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红

作品数:53 被引量:151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儿童
  • 13篇特应性
  • 13篇皮炎
  • 12篇特应性皮炎
  • 11篇细胞
  • 8篇免疫
  • 7篇皮肤
  • 6篇增生
  • 6篇细胞增生
  • 6篇基因
  • 5篇增生症
  • 5篇细胞增生症
  • 5篇病理
  • 4篇皮肌
  • 4篇皮肌炎
  • 4篇组织细胞
  • 4篇组织细胞增生...
  • 4篇细胞组
  • 4篇细胞组织
  • 4篇肌炎

机构

  • 5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3篇余红
  • 25篇姚志荣
  • 14篇郭一峰
  • 10篇李春晓
  • 8篇祁怀山
  • 7篇凌波
  • 7篇李明
  • 6篇冯晓博
  • 6篇余霞
  • 5篇庄寅
  • 5篇张卉
  • 5篇陈洁
  • 4篇鲁智勇
  • 4篇张珍
  • 4篇杨丽萍
  • 4篇陶建凤
  • 3篇梁键莹
  • 3篇赵东宝
  • 3篇唐黎
  • 3篇程颖

传媒

  • 8篇临床儿科杂志
  • 6篇中国麻风皮肤...
  • 5篇临床皮肤科杂...
  • 5篇诊断学理论与...
  • 3篇中华皮肤科杂...
  • 3篇中国皮肤性病...
  • 3篇协和医学杂志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国际皮肤性病...
  • 1篇第14次全国...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华东六省一市...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9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性霉素和伊曲康唑联合切开引流术成功治愈播散性曲霉病1例
2008年
播散性曲霉病易发生于长期免疫功能低下者,如长期化疗、应用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以及AIDS患者等,特别好发于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接受骨髓移植者,肺部受累的患者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预后除取决于基础疾病外,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治疗也很重要。我科诊治1例病程长达5年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继发播散性曲霉病患者,经暂停化疗,给予两性霉素、伊曲康唑和肿块局部切开引流等联合治疗后获临床痊愈,现报告如下。
鲁智勇郭一峰凌波余红冯晓博祁怀山姚志荣
关键词:曲霉病播散性
儿童全身多发环形红斑
余红程茹虹李春晓姚志荣
无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伴免疫缺陷一例
2009年
患儿男,16个月。出生2个月后,反复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体温在38~40℃之间,敞开衣物并口服退热药后热退,发热及退热过程中皮肤始终干燥。7个月时行皮肤活检,诊断为无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6个月起至今,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或肺炎。20d前,患儿出现舌部破溃糜烂,口周和双手红斑、水疱,伴高热。4d前,皮疹加重,收入院。皮肤科检查示牙发育不全,仅见2颗门齿,呈上圆下尖的锥形;口唇周围、鼻腔、下颏和双下颌多处破溃糜烂,结厚血痂。臀部、阴囊和下肢见多处溃疡,部分溃疡周围有红斑基础上成簇水疱,中央有脐凹。双手暗紫红色肿胀,伴大量糜烂、结痂和渗出。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显著增高,CD3、CD8和自然杀伤细胞降低,IgM降低。I型单纯疱疹病毒IgM抗体阳性。诊断:无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伴免疫缺陷,播散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入院后给予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和抗生素治疗,辅以营养支持和创面护理,治疗3周后皮疹愈合,痂皮脱落。
郭一峰姜嫒芳唐黎余红祁怀山姚志荣
关键词:外胚层发育不良症
多发性Spitz痣一例被引量:1
2016年
患儿,男,5岁。8个月时左侧鼻部出现米粒大褐色丘疹,逐渐增大成为红褐色结节,类似皮疹于左侧面部不断发生,病理检查示:真表皮交界处及真皮内弥散性梭形痣细胞浸润,呈对称分布,痣细胞巢垂直于表皮。免疫组化示:Ki-67(<2%-3%+),HMB45(+),S-100(+)。
李春晓余红姚志荣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中TP53蛋白表达及基因突变检测
2013年
目的检测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中TP53蛋白表达和TP53基因全外显子突变,以探讨TP53在LC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8例LCH中TP53蛋白水平;对16例TP53蛋白阳性组织原位提取DNA后PCR直接测序检测TP53基因外显子2~11的变化。结果 38例LCH样本TP53蛋白阳性16例(42.11%)。在16例阳性的平均吸光度比较中,分别为10例广泛型(MS)(0.1206±0.0088),6例局限型(SS)(0.1221±0.0030),二者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R直接测序16例阳性LCH,2~11号外显子突变未见异常。TP53codon72基因型频率为:LCH组PRO型3例,ARG型5例,PRO/ARG型8例;与40例正常对照相比较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H组中MS组PRO型2例,ARG型3例,PRO/ARG型5例;SS组PRO型1例,ARG型2例,PRO/ARG型3例。两组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H中有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TP53蛋白异常表达,但在临床分型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CH中TP53基因在全外显子无突变。TP53codon72基因型与正常人群一致且与临床分型及预后无相关。在LCH中可能有另一无关基因突变的机制影响了TP53蛋白表达。
