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旭东

作品数:12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同位素
  • 3篇氧同位素
  • 3篇石英
  • 3篇O
  • 2篇植物
  • 2篇植物地理
  • 2篇植物地理学
  • 2篇沙源
  • 2篇粒度
  • 2篇教材现状
  • 2篇古土壤
  • 2篇巴丹吉林
  • 2篇沉积物
  • 1篇地理
  • 1篇地理学
  • 1篇地貌
  • 1篇地貌学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下水

机构

  • 9篇河南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新疆大学

作者

  • 12篇付旭东
  • 3篇张桂宾
  • 2篇杨小平
  • 2篇潘少奇
  • 1篇刘永生
  • 1篇李朝柱
  • 1篇王岩松
  • 1篇刘紫柟
  • 1篇童海滨
  • 1篇陈建生
  • 1篇周哲
  • 1篇张峰
  • 1篇王建

传媒

  • 3篇沉积学报
  • 2篇高等理科教育
  • 1篇地质论评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理科学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测绘科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04
  • 1篇200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塔克拉玛干沙漠石英氧同位素与粒级关系的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沙漠与黄土的物源联系是黄土研究关注的问题之一。石英氧同位素可示踪物源,粒度被用以分析沉积环境,但在沙漠物源研究中将二者结合应用的报道尚不多。本文测定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沙丘沙和沙丘剖面中河湖相沉积物的粒度及不同粒级的石英氧同位素,结果显示:1沙丘沙以极细砂和细砂为主,粉砂和黏土含量很低;河湖相沉积物以粉砂和黏土为主,砂含量低于5%。2各粒级石英δ^(18)OSMOW值介于13.8‰~19.7‰,其中沙丘沙为13.8‰~19.7‰,河湖相沉积物为15.6‰~17.6‰;沙丘沙石英δ^(18)O值随粒级增大未呈现减小趋势,同一粒级石英的δ^(18)O值存在一定变异。3经比较,塔克拉玛干沙漠砂和粉砂粒级的石英δ^(18)O值均高于中国其他沙漠,且<20μm的石英δ^(18)O值与黄土高原的马兰黄土、洛川黄土—古土壤序列<20μm的石英δ^(18)O值并无显著性差异。
张峰付旭东
关键词: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石英氧同位素粒度分布
中国西北沙漠地区近三万年来的环境演变过程
杨小平周哲刘永生付旭东李朝柱刘紫柟朱震达
从地貌景观演变和第四纪古气候的角度出发,对我国的两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进行了研究。对巴丹吉林沙漠的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上展开,宏观方面利用气候地貌学原理,将研究地区的景观类型划分为风营力地形、荒漠平原和...
关键词:
中国沙漠物源研究:回顾与展望被引量:11
2015年
沙漠物源研究不仅在风沙地貌学上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且对联结大气粉尘排放、黄土堆积、气候系统和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也有重要价值。在简要回顾中国沙漠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中国沙漠物源研究的理论、方法和主要成果,结合国际上沉积物物源分析的趋向,指出目前世界沙漠物源的研究都是基于沉积物组份属性统计的反演模型,这种研究范式在数据获取、处理与解释方面存在缺陷,如沉积物的取样设计与测试分析、未消除"粒级依赖"对沉积物组份影响、数据未进行对数变换、忽视Dickinson图解应用的前提条件等。提出今后中国沙漠物源研究的方向:1采用正确统一的取样设计和分析方法对各沙漠的沉积物组份属性进行系统研究,建立中国沙漠沉积物组份的属性数据库;2选择若干典型沙漠,利用其周边山地详尽的地质构造、母岩和气候数据,定量构建沉积物生成的正演模型,模拟源区生成沉积物的数量、成分和结构,并用建成的沉积物组份属性数据验证和校正;3定量评估河流冲积物、冲积—湖积物、洪积—冲积物和基岩风化的残积、坡积物对中国各沙漠物源的贡献率与迁移路径,研究中国各沙漠中细颗粒物质的形成机制,对比中国沙漠与低纬度沙漠物源的形成机制;4定量研究历史和地质时间尺度沙漠—黄土—深海沉积物物源的内在联系及其驱动因素,建立陆地—大气—海洋物质循环的机理模型。
付旭东王岩松
关键词:中国沙漠沉积物粒度地球化学物源分析
巴丹吉林沙漠石英δ^(18)O值及其物源意义被引量:1
2017年
巴丹吉林沙漠是世界上沙丘最高大的沙漠,其沙源研究对认识沙漠形成、高大沙山发育和防沙治沙工程有重要意义。石英是沙漠沉积物中常见的矿物,其氧同位素值可示踪物源。采集沙漠西北部、东部、东南部高大沙山、丘间低地与湖泊以及雅布赖山前的表层沉积物,测定了样品不同粒级的石英δ^(18)O值。结果表明:1石英δ^(18)O值随粒级减小有增大趋势,同一样品不同粒级石英δ^(18)O值存在较大差异,相同粒级石英δ^(18)O值也有变化。2石英δ^(18)O值介于9.4‰~19.3‰,均值为13.3‰(n=55);其中沙丘沙的石英δ^(18)O值介于9.5‰~16.6‰,均值为12.9‰(n=39);湖相沉积物的石英δ^(18)O值介于9.4‰~19.3‰,均值为14.2‰(n=16)。3区域内,<16μm粒级的石英δ^(18)O值与16~64μm、125~154μm、200~250μm、>300μm粒级的石英δ^(18)O值都存在显著差异,但200~250μm与>300μm粒级的石英δ^(18)O值没有显著差异;经区域对比,巴丹吉林沙漠<16μm粒级的石英δ^(18)O值与柴达木盆地沙漠、蒙古戈壁风成沉积物<16μm石英δ^(18)O值无显著差异,但巴丹吉林沙漠16~64μm粒级的石英δ^(18)O值与蒙古戈壁风成沉积物16~64μm石英δ^(18)O值存在显著差异;这似乎暗示研究区的细颗粒物质可能是远源的。巴丹吉林沙漠沉积物的石英δ^(18)O值位于火成岩石英、砂岩和变质岩石英δ^(18)O值分布阈值内,受区域地质条件、物源混合、粒级效应等因素的影响,砂粒级的石英δ^(18)O值所指示的母岩成份特征与祁连山区岩石的岩性有较好吻合。
