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永革

作品数:338 被引量:1,546H指数:28
供职机构:防灾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43篇期刊文章
  • 92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5篇天文地球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文化科学
  • 3篇电子电信
  • 3篇建筑科学
  • 3篇历史地理
  • 2篇矿业工程
  • 2篇理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0篇地震
  • 112篇震源
  • 93篇震源机制
  • 89篇应力场
  • 54篇震源机制解
  • 51篇断层
  • 40篇构造应力
  • 40篇构造应力场
  • 39篇应力
  • 27篇地壳
  • 25篇反演
  • 23篇余震
  • 20篇地震序列
  • 20篇M
  • 19篇震前
  • 18篇台网
  • 15篇地震对
  • 15篇地震震源
  • 15篇断层面
  • 12篇地震活动

机构

  • 248篇防灾科技学院
  • 90篇中国地震局地...
  • 52篇中国地震局
  • 43篇防灾技术高等...
  • 22篇河北省地震局
  • 17篇山东省地震局
  • 17篇中国地震局兰...
  • 12篇东华理工大学
  • 11篇中国地震台网...
  • 10篇北京大学
  • 6篇中国科学技术...
  • 4篇云南省地震局
  • 4篇台湾大学
  • 4篇辽宁省地震局
  • 4篇江苏省地震局
  • 3篇广东省地震局
  • 3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四川省地震局
  • 3篇洛阳地震台
  • 3篇重庆电力高等...

作者

  • 338篇万永革
  • 61篇盛书中
  • 53篇黄骥超
  • 37篇崔华伟
  • 35篇沈正康
  • 28篇李祥
  • 27篇靳志同
  • 20篇高熹微
  • 12篇周公威
  • 11篇甘卫军
  • 11篇王福昌
  • 10篇王晓山
  • 10篇杨帆
  • 9篇闫睿
  • 8篇吴忠良
  • 8篇卜玉菲
  • 7篇王敏
  • 6篇吕春来
  • 6篇徐晓枫
  • 6篇李迎秋

传媒

  • 42篇世界地震译丛
  • 38篇地球物理学报
  • 18篇地震学报
  • 14篇地震地磁观测...
  • 13篇地震地质
  • 12篇中国地震
  • 12篇国际地震动态
  • 1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1篇地震工程学报
  • 7篇华北地震科学
  • 7篇防灾科技学院...
  • 6篇地震
  • 6篇地震研究
  • 5篇大地测量与地...
  • 5篇2015中国...
  • 4篇防灾技术高等...
  • 3篇西北地震学报
  • 3篇华南地震
  • 3篇内陆地震
  • 3篇山西地震

