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萍

作品数:18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树人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广东省“211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化科学
  • 6篇语言文字
  • 5篇历史地理
  • 3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文化
  • 3篇日语
  • 3篇日语教学
  • 3篇四夷
  • 3篇四夷馆
  • 3篇教学
  • 2篇日文
  • 2篇中日关系
  • 2篇中日文化
  • 2篇高校
  • 2篇高校日语
  • 2篇高校日语教学
  • 1篇学生管理
  • 1篇言教
  • 1篇谚语
  • 1篇译语
  • 1篇语文
  • 1篇语言
  • 1篇语言教育
  • 1篇语言文化

机构

  • 18篇浙江树人大学
  • 3篇广东外语外贸...

作者

  • 18篇任萍
  • 1篇韦立新

传媒

  • 4篇浙江树人大学...
  • 3篇浙江外国语学...
  • 2篇日语学习与研...
  • 2篇浙江树人大学...
  • 1篇日本学论坛
  • 1篇日本研究
  • 1篇解放军外国语...
  • 1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上海翻译(中...
  • 1篇浙江理工大学...
  • 1篇浙江传媒学院...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记我国最早的汉日互译教参——寄语被引量:2
2009年
明代掀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研究日本的热潮,出版了许多研究日本的著作。这些著作中大都收录了日语词条——寄语,成为我国早期研究日本及学习日语的重要参考资料。明代四夷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培养翻译人员的中央机构,四夷馆使用的教材《华夷译语》中的寄语与明人研究日本的著作中的寄语相比,具有音译准确,词意丰富等特点。
任萍
关键词:寄语
五山学问僧义堂周信研究——依《空华日用工夫略集》所记
2015年
义堂周信是日本室町时期五山禅林的著名学问僧,在禅学、儒学、诗学等方面均有颇高造诣。他早年赴关东弘法二十余年,发展了梦窗派在关东的势力。他以丰富的儒学知识先后辅佐镰仓公方足利基氏与氏满父子以及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满,鼓励他们崇佛亲儒,为武士政权治世之道建言献策。他创作了题材丰富的诗偈,不忘禅僧本心,受到中日禅林僧侣的赞赏。
任萍
二战后日本文化论的变迁被引量:2
2011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引发了以研究日本经济发展原因为主题的世界性的日本文化论热潮。日本战后各个时期的日本文化论,与其国内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并受世界政治局势的影响。西方的日本文化论的发展与日本国内的日本文化论基本是同步的,也与日本经济的发展相呼应。日美两国各个时期出现的日本文化论都体现了两国学者从自身利益出发,并受到其国内、国际局势的影响。相比之下,中国学者的日本文化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研究视角更为客观。树立他者意识,站在他者立场,客观地认识、研究日本思想文化,是日本文化研究的正确方法。
任萍
关键词:日本文化论
浙江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地位研究综述被引量:3
2008年
浙江位于中国东部沿海,自古海上交通发达,与日本一衣带水,在中日文化交流研究中,浙江与日本的关系至关重要。中日学者很早就对这一课题有所涉及,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纵观研究内容,不难发现其研究角度有所局限,部分论题值得商榷。
任萍
关键词:中日文化中日文化交流中日关系
日本初期入明僧的目的考辨——以绝海中津为例被引量:4
2010年
日本临济宗禅僧绝海中津是初期入明僧的代表,与义堂周信同被誉为日本"五山文学双壁"。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普遍认为以绝海中津为代表的初期入明僧,其表面上是为求取佛法,而实际上却是为学习和创作不逊色于明人的诗文而入明。经考察研究可知:于明洪武年间入明的绝海中津,参于大慧派高僧门下,接受了新思潮的熏陶。其目的实际上既为"钻研禅法","求取碑铭",同时也为"学习诗文",而其中"钻研禅法"当为其主要目的所在,"学习诗文"乃是受到大慧派在俗文学的影响所致,其创作诗文的最终目的依然不外乎为弘扬禅法。
韦立新任萍
高校日语教学中的本土文化失语现象被引量:13
2010年
在文化全球化及全球语境的背景下,不仅需要大量通晓外国语言与文化的复合型人才,更需要熟谙母语与本土文化的高素质人才。我国外语教学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即"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本文以浙江省部分高校日语专业为例,从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内容等方面对高校日语教学中本土文化失语现象的原因进行较深入的调查与分析,并结合日语语言与日本文化的特点,对日语教学中导入本土文化的途径进行探讨。
任萍
关键词:高校日语教学失语症本土性
从谚语比较看中日文化的异同被引量:8
2005年
谚语是社会、经济、文化和思想的产物,是一个民族吸取自己优秀文化的结果。通过对不同国家谚语的比较,有助于全面、科学地看待和理解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风俗和宗教伦理,缩短文化差异带来的距离,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语言。文章通过中日两国谚语意义的比较,阐述了两国在生活方式、历史背景、宗教信仰、社会结构、民族情趣等方面的异同。
任萍
关键词:谚语历史文化社会风俗宗教伦理
明四夷馆中日本馆译语编撰考被引量:4
2007年
明四夷馆是中国最早培养翻译人员的专门机构,四夷馆设立于明永乐年间,初设时有八馆,没有专设日本馆,其从属于何馆,史料记载不一。在明四夷馆的翻译教材会同馆本《华夷译语》中,出现了13馆译语,其中包括日本馆。虽然无法确切推断日本馆设立的时间,但是可以通过对《华夷译语》的研究推测出日本馆译语的大致编撰时间。
任萍
关键词:四夷馆
绝海中津《蕉坚稿》中的汉诗之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日本室町时期的梦窗派禅僧绝海中津被誉为"五山文学双璧"之一,他的自选诗文集《蕉坚稿》代表了五山汉诗的最高水平。《蕉坚稿》中的汉诗根据创作时期不同,体裁各有侧重。与其他五山文学作品相比,《蕉坚稿》中的汉诗题材更为广泛。其中的怀古诗独树一帜,体现了绝海中津深厚的文学功底与人文素养。
任萍
关键词:五山文学汉诗
五山僧绝海中津与日本中世禅林文学被引量:3
2010年
五山僧绝海中津是日本中世禅林文学即"五山文学"的代表人物。绝海中津的诗文集《蕉坚稿》中汉诗的体裁,在明留学时期以律诗为主,回国后住持官寺时期以绝句为主。绝海诗的体裁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中日文坛的不同倾向。绝海入明留学期间,师从大慧派高僧季潭宗泐。回国后,将明风禅以及笑隐大的"蒲室疏法"传入日本,确定了日本禅林四六文的写作模式。绝海中津及其法系是日本中世禅林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萍
关键词:律诗绝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