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海亮

作品数:16 被引量:73H指数:6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缺损
  • 6篇骨缺损
  • 5篇微小颗粒
  • 5篇微小颗粒骨
  • 5篇颗粒骨
  • 4篇骨折
  • 3篇形态发生蛋白
  • 3篇异体
  • 3篇同种异体
  • 3篇外泌体
  • 3篇细胞
  • 3篇骨外
  • 3篇骨形态
  • 3篇骨形态发生蛋...
  • 3篇干细胞
  • 3篇成骨
  • 3篇创面
  • 2篇蛋白
  • 2篇修复骨缺损
  • 2篇皮片

机构

  • 14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16篇付海亮
  • 4篇闫景龙
  • 4篇邹天彪
  • 3篇郭铁芳
  • 3篇刘建宇
  • 3篇侯占江
  • 3篇郝晨光
  • 2篇邵林
  • 2篇韩剑峰
  • 2篇夏景君
  • 2篇杨大平
  • 2篇张志鹏
  • 2篇王鑫
  • 1篇姚猛
  • 1篇陈琳
  • 1篇王强
  • 1篇王强
  • 1篇候占江
  • 1篇周学军
  • 1篇王立春

传媒

  • 2篇医学综述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微小颗粒骨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探讨自体或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复合胶原、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修复节段性兔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兔自体或同种异体骨研磨成微小颗粒,分别与BMP及Ⅰ型胶原复合,并采用兔桡骨干1.5cm缺损的动物模型,通过X线、组织学、骨密度、生物力学等检测手段,与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胶原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疗效比较。结果自体或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复合BMP胶原比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胶原成骨效果优良,其中复合BMP组在8周即可使骨缺损修复,髓腔通畅,在骨缺损修复各时期,其成骨速度及成骨量均好于未复合BMP组。结论自体或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复合胶原BMP均可有效地修复节段性骨缺损,两种方法促进新骨形成无明显差异,异体微小颗粒骨复合胶原BMP是良好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邹天彪闫景龙付海亮候占江宋大勇
关键词:自体骨骨形态发生蛋白骨再生
可控慢病毒系统介导hBMP2转染脂肪干细胞的设计与成骨分化
目的:本研究以可调控性基因表达慢病毒系统为载体,介导联合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BMP-2)与绿色荧光蛋白(GFP)转染SD大鼠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ADSCs),利用转基因技术,结合组织工程种植和培养技术,在体外培养出可人...
付海亮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2绿色荧光蛋白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
吻合血管的游离肌肉瓣加网状皮片移植修复胫骨骨折合并骨外露及感染创面
目的介绍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肌肉瓣加网状皮片移植修复胫骨远端感染及骨外露创面的新方法。方法依伤情选择手术时机,本组5例急诊患者采用I期吻合血管的游离肌肉瓣加网状皮片移植覆盖骨外露创面。6例急诊患者清创术后2周行II期修复。...
杨大平付海亮郭铁芳邵林韩剑峰刘建宇郝晨光
文献传递
再血管化的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磷酸钙复合物修复骨缺损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制备仿生化的组织工程人工骨,观察分析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磷酸钙骨水泥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4-03/2005-01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①选取44只3月龄健康日本大耳白兔作为受体,随机分为3组:组织工程人工骨组36只(兔左侧桡骨缺损),磷酸钙颗粒骨复合物组36只(兔右侧桡骨缺损),空白对照组8只。②组织工程人工骨组、磷酸钙颗粒骨复合物组于双侧桡骨中段作纵形切口,显露桡骨,建立双侧桡骨15mm长的桡骨-骨膜缺损模型。③组织工程人工骨组植入自体微小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物,植入前该复合物与兔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成骨细胞混合培养5d;磷酸钙颗粒骨复合物组单纯植入自体微小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的复合物,不使用促骨化、血管化的细胞因子及种子细胞;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区旷置,不予任何充填物。④各组术后每天肌注青霉素40万u,组织工程人工骨组、磷酸钙颗粒骨复合物组分别于术后4,8,12周取材,12只/次。进行影像学、组织学及电镜检查,观察人工骨的骨化、血管化以及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实验选取44只大耳白兔作为受体,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放射学以及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组织工程人工骨组、磷酸钙颗粒骨复合物组的骨缺损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修复,但组织工程人工骨组在成骨速度、成骨质量、血管化程度等方面均优于磷酸钙颗粒骨复合物组。②新生骨及新生血管定量分析表明,术后4,8,12周组织工程人工骨组的新生血管面积百分比、新骨形成面积百分比均优于磷酸钙颗粒骨复合物组(P<0.05)。结论: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制备的组织工程化人工骨能够加快人工骨骨化和血管化的进程,有效修复骨缺损。
谷守滨闫景龙郭铁芳郝晨光杨显生付海亮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磷酸钙类
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骨形成蛋白修复兔桡骨缺损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 探讨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 型胶原以及骨形成蛋白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移植修复节段性兔桡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 新西兰大耳白兔 5 6只 ,切取自体髂骨研磨成微小颗粒 ,分别与 BMP及 型胶原复合 ,实验分成 4组 (n=16 )。 A组 :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 BMP、 型胶原 ,B组 :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 型胶原 ,C组 :自体微小颗粒骨 ,用于修复兔桡骨干 1.5 cm缺损的动物模型。D组 :空白对照组 (n=8) ,双侧桡骨缺损不作处理。术后 2、4、8和 12周 ,行 X线片、组织学观察 ,骨密度及生物力学检测 ,比较各移植物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疗效。 结果  X线片显示 ,A组术后 8周即可使骨缺损完全修复 ,而 B组术后 12周使骨缺损完全修复。术后 8、12周骨量测定 A组成骨量最多 ,12周生物力学测定显示移植物修复后的骨缺损具有最佳生物力学表现 ,而 C组则不能完全修复骨缺损。 结论 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 BMP、 型胶原及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 型胶原均能有效修复节段性骨缺损 ,以复合 BMP移植效果更理想。
