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佳
- 作品数:9 被引量:67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算法结合双低技术在头颈CTA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低浓度对比剂和低管电压在(GE Discovery CTHD 750 HD)头颈CTA的可行性。方法将40名拟行头颈CTA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名。A组用370 mg I/ml对比剂、120 kVp及传统滤波反投影算法重建,B组用270mg I/ml对比剂、80kVp及ASiR进行图像重建。记录两组患者头颈血管各分支CT值、噪声值及背景CT值、噪声值、CT容积剂量指数(CTDI_(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和比较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两位放射科医师采盲法对容积呈现(VR)图像质量进行评估(5分制)。结果 B组血管CT均值、CNR、SNR值及V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高于A组(P<0.05),而A组CTDI_(vol)及DLP值高于B组。A、B两组的VR图像质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结论双低技术在应用ASiR重建算法的基础上进行头颈CTA扫描,在降低患者辐射剂量和碘单位时间注射剂量的同时,能保证VR图像质量。
- 胡杉朱文珍胡道予陈旭孟晓岩张进华万维佳
- 关键词:头颈CT血管造影
- 不同扫描方法在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预注射法与对比剂跟踪法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70例受检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采用预注射法和对比剂跟踪法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利用直线相关分析探讨患者年龄与图像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并比较两种扫描方法所得图像质量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与图像质量之间均存在负相关,rA=-0.4692,rB=-0.6734,P值均<0.05;A组患者图像质量清晰率为94.3%,B组患者图像质量清晰率为85.7%,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比剂预注射法和跟踪法均能较好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屏气较差的老年患者优先选择预注射法,而屏气良好的青年患者则优先选择对比剂跟踪法。
- 胡军武万维佳肖明胡道予夏黎明
- 关键词:冠状动脉成像对比剂
-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咽鼓管和管周结构动态CT扫描和三维重建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观察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咽鼓管咽口开放和闭合状况,并了解管周结构、下鼻甲和咽隐窝对咽鼓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7例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患者(SOM组),对其进行低剂量咽鼓管动态CT扫描,记录咽鼓管咽口的开放和闭合状况;对非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1例(对照组)进行鼻咽部CT薄层扫描,将两组患者的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观察下鼻甲及鼻咽部组织对应咽鼓管的关系,测量咽鼓管软骨段内侧壁的最大厚度,并观察咽隐窝的含气情况,分析以上因素对咽鼓管通气功能的影响。结果 27例SOM患者中23例咽鼓管咽口开放和闭合运动正常,4例明显可见肥大下鼻甲压迫咽鼓管前唇,咽口开放功能非常微弱;SOM患者患耳及健耳咽鼓管后壁最大厚度平均值分别为8.93±1.60mm和8.89±1.20mm,大于对照组(8.78±1.50m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M组患耳及健耳咽隐窝明显变浅或含气消失耳数分别为69.05%(29/42)与58.33%(7/12),明显高于对照组(17.21%,21/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咽鼓管通气功能下降可能与肥大的下鼻甲压迫咽鼓管前唇、咽鼓管圆枕及咽鼓管内侧壁粘膜慢性炎症、鼻咽部软组织的横向压迫等因素有关,其中鼻咽部软组织对咽鼓管特定软骨段的压迫可能是咽鼓管阻塞的重要原因。
- 柳珊郑烨贤万维佳刘爱国
- 关键词:咽鼓管动态CT扫描分泌性中耳炎
- 能谱CT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肿块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能谱 CT 诊断肺结节、肿块的价值。方法:选取33例 X 线发现肺结节、肿块的患者,进行宝石能谱成像(GSI)模式三期增强扫描,利用 GSI 后处理功能,分别测量动脉期(30 s)、静脉期(60 s)及延迟期(90 s)病灶的能谱曲线斜率以及标准化碘浓度(NIC),测定各病灶区混合能量 CT 值,比较各参数间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3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恶性病变17例(恶性组),炎性病变8例(炎性组),除炎性病变外的良性病变8例(良性组)。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三组病变混合能量 CT 值、能谱曲线斜率(40~80 keV)以及 NIC 值均为炎性病变最高,良性病变最低。良性组与其他两组进行比较,病灶在动脉早期及延迟期扫描中混合能量下的 CT 值、能谱曲线斜率及 NIC 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组与恶性组比较,仅能谱曲线斜率及 NIC 值在动脉早期及延迟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 CT 有助于鉴别诊断肺结节、肿块,尤其是动脉早期及延迟期的能谱曲线斜率及 NIC 值诊断价值较高。
- 吴维张进华万维佳夏黎明
- 关键词:肺结节能谱成像
- 预注射双点监测法行肺动静脉CT血管成像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评价预注射双点监测法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CTPA)和肺静脉成像(CTPV)的成像技术及图片质量。方法:应用MSCT对30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行CTPA及CTPV检查。对比剂剂量为20ml(370mg I/ml),所有患者均采用预实验时间-密度曲线法,监测平面定于支气管隆突水平。CTPA及CTPV的兴趣区(ROI)分别选在肺动脉主干及相应层面肺静脉内,分别获得肺动脉及肺静脉时间-密度曲线,以对比剂注射开始到增强峰值的时间为延迟时间。采用盲法对CTPA及CTPV图像中同级别肺动静脉CT值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患者均同时获得肺动脉及肺静脉的时间-密度曲线。肺动脉对比剂达峰值时间为(10.2±1.8)s,肺静脉对比剂达峰值时间为(14.7±2.3)s。所有图像均能清晰显示肺动静脉1~4级血管。CTPA及CTPV图像中1~4级动静脉血管CT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注射双点监测法可同时完成CTPA及CTPV肺动静脉各级分支成像,并且达到临床诊断要求。
