究重点。
冯慧敏何红波俞洁张旭东
关键词:乙草胺环境风险土壤降解淋溶
缓/控释氮素肥料对土壤生物学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3
2006年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施用不同种缓/控释氮素肥料对玉米苗期土壤脲酶、硝酸还原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苗期,施用脲酶抑制剂(NBPT)涂层大颗粒尿素、硝化抑制剂(DCD)与NBPT混合涂层大颗粒尿素肥料对脲酶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脲酶活性为48~50mgNH3-N·kg-1土·24h-1;施用DCD与NBPT混合涂层大颗粒尿素肥料,硝酸还原酶活性最高,为1.43μgN·g-1土·24h-1,施用含有NBPT肥料对硝酸还原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玉米苗期施用NBPT涂层尿素肥料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最高,分别为241和57mg·kg-1土,NBPT对土壤微生物量没有产生负面影响。施用不同种缓/控释氮素肥料微生物量氮变化与微生物量碳一致,施用DCD与NBPT混合涂层大颗粒尿素肥料微生物量氮与对照无显著差别,为50mg·kg-1土。施用DCD与NBPT混合涂层大颗粒尿素肥料,玉米苗期微生物固持氮素能力没有受到影响,同种膜材料包膜NBPT/DCD涂层尿素制成的控释氮肥,对土壤生物学活性影响明显强于直接包膜大颗粒尿素制成的控释氮肥的作用效果。不同种缓/控释肥料玉米苗期土壤生物学活性差异表明,丙烯酸树脂包膜尿素制成的控释氮肥,对氮素或抑制剂的控释效果显著好于醋酸酯淀粉包膜尿素制成的控释氮肥。
李东坡武志杰梁成华陈利军冯慧敏
关键词:玉米苗期脲酶硝酸还原酶微生物生物量
缓/控释氮素肥料玉米苗期养分释放特点被引量:12
2006年
采用盆栽试验,模拟田间生态环境,研究施用不同种缓/控释氮素肥料玉米苗期土壤尿素态氮、硝态氮、铵态氮和速效态氮含量,分析比较其在玉米苗期氮素养分释放特点。研究表明,在玉米苗期,施用醋酸酯淀粉包膜脲酶抑制剂nBPT涂层尿素肥料,土壤中尿素态氮和铵态氮的积累量最多,分别为21.72 mg/kg和48.31mg/kg;醋酸酯淀粉包膜尿素肥料,硝态氮和速效氮含量最多,分别为102.90 mg/kg和135.25 mg/kg;丙烯酸树脂包膜脲酶抑制剂nBPT涂层尿素肥料,尿素自膜内迁移到土壤中的量较少,硝态氮和速效态氮含量最少,分别为53.74mg/kg和93.70 mg/kg。包膜与脲酶抑制剂nBPT相结合的缓/控释肥料,对减少土壤硝态氮的生成效果最为明显,明显优于其他缓/控释肥料,丙烯酸树脂包膜nBPT涂层尿素肥料控释效果最好。
李东坡梁成华武志杰陈利军张丽莉冯慧敏
关键词:玉米苗期大颗粒尿素养分释放
黑土环境中乙草胺的微生物降解特征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通过室内恒温(25℃)避光培养试验,研究了黑土环境中乙草胺的微生物降解特征。在适宜水分条件下,将土壤样品分别进行常规、灭菌、选择性抑菌剂加入等处理后培养并测定土壤乙草胺含量和土壤微生物量。结果显示:在灭菌土壤中乙草胺的残留量较未灭菌土壤显著增加,未灭菌土壤中乙草胺残留数量与微生物量变化密切相关,表明微生物活性是影响乙草胺降解的主要因素。适当的水分有益于土壤中微生物生长,从而促进了土壤中乙草胺的降解。加入青链霉素后乙草胺残留量远大于放线菌酮和常规培养,表明细菌比真菌具有更强的降解乙草胺的能力。随着乙草胺的施药量增加,初期微生物量显著降低,是导致乙草胺总降解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冯慧敏何红波武叶叶张旭东张明
关键词:乙草胺降解微生物量黑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