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非

作品数:107 被引量:674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28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1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生物学
  • 2篇机械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理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南黄海
  • 8篇海流
  • 8篇海洋观测
  • 8篇浮游
  • 6篇水团
  • 6篇陆架
  • 6篇密封舱
  • 6篇浮游生物
  • 6篇传感
  • 5篇跃层
  • 5篇年代际
  • 5篇潜标
  • 5篇温跃层
  • 5篇黄海暖流
  • 5篇黑潮
  • 5篇感器
  • 5篇传感器
  • 4篇低功耗
  • 4篇信标
  • 4篇深海

机构

  • 78篇中国科学院
  • 35篇国家海洋局第...
  • 29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中国海洋大学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5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国家海洋技术...
  • 2篇国家海洋局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青岛理工大学
  • 1篇山东省科学院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上海劳雷仪器...

作者

  • 107篇于非
  • 33篇陈永华
  • 29篇姜静波
  • 27篇倪佐涛
  • 24篇李晓龙
  • 21篇刁新源
  • 20篇刘庆奎
  • 19篇任强
  • 18篇徐永平
  • 15篇魏传杰
  • 14篇司广成
  • 14篇郭景松
  • 13篇涂登志
  • 11篇南峰
  • 10篇张志欣
  • 9篇王建丰
  • 8篇葛人峰
  • 8篇胡筱敏
  • 7篇蒲书箴
  • 7篇李思忍

