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庆生

作品数:241 被引量:952H指数:16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20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9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70篇术后
  • 63篇切除
  • 36篇细胞
  • 35篇脾切除
  • 34篇煎剂
  • 33篇中医
  • 32篇切除术
  • 31篇芪黄煎剂
  • 29篇胃癌
  • 26篇中药
  • 25篇豆状核
  • 25篇手术
  • 25篇肝豆状核
  • 24篇豆状核变性
  • 24篇肝豆状核变性
  • 22篇亢进
  • 21篇脾功能
  • 21篇脾功能亢进
  • 21篇功能亢进
  • 18篇中医药

机构

  • 108篇安徽中医药大...
  • 94篇安徽中医学院...
  • 51篇安徽中医学院
  • 40篇安徽中医药大...
  • 4篇学研究院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省中医学...
  • 2篇安徽省合肥市...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遵义医学院附...
  • 1篇合肥市第一人...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秦皇岛市第二...
  • 1篇安庆市立医院
  • 1篇六安市中医院

作者

  • 240篇于庆生
  • 94篇张琦
  • 62篇刘举达
  • 55篇潘晋方
  • 37篇王振
  • 35篇帅剑锋
  • 32篇沈毅
  • 25篇王汉明
  • 25篇黄龙
  • 21篇周富海
  • 20篇易维真
  • 20篇侯勇
  • 16篇汪晓明
  • 15篇梁久银
  • 14篇袁以洋
  • 14篇喻宗繁
  • 12篇张福忠
  • 10篇陈子义
  • 9篇唐雄荣
  • 8篇张福忠