- 万维佳胡道予林晨肖明张进华
- 关键词:肺动脉肺静脉
- 自行研制手部固定器在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手部固定器在疑诊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方法:将43例疑诊为RA的关节痛(腕关节和/或手指小关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2例使用机器原配胶垫置于双手掌之间用捆绑带进行固定作为对照组,21例使用自制手部固定器固定双手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行双手掌指关节至腕关节的MRI扫描,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伪影及扫描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运动伪影发生率(23.81%)显著低于对照组(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1,P=0.01<0.05);观察组运动伪影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Z=2.70,P=0.01<0.05);观察组扫描时间(32.71±2.41)min显著短于对照组(36.36±4.10)min,T=3.53,P=0.01<0.05。结论:自制手部固定器在疑诊类风湿性关节痛患者的手部磁共振检查中,可有效减少运动伪影,缩短扫描时间,保证图像质量及增加患者舒适度。
- 罗馨彭成东万维佳刘琴刘思敏王敏王峻峰陈婷婷
- 关键词:外固定器磁共振成像
- 64排CT多期双流混合注射跟踪法在肺动脉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多期双流速混合对比剂注射跟踪法在肺动脉成像(CTPA)中的可行性。方法:将50例拟诊为肺动脉栓塞(PE)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使用混合注射(对比剂与生理盐水配比1∶4)跟踪法,B组使用预注射时间-密度曲线法。采用双盲法评价2组的CTPA图像质量,测量肺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的CT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除1例患者未获得时间-密度曲线外,余49例患者均获得较满意的CTPA图像质量,两种方法间图像质量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均显示清晰,其血管腔内的CT值在2组间的差异较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期双流速混合注射跟踪法CTPA具有对比剂用量小、辐射剂量小、图像质量可与传统的预注射跟踪法相媲美、且受心功能影响较小、操作简单易行等优点,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广泛推广。
- 刘荣华徐宇崇万维佳
- 关键词:肺动脉对比剂时间密度曲线
- 基于复合权重因子对比剂注射方法的下肢CTA成像优化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基于复合权重因子(CWF)对比剂注射新方案对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质量的优化研究。方法前瞻性搜集60例行下肢CTA检查患者的资料,将2019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传统注射方案:净体重法(TBW)],将2019年4月至2019年6月期间的3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改良注射方案:根据CWF法计算对比剂总量和流率)。采用自定标准、盲式评估方法对两种方案的图像质量以及安全性进行主、客观评价,并通过SA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动脉CT值达到标准例数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9,P<0.05);实验组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P<0.05);实验组的静脉污染影响更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辐射剂量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P<0.05)。结论基于CWF的新注射方案提高了下肢CTA的图像质量和血管内CT值的均匀性,降低了患者辐射剂量,为临床诊断下肢血管性疾病提供了很大的价值。
- 陈兴艳万维佳夏黎明黄文华
- 关键词:对比剂
- 等渗低浓度对比剂肺动脉CT血管成像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评估等渗低浓度对比剂在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PA)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临床疑似肺动脉栓塞行CTPA检查的患者60例,随机等分为低浓度组和对照组。低浓度组和对照组对比剂分别为碘克沙醇40 mL(270mg I/mL)或碘普胺40mL(370mg I/mL)。对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平均CT值、噪声值、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符合正态分布则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则使用秩和检验,应用χ2检验比较两组间上腔静脉硬化伪影显示率和肺动脉栓塞诊断阳性率差异。结果:低浓度组和对照组受试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及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图像质量评分、腔静脉评分、肺动脉主干及左、右干平均CT值、噪声、SNR及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组上腔静脉CT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组的辐射剂量CTDIvol和DLP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渗低浓度对比剂CTPA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减少了患者碘负荷。
- 马丽娅周文胡琼洁万维佳李震胡道予
- 关键词:肺动脉对比剂血管成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