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依荷芭丽·迟

作品数:20 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1篇肿瘤
  • 7篇细胞
  • 6篇神经内分泌
  • 6篇内分泌
  • 6篇分泌
  • 5篇抑制剂
  • 5篇制剂
  • 5篇胃肠
  • 4篇神经内分泌肿...
  • 4篇肾细胞
  • 4篇肾细胞癌
  • 4篇转移性肾细胞...
  • 4篇细胞癌
  • 4篇内分泌肿瘤
  • 4篇酪氨酸
  • 4篇酪氨酸激酶
  • 4篇激酶
  • 4篇氨酸
  • 3篇胰腺
  • 3篇胰腺神经内分...

机构

  • 1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潍坊市人民医...

作者

  • 19篇依荷芭丽·迟
  • 10篇王金万
  • 7篇杨林
  • 7篇周爱萍
  • 6篇孙永琨
  • 5篇孙燕
  • 5篇宋岩
  • 5篇崔成旭
  • 4篇张雯
  • 3篇乔友林
  • 3篇陈原稼
  • 3篇杜春霞
  • 3篇杨林
  • 3篇范金虎
  • 2篇陈洁
  • 2篇袁兴华
  • 2篇蒋力明
  • 2篇朱丽明
  • 2篇黄镜
  • 1篇任海朋