传媒

  • 19篇海洋科学
  • 18篇海洋科学进展
  • 15篇海洋与湖沼
  • 5篇海洋学报
  • 4篇海洋技术学报
  • 3篇海洋科学集刊
  • 2篇海洋测绘
  • 1篇大气科学
  • 1篇激光与光电子...
  • 1篇光学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海洋技术
  • 1篇海洋通报
  • 1篇极地研究
  • 1篇水动力学研究...
  • 1篇热带海洋
  • 1篇科技成果管理...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7篇2022
  • 6篇2021
  • 11篇2020
  • 8篇2019
  • 5篇2018
  • 9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9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1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黄海绿潮暴发与硝酸盐及水文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5
2018年
为了解浒苔绿潮的发展态势、马尾藻分布区与漂移状况,本文基于2016—2017年浒苔暴发季(春末夏初)在黄海绿潮潜在起源区获取的多航次及参考2015年布放定点潜标的环境因子资料,通过高频的精细化硝酸盐监测,对影响黄海浒苔绿潮的起源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境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黄海浒苔绿潮具有相似的发生发展过程,两个年度的黄海表层硝酸盐分布趋势有差异;年际变化上, 2017年绿潮规模较上一年度显著偏小,该年度出现的黄海赤潮、金潮对绿潮规模有一定抑制作用。
潘俊于非潘俊于非孙淑慧魏传杰
关键词:绿潮春末夏初环境因子
一种密封舱进线盘
本发明属于海洋装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密封舱进线盘,包括护筒、连接盘及进线密封座,其中护筒通过连接盘与密封舱连接,在所述连接盘上均布有多个进线密封座,各进线密封座分别与所述连接盘密封连接,每个进线密封座上分别有线缆穿过、...
陈永华于非李思忍徐永平姜静波倪佐涛涂登志李晓龙
文献传递
一种水下轻型耐磨抗拉感应耦合传输缆
本发明属于海洋水下观测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海洋水下进行感应耦合传输的水下轻型耐磨抗拉感应耦合传输缆,包括两个系扣、两个压扣、两段裸露钢丝、主缆和限位扣;主缆包括细包塑钢缆、承重抗拉缆和耐磨隔离层,细包塑钢缆与承重抗拉...
于非胡贺岗陈永华刘庆奎姜斌
文献传递
走航式多参数剖面测量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2022年
MVP-3400能在走航模式下自动进行剖面的测量,可对物理水文、生物和化学等海洋背景环境参数实现连续高分辨的观测。介绍了该自主系统的原理以及工作方式和组成结构等,并对2017年3月于黄海开展的首次海上工况试验应用所获取的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海试结果验证了系统各方面性能运行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并且表明了自动测量系统可实现对水平方向2 km左右的空间超高分辨率观测。MVP的研制与成功应用,对海洋锋面结构以及中尺度涡旋等海洋中小尺度现象的观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任强于非魏传杰唐瑛卢楠
关键词:水文测量自动测量
深海潜标姿态的动力学仿真分析与验证及沉降原因探究被引量:2
2021年
论文结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7年至2018年在西太平洋布放的一套6000 m深自容式锚泊潜标系统,利用其温、深、盐及海流数据,参考卫星观测的海面资料,依据潜标结构组成,创新性地选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建立柔性缆体有限元模型,进行复原式姿态模拟,对此潜标异常沉降情况进行原因探究,为降低大深度沉降的影响,提出相应方法。本文所提出的柔性体模型,可依据海流参数变化改变有限元长度,自定义流阻状态,已被证明在较小海流和海流异常大两种分布模型的模拟下,柔性缆体有限元模型分析所得绝对沉降误差达缆绳总长的0.18%和0.41%。通过计算机模型依据实际情况的模拟结果,最终印证异常沉降值的形成原因:(1)在系泊结构既定且安全布放的前提下,其沉降异常值的出现只能与其当日所处环境的海流分布状态相关。模型锚泊最大受力8621 N,合理选择布放地点、潜标材料可降低系泊损坏风险;(2)若大洋中尺度涡形成和临近导致流速激增,其对整个系统的作用将决定锚系系统布放期间异常沉降深度,由于中尺度涡的形成与迁移具有可预报性,结合系泊深度和位置的及时调整可减小超深度沉降所导致的影响。
王蓓陈永华陈永华
关键词:有限元模型
国产水下滑翔机2014年南海海试实验数据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水下滑翔机(Underwater Glider)是将浮标、潜标技术以及水下机器人技术相结合并依靠自身浮力和重力作为推进方式的一种新型海洋调查系统。文中详细介绍了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水下滑翔机的组成部分及其工作方式和原理,并对2014年6月南海海试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Glider的下降和上升速度主要分布在0.1~0.2 m/s之间,占整体分布的85%以上;该速度分布对获取高质量的数据提供了极大保障。单剖面完成时间以及出入水的水平距离主要受滑翔机的预设浮力以及俯仰角的变化以及洋流的影响。获取的高分辨率温盐数据结果表明,Glider发现了南海表层存在的一个中尺度暖涡过程,并就该暖涡分析了其锋面结构。海试总体结果表明,国产Glider的各项性能指标已经能够满足在深海海域实现无人值守的长时间自主海洋调查。
任强于非李硕俞建成司广成
北太平洋热含量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阿留申低压的关系被引量:5
2004年
使用经验正交函数(EOF)等方法,分析了北太平洋(20°~60°N,120°E~120°W)上层海洋热含量(HST)、海表面气压(SLP)、海表感热和潜热通量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北太平洋HST与阿留申低压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的关系。研究表明:第1特征向量能很好地代表北太平洋HST年代际尺度上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在近50a中,北太平洋HST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周期约为25a,其中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存在一个较强的完整周期震荡。变化中心位于38°N左右的西北太平洋,且在155°W处向南延伸。根据北太平洋上层海洋HST的冷、暖异常和增、减热趋势,年代际背景场可分为冷态和暖态以及增热期和减热期。对比研究发现,在年代际尺度上,北太平洋上层海洋热含量的增、减热过程通过影响以西北太平洋为中心的海表热通量,进而对阿留申低压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热含量增热过程对应于弱的阿留申低压,减热过程对应于强的阿留申低压,阿留申低压的响应一般滞后热含量增、减热趋势变化1~2a。北太平洋年代际背景场对其年际变化有较强的调制作用,且这种年际变化跟ENSO事件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程军于非蒲书箴郭品文
关键词:北太平洋年代际变化HST阿留申低压
东海东南陆架外缘冬、夏季实测海流FFT分析被引量:3
2004年
使用FFT法首次将东海陆架冬、夏季2次定点ADCP测流资料在频率域内分解成3个部分:不随时间变化的定常海流、周期为6~25h的潮流和剩余流,再将潮流分解为垂向均匀的全流(也称正压潮流)和剩余的斜压潮流。结果表明:夏季测站定常海流、潮流和剩余流能量分别占总能量的5.3%,93.9%和0.9%,而冬季测站分别占10.8%,80.9%和8.4%。夏、冬季测站的斜压潮流与正压潮流能量之比分别为20.7%和4.1%。
葛人峰郭炳火乔方利于非项宝强
温盐深测量仪(CTD)资料质量对比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温盐深测量仪(CTD)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物理海洋调查仪器设备之一。2014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黄海布放的潜标上搭载了3种不同型号的CTD(37Coastal、CTD48和304Plus),本文分别对这3种CTD所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三者数据两两对比结果显示,37Coastal与CTD48压力及温度数据最为接近,盐度数据则为37Coastal与304Plus相差最小。3种设备的压力、温度及电导率数据稳定性对比结果如下:37Coastal压力数据稳定性表现最好;三者温度数据稳定性表现一致;而37Coastal盐度数据稳定性和CTD48一致。三种设备均能适应海洋真实的物理环境参数变化观测,同时各自有其不同的使用环境,对于不同海域环境使用需要进行详细评估,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确定最终适合自身科学研究需求的方案。
任强于非魏传杰范聪慧司广成
关键词:CTD传感器
垂向一维悬浮物浓度模式被引量:1
2004年
在只考虑悬浮物的垂向输运过程和海底处的沉降与再悬浮过程的前提下,建立了一个一维的垂向粒子追踪模式,并用该模式模拟了2000年黄河口海域的一组资料,得到了与实测较为符合的结果。同时,对该模式中涉及的参数值进行了调整,进而据此探讨了参数值的变化对垂向悬浮物输运的影响规律,故该模式可为三维悬浮物输运模式中参数值的选取提供依据。
张志欣江文胜于非冯艳春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