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洋

作品数:10 被引量:65H指数:3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膀胱
  • 3篇尿管
  • 3篇前列腺
  • 3篇前列腺癌
  • 3篇肿瘤
  • 3篇腺癌
  • 3篇结石
  • 2篇输尿管
  • 2篇尿道
  • 2篇前列腺肿瘤
  • 2篇腺肿瘤
  • 2篇基因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类
  • 1篇导尿
  • 1篇导尿管
  • 1篇导尿管留置
  • 1篇导尿管留置时...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机构

  • 10篇三峡大学第一...

作者

  • 10篇余洋
  • 9篇董自强
  • 4篇陈晓波
  • 3篇毛峥
  • 3篇张平
  • 3篇熊飞
  • 3篇董传江
  • 3篇张路生
  • 3篇胡敬祖
  • 2篇宋兴福
  • 2篇许晓明
  • 1篇王婵
  • 1篇李克军
  • 1篇朱凤琴
  • 1篇侯毅

传媒

  • 2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中国男科学杂...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现代泌尿生殖...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6
  • 1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种腔镜技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8
2010年
目的:比较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URL)、微创经皮肾镜取石(MPCNL)、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113例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三组:URL组46例,MPCNL组38例,RLU组29例。结果:URL组一周结石清除率21.74%(10/46),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6天。MPCNL组1周结石清除率92.10%(35/38),术后发热10.52%,6例因术中出血,改为二期取石,手术成功;8例术中冲洗液外渗,1例大出血行保守治疗好转,平均住院9天。RLU组有1例转开放取石,一周结石清除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平均住院6.5天。RLU组的一周结石清除率显著高于URL及MPCNL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MPCNL。结论:RLU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结石清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MPCNL、URL和RLU三种方法均可用于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使用何种方法应视临床具体情况而定。
毛峥商庆兵王婵张平余洋董自强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
E-cadherin和Vimentin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E-cadherin和Vimentin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前列腺癌临床资料,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分析前列腺癌上皮细胞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Gleason评分及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E-cadherin在正常组织前列腺组织和前列腺癌上皮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0%和54%(p〈0.05);Vimentin在正常前列腺上皮组织和癌性上皮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20%和160%(p〈0.05),E.cadherin和Vimentin在正常前列腺组织及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E-cadherin和Vimentin在前列腺癌上皮细胞中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临床分期、Gleason评分及生存率密切相关(P〈0.05)。结论前列腺癌上皮细胞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临床分期、Gleason评分及生存率密切相关,检测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有可能成为判断前列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指标。
余洋李克军
关键词:钙黏着糖蛋白类波形蛋白前列腺肿瘤
EORTC膀胱癌预后风险评分对NMIBC患者预后判断价值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预后风险评分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140例NMIBC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物电切术治疗,按照EORTC复发预测评分将患者分为<9分组、≥9分组,按照EORTC进展评分将患者分为<13分组、≥13分组,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观察,对比各组患者术后3年、5年的复发率、肿瘤进展率,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各种临床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9分组的3年复发率为25.00%,5年复发率为45.83%,均显著低于≥9分组患者的59.09%、7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期增高、肿瘤分级降低、EORTC复发评分增加是NMIBC患者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患者即刻采用灌注化疗是NMIBC患者肿瘤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肿瘤分期增高、肿瘤分级降低、EORT进展评分增加是NMIBC患者肿瘤术后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EORTC预后风险评分增高与患者术后出现肿瘤复发、肿瘤进展关系密切,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余洋熊飞董自强陈晓波董传江张路生