传媒

  • 4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癌症进展
  • 1篇第四届中国肿...
  • 1篇第五届中国肿...
  • 1篇The 14...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17例晚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晚期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8月至2009年12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17例晚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一线化疗,46例者接受二线化疗。结果全组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6岁,男女之比为3.33:1。全组患者的半年、1年、2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0.3%、61.3%、32.3%、24.2%和8.1%。一线化疗方案中,吉西他滨+铂类化疗的有效率为49.3%(37/75),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0s)分别为7.9和18.7个月;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铂类化疗的有效率为45.5%(10/22),中位PFS和OS分别为7.1和15.3个月;紫杉醇+铂类化疗的有效率为47.1%(8/17),中位PFS和OS分别为6.5和13.7个月。其中吉西他滨+顺铂化疗67例,有效率为47.8%,中位PFS和0s分别为7.0和15.3个月;紫杉醇+卡铂化疗13例,有效率为53.8%,中位PFS和Os分别为7.7和16.0个月。化疗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等,主要为1~2级,患者可以耐受。结论吉西他滨+顺铂方案为晚期膀胱尿路上皮癌首选的一线化疗方案之一,其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患者可以耐受。紫杉类药物和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晚期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治疗效果。
宋岩杨林周爱萍依荷芭丽·迟王金万
关键词:尿道肿瘤膀胱肿瘤药物疗法预后
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全国多中心10年回顾性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GEP-NET)是一种临床上相对罕见的肿瘤,本研究对我国GEP-NET的流行趋势,临床表现特征及目前的...
张雨晴范金虎依荷芭丽·迟石素胜袁兴华蒋力明贺宇彤马莉孙喜斌陈原稼乔友林
文献传递
32例化疗后接受手术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对晚期胃癌一线化疗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寻找影响该组患者生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1年7月32例一线化疗后接受手术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的资料,分析多种临床病理因素对生存的影响。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以Log-rank法比较组间差异,应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患者中位年龄46岁(22—74岁),中位生存期为19个月(4~59个月)。生存分析显示化疗疗效(PR,SD患者分别为23个月和14.5个月,P=0.045)和原发灶是否切除(切除,未切除患者分别为23个月和5.5个月,P=0.017)与总生存相关。多因素分析未显示单一的因素与患者的生存相关。结论:化疗有效、原发病灶可切除的经过选择的晚期胃癌患者,可以尝试进行原发病灶的手术治疗。
孙永琨杨林依荷芭丽·迟黄镜周爱萍袁兴华蔡建强王金万
关键词:晚期胃癌化疗手术治疗
注射用藤黄酸(THS)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开放、随机、对照、多中心Ⅱa期研究
<正>研究背景:注射用藤黄酸是从中药藤黄(Gamboge)经提取、纯化、精制而成的抗肿瘤药物。80年代以后,中国曾组织区域性协作研究,首先发现并经多次实验重复证明藤黄具有抗癌作用。近年来,多项藤黄的活性成分藤黄酸的研究,...
依荷芭丽·迟詹晓凯杨林崔成旭王金万
关键词:藤黄酸抗肿瘤
文献传递
腹膜后肉瘤基因检测专家共识与解读被引量:1
2022年
腹膜后肿瘤(retroperitoneal tumor, RPT)是一类起源于腹膜后间隙的脂肪、肌肉、神经、淋巴结和血液或淋巴管等软组织的肿瘤, 除外发生于腹膜后器官的肿瘤, 本文亦不包括发生于儿童的神经母细胞瘤, 以及发生于成人的包括恶性淋巴瘤、原发性生殖细胞肿瘤和其他原发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等相关的淋巴结肿大性疾病。腹膜后肿瘤包括良性、中间型和恶性肿瘤, 而大约70%~80%起源于腹膜后软组织的肿瘤为恶性肿瘤, 大多是腹膜后肉瘤(retroperitoneal sarcoma, RPS), 每年新发的RPS病例约为0.5~1/10万。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腹膜后肿瘤学组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腹膜后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腹膜后与盆底疾病专业委员会北京医师协会腹膜后肿瘤专科医师分会罗成华张星依荷芭丽·迟周宇红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生殖细胞肿瘤腹膜后肉瘤腹膜后间隙原发肿瘤
胃肠间质瘤的内科治疗
胃肠间质瘤多发于胃肠道的间质性肿瘤,年发病率为5000-10000例,GIST是一种少见肿瘤,约占所有胃肠道肿瘤的1%以下,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质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胃(60%)。临床诊断主要通过腹盆CT、胃镜、肠...
依荷芭丽·迟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CAJAL细胞化学疗法
文献传递
神经内分泌瘤25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4
2013年
目的探讨神经内分泌瘤(NET)的发病、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有病案记录的252例NET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年龄、初诊症状、原发部位、病理诊断、确诊病期、治疗情况和随访。结果男女之比为1.9:1,平均年龄为55.2岁,发病高峰为60~69岁。病灶位于消化道117例(46.4%),肺74例(29.4%),其他部位61例(24.2%),原发灶不明2例(0.8%)。不同原发部位患者的首发症状各不相同。肺原发患者常见的症状为咳嗽(48.0%)和痰中带血(22.7%)。直肠原发患者常见的症状为大便习惯的改变(29.3%)、腹泻和便秘(17.2%)。胃原发患者多表现为上腹部不适(86.4%)。类癌110例(43.7%),神经内分泌癌108例(42.9%),非典型类癌23例(9.1%),神经内分泌肿瘤5例(2.0%),梅克尔氏细胞瘤4例(1.6%),复合型类癌2例(0.8%)。180例(71.4%)患者为I~Ⅲ期。206例(81.7%)患者接受手术治疗,39例(15.5%)接受化疗,31例(12.3%)接受姑息性放射治疗。结论NET患者男性多于女性。消化道原发最为常见,其次为肺部原发。不同发病部位患者首诊症状不同。多数患者能够经过手术治疗、化学治疗和姑息性放射治疗获得良好预后。
依荷芭丽·迟姜文昌杜丰孙永坤宋岩杨林周爱萍王金万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瘤预后
BMI和年龄可能是经VEGFR-TKI治疗的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的生存预测因素
目的:目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是转移性肾细胞癌(mRCC)的首选治疗,本研究目的是分析经VEGFR-TKI治疗的mRCC的生存预测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4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于5项临床试...
宋岩杜春霞孙永琨张雯杨林依荷芭丽·迟崔成旭周爱萍王金万孙燕
文献传递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癌治疗进展和中国治疗经验分享
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s)是起源于内胚层的神经内分泌细胞肿瘤,约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0.4%~1.8%.GEP-NETs是一种少见疾病,研究发现近三十年来其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Yao等回顾性分析美国自...
依荷芭丽·迟
关键词: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分子生物学
文献传递
抗血管生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的手足皮肤反应与疗效的关系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抗血管生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VEGFR-TKI)治疗过程中出现手足皮肤反应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55例转移性肾细胞癌( mRC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一线VEGFR-TKI治疗,比较其中出现手足皮肤反应患者与无手足皮肤反应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治疗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全组155例晚期肾细胞癌患者中位生存期36.2个月。出现手足皮肤反应117例(75.5%),其中1度19例(12.3%),2度73例(47.1%),3度25例(16.1%),无4度不良反应。无手足皮肤反应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5.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mPFS)为6.7个月;出现手足皮肤反应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2.1%,mPFS为13.8个月,二者间有效率(P<0.001)和mPFS(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度手足皮肤反应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42.1%,mPFS为9.5个月,2度手足皮肤反应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6.2%,mPFS为12.2个月,3度手足皮肤反应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48.0%,mPFS为22.2个月,不同程度间治疗有效率及mPF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0.009)。结论在接受VEGFR-TKI治疗的mRCC中出现手足皮肤反应可能是药物治疗有效的预测因素,其结果有待大样本试验进一步证实。
宋岩杜春霞张雯孙永琨杨林崔成旭依荷芭丽·迟周爱萍王金万孙燕
关键词:肾细胞手足皮肤反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