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海

作品数:84 被引量:253H指数:9
供职机构:浙江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7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42篇肿瘤
  • 27篇大肠
  • 26篇肠癌
  • 25篇肠肿瘤
  • 19篇大肠癌
  • 18篇大肠肿瘤
  • 16篇细胞
  • 13篇筛检
  • 10篇结肠
  • 9篇潜血
  • 8篇便潜血
  • 7篇潜血试验
  • 7篇小鼠
  • 6篇直肠
  • 6篇直肠癌
  • 6篇腺癌
  • 6篇结肠肿瘤
  • 5篇电融合
  • 5篇乳腺
  • 5篇乳腺癌

机构

  • 80篇浙江医科大学
  • 8篇浙江医科大学...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上海医药工业...
  • 2篇浙江省肿瘤医...
  • 1篇上海市肿瘤研...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杭州市第三人...
  • 1篇吕贝克医科大...
  • 1篇海宁市肿瘤防...

作者

  • 84篇余海
  • 56篇郑树
  • 11篇吴金民
  • 9篇陈坤
  • 9篇胡汛
  • 7篇杨工
  • 6篇刘希永
  • 6篇焦登鳌
  • 5篇张行
  • 5篇邱培林
  • 5篇陈万源
  • 5篇陈丽荣
  • 4篇杨骅
  • 4篇陈方宏
  • 4篇谢星辉
  • 4篇王晓稼
  • 4篇鱼达
  • 3篇钱可大
  • 3篇张苏展
  • 3篇郁琳琳

传媒

  • 14篇实用肿瘤杂志
  • 11篇浙江医科大学...
  • 7篇肿瘤
  • 5篇中国肿瘤临床
  • 4篇中国慢性病预...
  • 3篇浙江肿瘤
  • 3篇中国细胞生物...
  • 2篇实用肿瘤学杂...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肿瘤学杂志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浙江肿瘤通讯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生物技术
  • 1篇国外医学(免...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年份