关键词:预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急性上尿路结石梗阻肾衰的腔内碎石治疗(附42例报告)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急性上尿路结石梗阻肾衰的临床优越性。方法总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急性上尿路结石梗阻肾衰42例(51侧)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术后血尿素氮、肌酐均表现为持续下降。1个月后有37例恢复正常,5例3个月后复查血尿素氮恒定在13.3 ̄9.9μmol/L,血肌酐恒定在258.1 ̄197.0μmol/L。结石排净率1个月后95.2%(39/42)。28例术后血尿,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冲回入肾盂,1例输尿管穿孔。平均手术时间20min。平均住科时间6d。结论腔内治疗急性上尿路结石梗阻肾衰疗效显著,有条件时应为首选治疗方法。
董自强宋兴福许晓明胡敬祖余洋
关键词:输尿管镜尿路结石
尿道狭窄内切开术后支架导尿管留置时间的研究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探讨尿道狭窄内切开术后支架导尿管留置时间与尿道愈合的关系。方法对31例尿道狭窄内切开术后的患者进行定期尿道镜检及更换支架导尿管,对术后尿道愈合进行连续观察。结果27例支架导尿管留置时间在8周(含8周)以上尿道愈合;3例在6周以内愈合;1例4周时尿道未愈合而坚决要求拔管;愈合时间最短者4周,最长者12周。经1~5a随访,排尿正常不需尿道扩张者20例;排尿正常偶需尿道扩张者6例;3例排尿基本正常需定期尿道扩张;2例需频繁尿道扩张而再次手术。结论支架导尿管留置时间与尿道愈合及疗效呈正相关关系,尿道镜检可为是否继续留置支架导尿管提供可靠依据。
董自强宋兴福许晓明胡敬祖毛峥余洋
关键词:尿道狭窄尿道镜
8q24 rs6983267基因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8q24rs6983267基因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Highwire、Cochrane library、Embase、维普、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所有关于8q24rs6983267基因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的文献,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对纳入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相关文献16篇,包括21项研究,涉及13 925例病例和13 398例对照。Meta分析结果,超显性遗传模型(GG+TT vs GT:OR=1.02,95%CI:0.97~1.07,P=0.48)显示8q24rs6983267基因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无统计学相关;显性遗传模型(GG vs GT+TT:OR=1.26,95%CI:1.19~1.33,P<0.001)、隐性遗传模型(GG+GT vs TT:OR=1.26,95%CI:1.15~1.38,P<0.001)与纯合子对比模型(GG vs TT:OR=1.46,95%CI:1.31~1.62,P<0.001)显示8q24rs6983267基因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8q24rs6983267基因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呈正相关。
余洋熊飞董自强陈晓波张路生董传江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前列腺肿瘤肿瘤易感性
前列腺癌病灶内垂体肿瘤转化基因1与增殖、侵袭基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病灶内垂体肿瘤转化基因1(PTTG1)表达量的变化及其与增殖、侵袭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根治性手术的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的恶性组并收集前列腺癌病灶,另取同期因良性前列腺增生在我院接受前列腺电切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的良性组并收集前列腺良性病灶,测定病灶内PTTG1、增殖基因、侵袭基因的mRNA表达量。结果:恶性组患者前列腺癌病灶内PTTG1、Survivin、Bcl-2、CyclinD1、GPRC6A、ZEB1、CatB、CatD、PAR-1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良性组,CDKN2、p21、TFPI2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良性组;高PTTG1的前列腺癌病灶内Survivin、Bcl-2、CyclinD1、GPRC6A、ZEB1、CatB、CatD、PAR-1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低PTTG1的前列腺癌病灶,CDKN2、p21、TFPI2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低PTTG1的前列腺癌病灶。结论:前列腺癌病灶内PTTG1基因呈高表达且与增殖、侵袭基因表达的变化密切相关。
余洋熊飞董自强陈晓波董传江张路生
关键词:前列腺癌增殖
腺性膀胱炎与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的临床相关性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与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临床相关性,优化腺性膀胱炎诊治策略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腺性膀胱炎组135例,其他膀胱黏膜病变组95例,比较两组OAB症状发生率并行相关性分析。135例腺性膀胱炎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手术加膀胱灌注并抗OAB综合治疗组59例、单纯手术加灌注治疗组44例,保守治疗组32例,比较各组术后3个月内OAB症状发生率及3个月末症状缓解率和治愈率。结果腺性膀胱炎OAB症状发生率为(65.2%,88/135)与其他病变(60.0%,57/95)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腺性膀胱炎和是否发生OAB症状无相关性(r=0.053,P=0.425)。术后3个月内不同治疗组间[综合组69.5%(41/59),手术组68.2%(30/44),保守组75%(24/32)]的OAB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末综合治疗组OAB症状缓解率为82.4%(14/17),治愈率为58.5%(24/41),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单纯手术组症状缓解率为47.4%(9/19),治愈率为36.7%(11/30),高于保守治疗组[症状缓解率14.3%(3/21),治愈率12.5%(3/24)],P<0.05。结论在诊治腺性膀胱炎的同时应重视OAB症状的病因诊治,术后创面感觉过敏可能是诱发OAB症状的重要原因。手术及膀胱灌注配合抗OAB治疗可提高腺性膀胱炎的近期疗效。
张平董自强余洋毛峥胡敬祖陈晓波
关键词:腺性膀胱炎
膀胱副神经节瘤1例
2011年
患者,男,59岁。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肉眼全程血尿,伴有血凝块无伴发膀胱刺激征。无腰痛、发热、恶心呕吐、排尿困难、阵发性高血压等不适。在当地医院给予对症治疗后血尿缓解,于2010年5月20日我院求治。既往有"泌尿系统结石"病史6年,行中药排石,未见结石排出。无药物过敏史。
侯毅余洋张平董自强
关键词:膀胱副神经节瘤泌尿系统结石膀胱刺激征药物过敏史排尿困难中药排石
尿道膀胱蝇蛆异物1例被引量:1
2006年
董自强余洋朱凤琴
关键词:膀胱尿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