邹天彪闫景龙付海亮侯占江王恕怀夏景君
关键词:自体微小颗粒骨骨形成蛋白骨修复桡骨缺损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治疗慢性创面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慢性创面的治疗一直是再生医学领域的一个难题。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近年来发现其可应用于慢性创面的修复。而外泌体作为MSC旁分泌途径的重要介质,在MSC介导的伤口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外泌体通过将其中的蛋白质、微RNA等传递给靶细胞而具有调控细胞增殖和代谢的功能。MSC来源的外泌体可通过促进血管新生、细胞增殖和迁移、调节炎症等途径促进慢性创面愈合,这为今后慢性创面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MSC来源的外泌体治疗慢性创面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李岱洛付海亮
关键词:慢性创面外泌体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在骨科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21年
外泌体是一种由各种类型细胞分泌的囊泡,它经由脂质膜包裹着各种核酸、蛋白质、脂质等生物活性物质。基础研究显示,各种来源的外泌体治疗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糖皮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缺损、骨折等骨科疾病取得良好效果。其作用机制涉及各种基因表达调控及各种信号转导通路激活,从而调控软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生理活动。该文就外泌体在骨科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王鑫付海亮
关键词:外泌体骨关节炎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骨折骨缺损
Hoffa骨折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被引量:3
2021年
Hoffa骨折是股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的统称,是罕见的关节内骨折。其多发生于两轮交通工具的碰撞事故,最可能的发生机制为在屈膝状态下,股骨髁的后半部受到冠状面的垂直暴力,并同时遭受前后及内外翻应力的冲击。Hoffa骨折极易漏诊,平片通常难以发现所有的Hoffa骨折,常需要CT矢状面及三维重建协助诊断。其手术入路有髌旁入路、股内侧肌下方入路、直接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等。对于不同类型的Hoffa骨折,可选择不同入路以及内植物,以求通过最少的组织剥离获得最可靠的骨折固定。但目前有关Hoffa骨折的治疗多为个案报道,缺乏远期并发症及关节功能的随访研究,对手术入路的选择以及各种内植物生物力学性能的对比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谢威赵航宇王鑫李岱洛付海亮
关键词:HOFFA骨折诊疗
改良的PBL教学法在骨外科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改良的PBL教学法在骨外科专业临床理论与临床见习应用的主要作用。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3年度来我科见习的100例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以及七年制专业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的P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见习代教。学期结束进行理论考试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学效果,并对教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期结束考试中,实验组总成绩为(82.24±4.5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35±3.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基础理论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学生的病案分析成绩为(48.04±4.8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4.45±3.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满意度96%,明显高于对照组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的PBL教学法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尽可能地利用临床思维思考与解决临床问题,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付海亮付国枢王强杜大江马志强
关键词:PBL骨外科见习
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复合BMP胶原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3
2004年
目的探讨以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复合BMP胶原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34只新西兰白兔,于两侧桡骨干制成长1.5 cm骨膜骨缺损,左侧(A组)植入由200 mg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10 mg BMP与0.2 ml胶原的复合物;右侧(B组)植入复合0.2 ml胶原的200 mg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分别于术后2、4、8、12周进行影像学,组织学检查;术后8、12周行骨密度检测;术后12周行生物力学检查。另取8只仅加入0.2 ml胶原作为空白对照组(即C组)。结果放射学以及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A,B两组骨缺损区均得到了比较彻底的修复,但A组在成骨速度、骨再生量、再生髓腔结构等方面均优于B组。8、12周骨密度测试结果显示A组的骨密度值高于B组。12周的生物力学实验结果显示:三点弯曲实验结果表明A组极限强度值明显高于B组,而且A组的弯曲刚度也好于B组;轴向压缩实验结果说明A组的抗压刚度优于B组;扭转实验结果指出A组的抗扭转刚度和最大扭矩分别高于B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骨密度测定和生物力学实验结果证实了两组成骨情况的差异,这与新生骨的成熟程度不同有关。复合了BMP的A组因髓腔再通时间早,骨改建塑形更完善,新生板层骨的成熟度亦较高,耐受应力情况也更好。C组则不能产生骨性愈合。结论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成骨?
付海亮阎景龙邹天彪侯占江夏景君张志鹏
关键词:骨缺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