传媒

  • 45篇中医药临床杂...
  • 28篇中国中西医结...
  • 23篇安徽中医学院...
  • 16篇安徽中医药大...
  • 9篇中国中西医结...
  • 7篇肝胆外科杂志
  • 6篇安徽医学
  • 5篇中华中医药学...
  • 3篇现代中西医结...
  • 3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3篇辽宁中医药大...
  • 3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安徽中医临床...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肝胆胰外科杂...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成药
  • 2篇新中医
  • 2篇广西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0篇2023
  • 16篇2022
  • 11篇2021
  • 9篇2020
  • 10篇2019
  • 8篇2018
  • 6篇2017
  • 12篇2016
  • 12篇2015
  • 11篇2014
  • 10篇2013
  • 10篇2012
  • 19篇2011
  • 6篇2010
  • 10篇2009
  • 15篇2008
  • 10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2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丹参注射液对腹部术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1996年
为观察丹参注射液对腹部术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4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20例观察组术后连续40日给予每日20ml丹参注射液静滴;20例对照组不用丹参注射液,仅给予常规补液、抗炎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术后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较之术前无明显改变(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较之术前各项升高显著(P<0.01-0.05)。提示,丹参注射液能够改变腹部术后患者的血液粘稠状态和微循环瘀滞,有助于防止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之发生。
于庆生卓秀珍
关键词:丹参注射液腹部手术
脾亢脾切除术后虚热证辨证治疗的疗效观察
2004年
目的 :观察脾亢脾切除术后虚热证辨证治疗的疗效。方法 :以益气养阴补血中药治疗 35例脾亢脾切除术后虚热证患者为试验组 ,与 4 1例术后常规处理的对照组比较 ;观察治疗前及治疗 1周后证候积分值变化、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留院时间。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证候积分下降值为 (8.2 3± 7.5 8) ,对照组为 (14 .5 6± 8.2 7) ,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0 1) ;试验组治愈率为 2 5 .7% ,显效率为 6 5 .7% ,对照组分别为 4 .9%、2 6 .3% ,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 0 .0 1) ;试验组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留院时间分别为 (7.71± 3.0 6 )d和 (11.2 0± 2 .2 2 )d,对照组分别为 (10 .85± 3.15 )d和 (13.39± 2 .39)d ,2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益气养阴补血中药对脾亢脾切除术后虚热证的治疗有较好疗效。
侯勇于庆生张福忠王炜沈瑜汪晓明易维真喻宗繁潘晋芳王汉明王景祥帅剑锋
关键词:脾亢脾切除术后虚热证证候益气养阴
三维一体疗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三维一体疗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研究组除外科基础治疗外还给予三维一体疗法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外科基础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中转手术率。[结果]对照组临床治愈22例,好转6例,无效15例,其总有效率为65.12%;研究组临床治愈28例,好转9例,无效6例,其总有效率为86.05%。2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中转手术17例,其中转手术率为39.53%;研究组中转手术7例,其中转手术率为18.28%。2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外科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三维一体疗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能提高临床疗效和降低中转手术率。
于庆生吴宗芳潘晋方张琦刘举达王振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
丹参注射液联合5-氟脲嘧啶腹腔化疗抗鼠胃肿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5-氟脲嘧啶(5-FU)抗肿瘤活性的增强作用及其对5-FU毒性和不良反应的减轻作用,为中药对抗肿瘤药的增效减毒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Walker-256细胞株建立鼠种植性胃肿瘤模型,将60只Wistar雄性胃肿瘤大鼠随机分为3组:9.0 g/L氯化钠注射液(NS)组、5-FU组、5-FU+丹参组。接种后第7天,NS组每只每天腹腔注入NS,5-FU组每只每天腹腔注入5-FU,5-FU+丹参组每只每天腹腔注入5-FU+丹参,3组均连用5 d。于腹腔化疗结束后第7天每组处死10只大鼠。观察肿瘤体积抑制率、血常规、肝肾功能、细胞凋亡、大鼠生存时间。结果:①5-FU组和5-FU+丹参组鼠胃肿瘤生长明显缓慢,肿瘤体积较NS组明显减小(P(0.05,P(0.01),肿瘤体积抑制率分别为36.57%、59.44%(P(0.05);5-FU组和5-FU+丹参组鼠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生存时间延长率分别为23.7%、38.7%(P(0.05)。②与NS组相比,5-FU组和5-FU+丹参组外周血WBC、PLT明显减少,血清ALT、AST、Cr、BUN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与5-FU组相比,5-FU+丹参组WBC、PLT显著升高,而ALT、AST、Cr、BUN显著下降(P(0.05,P(0.01)。③与NS组相比,5-FU组和5-FU+丹参组凋亡面积增大,光密度明显升高(P(0.05,P(0.01);而5-FU+丹参组与5-FU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可增强5-FU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与凋亡,并能减轻5-FU所致的骨髓抑制和肝肾功能损害。
于庆生王汉明卢业才沈毅
关键词:胃肿瘤腹腔化疗5-氟尿嘧啶丹参注射液细胞凋亡
结肠冗长综合征1例报告
2011年
临床资料 患者,男,48岁,因反复腹痛、腹胀伴肛门停止排便排气8个月余入院。患者于2010年3月份出现腹痛,以右侧最为明显,伴阵发性肛门停止排便排气,入住我院消化内科,诊断为肠梗阻,给予灌肠等对症治疗后症状无改善转入普外科。
陈刚于庆生吴倩
关键词:病例报告