付旭东
关键词:沙源石英氧同位素
巴丹吉林沙漠石英氧同位素研究
该文以石英氧同位素研究理论和风沙运动物理学为指导,选择巴丹吉林沙漠为重点研究区,采集沙漠西北部、东南部不同高度上沙丘沙进行石英氧同位素分析;对比分析了浑善达克沙地由北至南的样品、呼伦贝尔沙地西北部及非洲南部卡拉哈里沙漠西...
付旭东
关键词:巴丹吉林石英沙源
文献传递
中美自然地理学教材之比较
2019年
为提高教学质量,以教材对比为切入点,对中美畅销的自然地理学教材进行了设计思路、结构体系和内容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教材以人地关系、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按自然地理环境组成要素的相对独立性和综合性组织章节,框架结构为“总—分—总”模式,而美国教材以自然地理学五个主要分支组织章节,结构体系为“总—分”模式;(2)中美教材各章均围绕导言、地球、地壳、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和应用九大模块展开,但各模块的编排顺序及其比重存在较大差异,内容编排模式、组成、表述方式、课后习题也有明显区别;(3)我国教材各模块内容较为均衡,而美国教材偏重气候和地貌模块;(4)我国教材内容以文字描述为主,图表起辅助作用,案例多具中国地域特色,而美国教材注重用图,善于用形象逼真的图片说明地理现象或原理,案例广泛取材于全球各地。
付旭东王建
关键词:自然地理学教材比较
植物地理学教学改革探讨被引量:4
2015年
针对目前植物地理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理念与方法、培养目标和教学实习存在的问题,提出补充和更新现行教材体系内容的建议;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改革成绩评定方法,加强同行教学交流与学习;将区域性与全球性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在教学实习中,开发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实习平台系统,建立开放实验室、数字植物标本馆、数字校园植物、野外教学实习基地和教学实习资源网站,控制教学实习人数并延长实习时间。
付旭东张桂宾潘少奇
关键词:植物地理学教学内容教学问题
中国北方沙漠石英δ^(18)O值的初步测定与分析被引量:11
2004年
付旭东杨小平
关键词:岩石沉积物黄土-古土壤
植物地理学教材更新刍议被引量:4
2015年
近20 a来,植物地理学研究已从描述走向解释和分析,并在不同水平不同时空尺度上全面地探究植物的分布格局、形成过程和机制。然而,国内现行的植物地理学教材仍然沿袭20世纪60~70年代的结构体系,内容陈旧、时效性差,明显滞后于学科的发展。因此,在分析植物地理学教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建议:1在现行教科书的结构和内容上增加全球变化对植物分布格局的影响和植物地理学的实践应用2个版块;2删减教科书中常见的植物学、生态学知识以及植物区系和植被专著的内容;3在绪论中补充近20 a来该学科的主要进展和发展趋势,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国内外刊登该学科研究的重要学术期刊简介,在每章末尾增加一个建议阅读书目和文献;4用彩色照片更新教科书中的黑白图片;5制作质量精良的教学课件和光盘;6编写与教科书相互呼应的实习教材,补充和更新植物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如植物谱系地理学研究方法、植物群落取样设计与野外监测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植被遥感与植被制图等。
付旭东张桂宾
关键词:植物地理学教材现状教材更新
浑善达克沙地沙丘剖面颜色变化的古气候意义被引量:10
2016年
为研究中国沙漠东部广泛分布的风成沙—古土壤沉积序列的颜色变化与古气候之间的可能联系,以浑善达克沙地为研究区,测定了7个天然风成沙—古土壤沉积序列的颜色(L~*a~*b~*)、有机碳、总氮和粒度。结果表明:L~*(亮度)、a~*(红度)、b~*(黄度)值分别介于32.41~65.89,2.73~7.52和-1.68~17.16;L~*、a~*、b~*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L~*和b~*之间的相关性最显著(R2=0.90),而L~*和a~*之间的相关性最低(R2=0.26);L~*、a~*、b~*值在垂直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和特征,它们在风成沙层位处为高值,在灰色—黑色砂质古土壤层位处为低值,但L~*值变化较大,a~*和b~*值变化较小。均值的非参数检验表明L~*可指示风成沙—古土壤沉积序列的风成沙和古土壤层的变化,而a~*在这类沉积序列上变化不敏感。影响L~*的主要因素与有机质含量和成壤作用有关,它们都与东亚夏季风强弱变化关系密切,因此L~*有明确的古气候意义;L~*低值对有机质含量增加和成壤作用的加强具有指示作用,是东亚夏季风增强的信号。基于颜色参数L~*可以很好地重建中国沙漠东部风成沙—古土壤沉积序列的古气候变化。
付旭东周广胜张新时
关键词:浑善达克沙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