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德源

作品数:15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天文地球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历史地理
  • 3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灾害
  • 3篇灾害史
  • 3篇考古
  • 2篇大运河
  • 2篇灾荒
  • 2篇灾荒史
  • 2篇农业
  • 2篇农业考古
  • 2篇农业起源
  • 2篇清朝
  • 2篇南北大运河
  • 2篇考古发现
  • 1篇稻种
  • 1篇渡口
  • 1篇新石器
  • 1篇新石器时代
  • 1篇新石器时代遗...
  • 1篇遗址
  • 1篇原始农业
  • 1篇山洪

机构

  • 15篇北京市社会科...

作者

  • 15篇于德源
  • 1篇尹钧科

传媒

  • 4篇农业考古
  • 2篇城市问题
  • 1篇天津科技
  • 1篇北京社会科学
  • 1篇北京文博文丛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3
  • 2篇2001
  • 1篇1993
  • 1篇1990
  • 1篇198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历史灾荒的研究价值被引量:2
2001年
于德源
关键词:灾荒史社会史研究
中国原始城市(城)的产生和发展——古渡口质疑
<正>在讨论城市起源,以及北京前身蓟城起源的时候,有学者根据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中的论点并根据推测中的蓟城位置,提出蓟城产生的条件是今永定河(古漫水、卢沟河、桑干河)渡口的观点。这无疑和迄今为止我们所发现的仰韶文化、龙...
于德源
文献传递
北京历史上的农田水利和水稻种植
<正>北京地区东临渤海湾,地势西高东低,其北有温榆河(古称易荆水、湿余水、温水),南有永定河(古称(?)水、清泉水、湿水、桑干河、芦沟河、浑河)、拒马河(古称白沟),东有白河 (古称沽水)、潮河(古称鲍丘水)。自北京至天...
于德源
文献传递
灾害史、灾荒史刍议
<正>一、缘起上世纪30年代,黄泽苍著《中国天灾问题》(商务印书馆,1935年)、邓云特著《中国救荒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探讨了历代灾荒、灾害出现的自然、社会原因及后果,开辟了中国灾害、灾荒史研究的新阶段。上世纪...
于德源
文献传递
清朝后期北京两次特大水灾的启示被引量:3
2001年
于德源
关键词:自然灾害史防灾减灾清朝后期水灾
北京转年遗址的农业考古意义被引量:4
2003年
于德源
关键词:农业考古出土物农业起源
破“壬辰多水”论
2016年
2012年是中国农历的壬辰年,这年北京的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这场特大暴雨全市平均降雨量170毫米,城区平均降雨量215毫米。房山区河北镇降雨量460毫米。受灾面积1.6万平方公里,受灾人口190万人。
于德源
关键词:特大暴雨受灾面积受灾人口农历山洪
北京历史上的瘟疫及其经验教训被引量:1
2003年
目前,'非典'病毒正四处流窜,搅得政府揪心,百姓不宁.这个新瘟神会坚持多久,结果如何,这是个全世界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世界历史上曾有各种名号的'瘟神',如天花、鼠疫、霍乱、猩红热、大头瘟等,我国也同样.回顾一下历史,看看封建朝廷曾采取过的防治与救济措施,上述问题也许就不难回答了.
尹钧科于德源
关键词:瘟疫传染病清朝爱国卫生运动
北京地区农业起源初探被引量:2
1993年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资料,学术界一般认为古人类由狩猎、采集生活方式过渡到定居的农业生活方式是始于新石器时代。因此,欲探索中国农业起源。就必须对新石器时代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只有当我们对诸如当时的气候条件、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生活和生产工具均有所了解之后。
于德源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遗址农业起源原始农业考古发现古人类
北京古代交通概说
<正>对外交通是古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基石。古代北京在中国历史中地位的上升,与其不断拓展对外水、陆交通网络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尹钧科先生所著《北京古代交通》一书中,根据侯仁之先生的研究理论,指出古代北京地区与外界的联系,存...
于德源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