基于氧化应激与Treg细胞探讨补乌煎剂联合308准分子治疗进展期白癜风的作用机制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观察中药补乌煎剂联合308准分子光治疗进展期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氧化-抗氧化指标及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的水平,探讨其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进展期白癜风患者的纳入标准选取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308准分子光治疗,观察组采用补乌煎剂联合308准分子光治疗,疗程为3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生化法检测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占比。结果:临床疗效比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2,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血清SOD、CAT、GSH-Px水平显著提高,MAD水平显著降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CD25^+CD127^LOW/-Treg在CD4+细胞中的比例升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补乌煎剂联合308准分子光治疗能控制进展期白癜风的进展,且有很好的复色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机体的氧化-抗氧化失衡从而上调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水平从而减轻对黑素细胞的损伤发挥对该病的治疗作用。
章纬张虹亚张虹亚王建锋刘涛峰
关键词:白癜风氧化应激
Caspase-1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及其预后意义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Caspase-1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HBV-ACLF)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及其预后意义。方法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HBV-ACLF患者130例为病例组;分为HBV-ACLF早期组52例、HBV-ACLF中期组44例、HBV-ACLF晚期组34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101例、死亡组29例;本院同期健康体检人群130例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浆Caspase-1水平,采用COX回归分析探讨HBV-ACLF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Caspase-1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Caspase-1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早期组比较,中期组、晚期组Caspase-1表达水平升高,随着HBV-ACL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Caspase-1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5)。Caspase-1与AST、ALT、TBIL、HBV-DNA、PT、MELD、TC、TG、PTA正相关,与PTA、ALB、MELD负相关(P<0.05)。血浆Caspase-1水平≥9.58的HBV-ACLF患者肝硬化、肝肾综合症、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死亡发生率高于血浆Caspase-1<9.58 HBV-ACLF患者(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6岁、ALB<22.34 g/L、ALT≥380.82 U/L、AST≥447.74 U/L、HBV-DNA≥7.79 copies/mL、MELD≥27.36分、Caspase-1≥2.48的HBV-ACLF患者死亡比例更高(P<0.05)。高水平Caspase-1、HBV-DNA、MELD均为HBV-ACLF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HR=2.484、1.947、2.086,P<0.05)。结论HBV-ACLF患者血浆Caspase-1表达水平升高,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相关性。
朱江王占伟龙悦于庆生
关键词:CASPASE-1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
蛇伤冲剂配合西药治疗蝮蛇咬伤32例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观察蛇伤冲剂配合西药治疗蝮蛇咬伤的疗效。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中药组内服蛇伤冲剂、外敷(醋调季德胜蛇药片+芙蓉膏)配合西药治疗;对照组局部治疗使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伤口滴注48h,不使用中药,其余治疗同中药组。疗程514d,平均(7.6±3.2)d。结果:2组治愈率和有效率无明显差异。2组患肢局部症状、心电图ST-T段、谷丙转氨酶恢复时间以及肌酐、肌酸激酶恢复时间比较,中药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蛇伤冲剂配合西药治疗蝮蛇咬伤可以有效缩短治疗疗程。
王景祥于庆生张琦
关键词:蝮蛇咬伤谷丙转氨酶肌酸激酶
中西医内外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68例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临床疗效。方法:68例毒蛇咬伤患者,给予中药口服和外敷,同时给予必要的西医治疗,疗程结束后分别观察有效率和伤残死亡率。结果:68例毒蛇咬伤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治愈41例,好转27例,有效率100%;无肢体伤残及死亡病例。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疗效显著。
丁希平于庆生张琦刘举达杨玲玲黄梅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
参黄合剂对大鼠瘘管创面血管及内皮细胞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参黄合剂对大鼠瘘管创面组织中血管生成及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用180只雄性SD大鼠用于瘘管术后模型,造模成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模型组、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组、高锰酸钾组、参黄合剂组等6组,每组30只。分别于术后第l、7、14 d从各组取出10只大鼠处死取标本,观察各组大鼠创面肉芽形态变化及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术后1 d、7 d和14 d空白对照组镜下毛细血管及凋亡细胞无明显变化:其余各组术后1 d可见凋亡细胞、毛细血管及大量渗出液及炎性细胞,术后7 d、14 d可见大量由内皮细胞增生形成的实性细胞索及扩张的毛细血管,在毛细血管周围有许多新生的成纤维细胞,凋亡细胞、渗出液及炎性细胞逐渐减少。在术后第7 d时参黄合剂组VEGF mRNA(13.64±3.19)开始增加,凋亡指数(1.92±0.15)开始下降,均达到高速增长期;第14 d参黄合剂组VEGF mRNA(18.48±3.18)继续上升、凋亡指数(1.48±0.16)继续下降,速度放缓。治疗7 d时,参黄合剂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中VEGF mRNA及凋亡指数与空白对照组VEGF mRNA(7.37±1.32)、凋亡指数(2.42±0.16),生理盐水组VEGF mRNA(7.76±1.05)、凋亡指数(2.53±0.17)及高锰酸钾组VEGF mRNA(10.53±1.24)、凋亡指数(2.16±0.1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时,参黄合剂组创面VEGF mRNA及凋亡指数与空白对照组VEGF mRNA(9.46±1.25)、凋亡指数(2.15±0.14),生理盐水组VEGF mRNA(9.47±1.73)、凋亡指数(2.22±0.15)及高锰酸钾组VEGF mRNA(14.65±1.45)、凋亡指数(1.76±0.1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黄合剂促进创面肉芽组织中血管生成,抑制了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调节了VEGF mRNA的表达,加速创面修复。
王传思谢贻祥于庆生姚磊黄鸿武王永森王小龙
关键词:瘘管血管生成内皮细胞凋亡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