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杰

作品数:407 被引量:1,211H指数:15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92篇期刊文章
  • 78篇专利
  • 32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9篇化学工程
  • 57篇一般工业技术
  • 33篇理学
  • 19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建筑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冶金工程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6篇丙烯
  • 79篇复合材料
  • 79篇复合材
  • 76篇乙烯
  • 70篇聚丙烯
  • 46篇共混
  • 39篇力学性能
  • 39篇力学性
  • 37篇改性
  • 36篇共聚
  • 35篇尼龙
  • 32篇成核
  • 30篇PA6
  • 30篇成核剂
  • 29篇阻燃
  • 29篇纳米
  • 27篇树脂
  • 27篇氯乙烯
  • 27篇聚氯乙烯
  • 21篇尼龙6

机构

  • 283篇国家复合改性...
  • 267篇贵州大学
  • 24篇贵州工学院
  • 2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5篇贵州科学院
  • 15篇贵州凯科特材...
  • 14篇贵州师范大学
  • 12篇四川大学
  • 7篇贵州省材料技...
  • 6篇教育部
  • 6篇瓮福(集团)...
  • 5篇浙江大学
  • 5篇上海大学
  • 5篇贵州医科大学
  • 4篇贵阳学院
  • 4篇重庆大学
  • 3篇贵州民族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武汉理工大学
  • 3篇科技厅

作者

  • 407篇于杰
  • 135篇秦舒浩
  • 127篇何敏
  • 91篇罗筑
  • 85篇鲁圣军
  • 46篇郭建兵
  • 40篇秦军
  • 35篇何文涛
  • 31篇张敏敏
  • 25篇张道海
  • 25篇金志浩
  • 23篇何力
  • 23篇张纯
  • 21篇田瑶珠
  • 21篇张凯
  • 17篇张凯
  • 16篇王彩红
  • 15篇龚维
  • 15篇薛斌
  • 15篇谢普