孙忠辉石梅李明余红
关键词: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TP53蛋白基因突变
外用小分子化合物治疗轻中度特应性皮炎的研究进展
2023年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主要特点为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新型的外用小分子药物如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JAK抑制剂、芳烃受体调节剂、小分子抗菌肽在特应性皮炎中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对上述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沈亦航张卉余红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抗菌肽
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38例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儿童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皮肤科及儿内科1991年1月-2006年6月38例门诊及住院患儿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结果平均发病年龄2.18岁,男女发病比例1.7:1。皮肤累及率78.9%,皮疹为首发症状达68.5%。皮疹主要分布于躯干,90%为出血性斑丘疹,3.3%呈脐凹样痂,类似急性痘疮样苔癣样糠疹。发热、肝脾大发生率分别为60.5%、68.4%、55.3%。淋巴结累及率31.6%,以颈部和腹股沟淋巴结为主。骨骼受损率31.6%,91.7%为单灶性,8.3%为多灶性损害。主要累及颅骨,还可累及腰椎、肱骨、髋骨等。呼吸道、外耳道、黏膜等累及率均不到10%。实验室检查贫血81.3%,T细胞亚群异常60.7%;EBV-IgG阳性32.1%。皮肤病理活组织检查26/30例显示真皮浅层较致密组织细胞浸润,伴淋巴细胞及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组织细胞胞质嗜酸性,核大呈肾形或咖啡豆样。4/30例浸润的组织细胞有明显的泡沫状胞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偶见多核巨细胞。20/30例皮损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D1a(+),S-100(+),KP-1(-)。4例淋巴结及4例颅骨肿块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嗜酸性肉芽肿。结论LCH可累及多个脏器,表现多样,但皮疹尤其是出血性斑丘疹及发热、肝脾大较常出现。病理检查组织细胞核的形态有特异性,明确诊断需CD1a(+)、S100(+)。
余红程颖凌波姚志荣
关键词: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儿童
上海某中学青少年特应性皮炎和鱼鳞病FLG基因型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FLG基因型、了解特应性疾病患病率、发展进程及其FLG基因的关系。方法上海某中学334例11—19岁青少年作为研究样本,进行鱼鳞病、特应性皮炎(AD)、哮喘、鼻炎等特应性疾病的临床病史及体征观察、记录。285例进行了外周血采样及FLG基因高频突变筛查。5年后,进行样本人群随访,观察并记录各特应性疾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结果5年前,334例青少年中AD19例(5.69%),寻常性鱼鳞病14例(4.19%),过敏性鼻炎36例(10.78%),哮喘4例(1.20%)。在完成FLG基因测序的285例样本中,携带FLG基因高频突变者24例(8.42%)。5年后完成随访265例,失访69例(20.66%),AD、鱼鳞病、过敏性鼻炎及哮喘的患病人数分别为13例(4.89%)、15例(5.64%)、27例(10.15%)、1例(0.38%),原19例AD中6例进入完全缓解期,13例SCORAD评分明显下降,原36例过敏性鼻炎中9例症状消失。单纯AD、单纯鱼鳞病、AD合并鱼鳞病的FLG基因高频突变率分别为10.0%、55.6%、40.0%,且患鱼鳞病与FLG基因突变有关(P〈0.001)。结论青少年中,FLG基因高频突变率为8.42%。FLG基因是寻常性鱼鳞病的半显性遗传因素,中间丝聚合蛋白的表达受多因素影响。
钱秋芳程茹虹李明郭一峰余霞张珍余红祁怀山姚志荣
关键词:皮炎特应性青少年
青少年局限性硬皮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2年
青少年局限性硬皮病(juvenile localized scleroderma,JLS)是一种罕见的儿童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易被误诊、漏诊而导致病变加剧,甚至造成机体功能损害和生长障碍等严重后果。为明确JLS病因,指导有效治疗药物的开发和应用,本文综述近年来JLS发病机制相关学说,总结其传统治疗方案和相关新型治疗药物研究进展,以提高临床医生对JLS的认识。
杨婧懿徐倩玥余红
关键词:发病机制
蕈样肉芽肿免疫标志物及相关药物治疗进展被引量:3
2021年
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MF)是一种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既往研究证实其发病与免疫学异常密切相关。近年来,治疗MF的新药陆续出现,尤其是分子靶向药物,其作用机制与相应的免疫标志物相关。本文就MF免疫标志物及其相关药物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韩婕余红
关键词:蕈样肉芽肿免疫标志物药物治疗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