  • 3篇1999
  • 5篇1998
  • 7篇1997
  • 10篇1996
  • 10篇1995
  • 8篇1994
  • 8篇1993
  • 15篇1992
  • 8篇1991
  • 7篇1990
  • 3篇1989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肿瘤标志应用的评价方法被引量:9
1994年
肿瘤标志应用的评价方法浙江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310009)余海70年代初,随着CEA、AFP和其它一些肿瘤标志的发现及初步应用的成功,给肿瘤临床带来了空前的兴奋和希望,似乎很快就能通过一滴血,几毫升尿的检测就能解决肿瘤的诊断问题。因而促使肿瘤研究人...
余海
关键词:肿瘤标志评价指标敏感性特异性
二甲基苯丙蒽诱导的金黄地鼠颊囊粘膜癌的流式细胞术分析
1996年
二甲基苯丙蒽诱导的金黄地鼠颊囊粘膜癌的流式细胞术分析陆梅杨明达余海口腔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对口腔癌的防治十分重要。本实验通过建立二甲基苯丙蒽(DMBA)诱导的金黄地鼠颊囊粘膜癌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探讨诱导癌不同时期上皮细胞DNA含量、细...
陆梅杨明达余海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
脂质体包封的氨甲蝶呤对小鼠骨髓的毒性作用被引量:2
1990年
本文报道利用脾结节形成试验动态观察了氨甲蝶呤(MethotrexateMTX)和MTX脂质体对小鼠骨髓细胞的抑制变化.注射药物后1h,脾脏结节形成的数量最少,分别为对照组的33.3%(MTX)和55.6%(MTX脂质体).单剂量的游离MTX对脾结节形成的抑制作用在16h内消失.而脂质体包封MTX后,其抑制作用持续时间远较MTX长,至少可达48h.
陈方宏郑树余海谢星辉
关键词:氨甲蝶呤脂质体骨髓毒性
嘉善县286例大肠癌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7
1994年
为探讨大肠癌发病的高危因子,对大肠癌高发区嘉善县进行了大肠癌病例-对照研究。经条件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计会环境因素中的高危因子有:精神刺激史、文盲以及吃红烧鱼者等,与大肠癌相关的症侯有:慢性腹泻、便秘、粘液血便、服导泻药史等;其中发现保护因素有:哮喘史及饮酒。以上各因素经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调整后进入模型的有:粘液血便(OR=37.02,95%CL13.14~104.3)、慢性腹泻(OR=5.186,95%CL2.101~12.80)、饮酒(OR=0.355,95%CL0.159~0.795)。此外还发现有家族大肠癌史者大肠癌发病年龄提前,有家族肿瘤史的女性直肠癌相对危险增高,遗传因素在大肠癌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刘希永周伦余海郑树陈坤焦登鳌袁亚昌马新源
关键词:大肠肿瘤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
脑胶质瘤P^(53)蛋白表达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1995年
作者随机选取22例星形细胞瘤(其中Ⅰ级6例,Ⅱ级8例,Ⅲ-Ⅳ级8例)的新鲜标本作冰冻切片,然后采用抗P ̄(53)单克隆抗体pAb240,按ABC法作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发现星形细胞瘤Ⅰ级P ̄(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0,Ⅱ级阳性率为25%,Ⅲ~Ⅳ级阳性率为50%,三组间的阳性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本文还讨论了P ̄(53)基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临床的关系。
郭品正陶祥洛彭佳萍刘伟国余海郑备义
关键词:脑肿瘤胶质瘤P^53蛋白
Linomide的抗肿瘤作用
1998年
陈海红余海
关键词:抗肿瘤作用LEWIS肺癌慢性白血病移植物迟发性超敏反应
隐血珠检测上消化道出血病变的价值被引量:11
1999年
目的评价隐血珠在检测上消化道出血性病变中的意义,为该法用于筛检胃癌及食管癌提供客观的数据资料。方法对一组因有上消化道症状来医院就诊而需做胃镜检查的患者,在行胃镜检查前先做隐血珠检测,以胃镜和(或)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隐血珠检测的结果用敏感性、特异性、似然比及Youden指数(正确指数)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5217例患者中,隐血珠阳性者2403例(46.1%),共发现上消化道恶性肿瘤202例(胃癌155例,食管癌27例)。根据隐血珠反应的不同,在(+)的1847例中,69例为癌,癌症检出率3.7%;(++)的393例中,28例为癌,癌症检出率7.1%;(+++)的163例中,34例为癌,癌症检出率20.9%。隐血珠检出胃癌、食管癌的敏感性为0.65,特异性为0.55,似然比为1.43,Youden指数为0.2。结论隐血珠为检测上消化道病变出血提供了新的、更方便且无创伤性的方法。若在一组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中,对检出胃癌和食管癌有提示作用,尤其是对隐血珠检测结果强阳性的患者;若在无症状的人群中用隐血珠作为对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初筛,由于其特异性的提高,再结合其他相关的初筛手段,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胃镜检查。
周伦余海郑树陆文娟高慧萍钱可大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隐血珠食管肿瘤胃肿瘤
MTT显色法在肿瘤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9
1992年
用MTT显色方法对体外传代K562,SW1116,Bcap-37和HR8348细胞分别进行了抗癌药物敏感性、抗癌药物调变,激素和激光光动力学作用的研究,均得到较稳定的结果。各项研究带有共性的结果是K562等细胞在一定范围内与理化作用的强度及作用时间长度呈正相关。因而,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不同的实验对象和目的,对MTT法的实验条件作各种特定性设计。本文提出成功的MTT试验对照孔OD值宜超过0.5。并就理论最高血药浓度C_(max)、1/10 C_(max)及由Cmax降至30%抑瘤时药物浓度的倍减次数的价值进行了讨论。
鱼达余海滕理送袁晓明王晓稼郁琳琳
关键词:细胞株肿瘤
DMBA诱导的金黄地鼠颊囊粘膜癌变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动态观察被引量:1
1995年
用DMBA诱导的金黄地鼠颊囊粘膜癌为模型,进行诱癌粘膜的光镜、电镜观察,并在诱癌的不同时期检测诱癌组织的总SOD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诱癌粘膜总SOD活性随DMBA处理时间的增加呈动态下降,表现为明显负相关关系(r=-0.997,P<0.001)。提示SOD可作为诱癌过程的一个判断指标,可用于肿瘤防治的干预试验。
陆梅杨明达余海
关键词:DMBA地鼠颊囊口腔粘膜肿瘤
快速流行病学评价法抽样的应用评价被引量:5
1995年
本文利用一个基于全人群的大肠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来评价快速流行病学评价法抽样方法的实用价值;并与对同一总体的整群及完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作了比较。结果表明整群、快速流行病学评价法和单纯随机抽样的样本暴露率在α=0.05水平上对总体的错估率分别为21.9%、9.4%和0;32项因素的样本率与相应总体率之间的平均误差分别为:0.043、0.028和0.021,且快速流行病学评价法抽样误差与单纯随机抽样的误差无显著差异(P>0.05)。
陈坤焦登鳌刘希永余海郑树袁亚昌马新源姚开颜
关键词:流行病学评价抽样方法
全文增补中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