传媒

  • 50篇高分子材料科...
  • 35篇塑料
  • 22篇塑料工业
  • 19篇塑料科技
  • 18篇中国塑料
  • 14篇工程塑料应用
  • 13篇高分子学报
  • 10篇贵州工学院学...
  • 10篇复合材料学报
  • 8篇现代机械
  • 7篇贵州科学
  • 7篇聚氯乙烯
  • 7篇贵州工业大学...
  • 6篇胶体与聚合物
  • 5篇理化检验(物...
  • 5篇2008年全...
  • 4篇化工新型材料
  • 4篇现代塑料加工...
  • 3篇现代化工
  • 3篇高等学校化学...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9篇2021
  • 8篇2020
  • 19篇2019
  • 22篇2018
  • 15篇2017
  • 16篇2016
  • 16篇2015
  • 16篇2014
  • 25篇2013
  • 31篇2012
  • 37篇2011
  • 42篇2010
  • 31篇2009
  • 28篇2008
  • 16篇2007
  • 7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4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酰氯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6
2012年
以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酚为原料,三乙胺作为溶剂与缚酸剂,合成聚丙烯成核剂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酰钠(NA-11)的中间体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酰氯。主要讨论了反应条件、三氯氧磷(POCl3)的滴加温度、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OCl3滴加温度为5℃、反应温度为40℃、反应2 h下收率为85.16%,产品质量较好。重结晶溶剂选择乙腈。对产物进行了IR、TGA、1H NMR与MS表征。结果表明:产物结构与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酰氯相一致。
龙丽娟秦舒浩张凯何文涛刘辉于杰
关键词:三氯氧磷三乙胺
后处理方法对纳米介孔SiO_2形貌结构的影响
2014年
采用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为表面活性剂,四乙氧基硅烷(TEOS)为无机硅源,在碱性条件下合成纳米介孔SiO2(MSN),并采用回流和煅烧两种不同的后处理方法去除表面活性剂,探讨了不同的后处理方法对纳米介孔SiO2结构形貌的的影响。通过红外、小角X射线衍射、低温N2吸附与脱附以及透射电镜检测。实验表明:回流和煅烧都能得到粒径在100nm左右的圆球状的介孔SiO2,煅烧得到的纳米介孔SiO2的BET比表面积、BJH孔径和孔容均大于回流法得到的样品,且通过小角XRD显示,煅烧得到的材料具有一定的长程有序性,而回流法得到的材料则是完全无序的,并通过TEM证实,煅烧比回流得到的样品的孔结构清晰,有序度高。
杨应娟何文涛黄金于杰
关键词:回流法煅烧法
一种化学实验室用仪器烘干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学实验室用仪器烘干装置,包括机体、烘干室、风机室,所述机体下端设置有机座,所述机体内设置有所述烘干室,所述烘干室内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烘干室侧面设置有内壁,所述内壁上设置有卡条,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支撑棒,...
何敏刘玉飞赵潜于杰
文献传递
增容剂对PVC/PA6共混物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分别以乙烯醋酸乙烯酯接枝马来酸酐(EVA-g-MAH)、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ABS-g-MAH)及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PE-g-MAH)三种聚合物为增容剂制备了聚氯乙烯/聚酰胺6(PVC/PA6)共混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动态力学分析(DMA)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相容剂对PVC/PA6(80/20)的相形态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相容剂对PVC/PA6都具有明显的增容作用,但5%EVA-g-MAH增容PVC/PA6(80/20)的分散相尺寸最小最均匀;三种增容剂增容的PVC/PA6共混物都只有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但EVA-g-MAH增容共混物的Tg略向高温偏移;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5%的EVA-g-MAH增容的PVC/PA6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提高了18%和200%,达到了3.8kJ/m2和46MPa。
于杰刘金彦罗筑何敏鲁圣军
关键词:聚酰胺6相容剂
黏度对环氧树脂基复合微发泡材料结构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不同黏度的环氧树脂基共混材料,通过模压成型方法制备出系列环氧树脂基复合发泡材料。对发泡材料的泡孔结构进行了观察测量,研究了环氧树脂基共混物黏度对其发泡质量和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氧树脂基共混物预处理黏度是影响环氧树脂基复合发泡材料质量的重要因素,共混物预处理黏度是控制环氧树脂固化和泡孔形核长大过程协调性的重要因素,实验范围内,当共混物预处理黏度在12.9 Pa.s时,制备出泡孔平均直径为48μm、泡孔密度为2.25×107个/cm3、泡孔尺寸均匀的微孔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
洪海江张纯于杰罗筑何力吴斌
关键词:环氧树脂黏度模压成型发泡质量
一种无毒有色硅溶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毒有色硅溶胶的制备方法,首先制备无色硅溶胶,调节无色硅溶胶的pH至中性,然后将无色硅溶胶和无毒有色金属离子水溶液混合,调节混合液的pH值至2~4,在加热搅拌条件下反应6~10小时,然后过滤,浓缩即得无毒...
于杰蒋冠森鲁圣军何敏罗筑周秉正都佩华
文献传递
纳米有机蒙脱土对尼龙6/N-苯基马来酰亚胺-马来酸酐的结构及耐热性能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采用自制新型耐热改性剂N-苯基马来酰亚胺-马来酸酐二元共聚物(NMA)与纳米有机蒙脱土(OMMT)对尼龙6(PA6)进行熔融共混制备了PA6/NMA/OMMT纳米复合材料,并通过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旋转流变仪、热变形及力学性能测试等分析研究了纳米OMMT用量对PA6/NMA/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及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OMMT剥离分散在PA6基体中,诱导了PA6由α晶型向γ晶型转变;且OMMT对PA6/NMA/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异相成核作用提高了体系结晶度。此外,对比于PA6/NMA复合材料,PA6/NMA/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动态复合黏度、储存模量、损耗模量均增大;且PA6/NMA/OMMT纳米复合材料热变形温度及力学性能随着OMMT添加量的增加呈增大趋势。
何敏龚吉勇李莉萍赵婉赵婉张道海于杰
关键词:流变性能耐热性能热变形温度
微孔发泡PP材料的变形断裂行为研究
本文通过二次开模工艺制备的微孔发泡PP材料的液氮冷脆断面电镜照片,可以看出微孔发泡PP材料的泡孔分布比较均匀,泡孔直径在30~50μm之间。微孔发泡PP材料的拉伸、冲击性能与未发泡PP相比,拉伸强度下降20%,冲击性能提...
张凯舟于杰张纯何力
关键词:微孔发泡
文献传递
共混工艺对ABS/PA6共混物聚集态结构及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以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为增容剂,研究了共混工艺对ABS/PA6共混物力学性能和聚集态结构的影响;并利用SEM研究了ABS/PA6冲击断面的形貌结构。研究表明:未加相容剂的ABS/PA6共混物,分散相易聚集,相容性差,力学性能最差,且有的孔洞直径大于4μm。加入反应性相容剂SMA后,PA6分散颗粒变小及更均匀地分散于ABS中,能显著改善ABS/PA6共混物的冲击,拉伸性能。在不同共混工艺下,力学性能最好的是通过ABS和SMA挤出,再与PA6挤出,注塑得到的ABS/PA6共混物;其次PA6/SMA挤出,再与ABS挤出,注塑的ABS/PA6共混物;接着是PA6/SMA/ABS一起挤出,注塑的ABS/PA6共混物;最后为PA6/ABS一起挤出,未加SMA,注塑的ABS/PA6共混物。
郭建兵于杰姜岩世罗筑秦舒浩朱红
关键词:共混工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尼龙6聚集态结构力学性能
亚磷酸三苯酯对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含量亚磷酸三苯酯(TPPi)的亚磷酸三苯酯/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共混物,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X射线衍射、熔体流动速率、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测试对TPPi/PLA/PBS共混体系的结构、结晶性能、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PPi主要作为酯化促进剂参与反应,共混体系的结构基本保持不变;TPPi的加入未改变共混物的结晶结构;当TPPi用量≤0.4phr时,TPPi的扩链作用使得PLA与PBS之间的相容性得到一定的改善;随着TPPi用量的增加,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TPPi用量为0.4phr时,分别达到最大值63.7 MPa和4.56kJ/m2,较PLA/PBS共混物分别提高了24.4%和44.3%。
朱大勇朱大勇郑强辜婷鲁圣军
关键词: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亚磷酸三苯酯流变性能
共4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