年份

  • 1篇2024
  • 7篇2023
  • 19篇2022
  • 11篇2021
  • 14篇2020
  • 20篇2019
  • 13篇2018
  • 19篇2017
  • 12篇2016
  • 42篇2015
  • 13篇2014
  • 10篇2013
  • 9篇2012
  • 14篇2011
  • 11篇2010
  • 7篇2009
  • 13篇2008
  • 17篇2007
  • 16篇2006
  • 14篇2005
3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遗传算法反演区域构造应力状态的方法
从震源机制资料中获取地壳构造应力信息是一个高效、低成本的途径。本研究改进了传统的遗传算法,构建了基于震源机制数据反演应力张量的遗传算法策略;分析了滑动方向拟合法中仅以断层面上滑动方向偏差为约束(Gephart et al...
李振月万永革胡晓辉
文献传递
2010年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中心震源机制解及震源区构造应力场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Ms7.1级地震。通过建立求解震源机制中心解的目标函数以及Levenberg-Marquardt迭代等数学方法求出了多个震源机制解的中心解,并结合前人资料,推断节面I(走向119.90°,倾角84.07°,滑动角-9.95°)为本次地震的主断层面。其次,从前人文献和Global GMT中共收集了50个该震源区震源机制资料,通过全局网格搜索法反演出该区的应力场,并基于反演得到的应力张量分析了玉树地区的震源机制表现。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压轴(σ_(1))近北东向,张轴(σ^(3))近北西向,两轴近水平,与该地震的震源机制中心解均表现为走滑型应力状态。(2)受青藏高原物质东流及印度块体向北挤压,导致该区域发育多条北西—南东走向且以左旋走滑为主的断裂带,有利于此次玉树地震的发生。(3)此次地震未在反演出的应力场的最优节面(相对正应力和剪应力最大节面)上发生,推测该地震破裂不是将应力场作用于完整的岩石块体上导致的破裂,而是发生在已存在的薄弱面上的滑动。
许鑫万永革何金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构造应力场玉树MS7.1级地震
2005年10月巴基斯坦MW7.6地震对余震的触发研究
<正>近年来,国际地震界广泛关注大地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对后续地震发生位置和时间的影响(Harris, 1998;Stein,1999)。大量研究表明主震对余震具有触发作用。前人研究大多运用均匀半空间模型计算主震在余...
万永革沈正康尚丹
文献传递
晋冀豫交界一维速度模型研究
晋冀豫交界地区分布着磁县断裂带、安阳断裂带以及林县断裂带等。这些断裂带的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强震或者中强震,如1830年磁县发生7.5级强震,具有中强地震的发生背景。精确确定此处的地震位置和速度结构对该...
闫睿万永革
关键词:断裂带地震震源位置
文献传递
联合采用定性和定量断层资料的应力张量反演方法及在乌鲁木齐地区的应用被引量:43
2015年
地壳应力场是地球动力学研究和地震孕育环境研究的重要基础资料.求解应力场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根据断层擦痕资料反演,然而擦痕往往难以观测,但断层滑动性质也与应力场有紧密的关系,这部分资料十分丰富.本研究按照应力张量在断层面上的剪应力方向与擦痕滑动方向及断层滑动性质一致为准则提出了联合采用擦痕数据和定性断层滑动数据求解应力场的网格搜索法,并给出了反演参数的一定置信度下的置信区间.采用假定的走滑型、挤压型和拉张型应力张量产生由7个擦痕数据和80个定性断层滑动数据组成的三组数据集.采用这些人工合成数据求解应力张量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更为准确地反演应力张量参数,定性断层滑动资料的参与使得应力张量的主应力方向更加接近假定的主应力方向,并且,应力张量参数的不确定性大大减小.将该方法应用于乌鲁木齐附近的定量擦痕和定性断层滑动性质数据,得到该地区较为精确的应力张量.结果表明,乌鲁木齐主压应力方向为近南北向、主张应力方向近垂直向,应力形因子为0.03.该地区占主导地位的近东西向的逆冲断层是近南北向挤压和近垂直向拉张形成的.较低的应力形因子表明乌鲁木齐地区在南北向挤压并辅以博罗科努山和博格达山的东、西向挤压的应力状态下处于隆升状态.
万永革
关键词:擦痕置信度
地震断层带破碎非均匀程度研究——以新马德里地震带Reelfoot断层为例被引量:2
2022年
地震断裂带深部破碎的非均匀程度对于该地震断裂带滑动特性至关重要,而对于地震断裂带深部的破碎非均匀程度研究是目前地震地质比较薄弱的环节.本研究以美国新马德里地震带的Reelfoot断层为例,采用震源机制求解应力场的方法来揭示断层的破碎程度.首先采用小震位置拟合出地震断裂的几何形态,然后沿断裂走向,利用中微震震源机制求解非均匀应力场的应力形因子R值和应力方向,并分析了应力形因子在空间的不均匀性,得到如下结论:(1)Reelfoot断层受到近水平方向上的NEE-SWW向挤压应力作用为主,而断层中部张应力轴方位出现较大的随机性,表明断层中部的构造应力得到较为充分的释放,介质松散度和破碎程度较高;(2)Reelfoot断层两端张应力轴接近垂直方向,跟周围的逆冲型应力场一致,表明断层端部的破碎程度相对较低,能够承担加载于其上的构造应力;(3)Reelfoot断裂带的非均匀应力方向和应力形因子表现为由断层中部向两端逐渐过渡的结果,表明了应力场反演结果的连续性.本研究提供了揭示断层破碎程度的一种研究思路,并且实例结果对进一步研究该区域的断层活动特性和地震动力学过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李枭万永革许鑫冯淦
关键词:构造应力场断层破碎带
从国外高职教育探索我国防震减灾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被引量:2
2005年
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始终以培养地震监测预报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面对防震减灾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如何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一直是我们探索的目标,近年来,结合教育部<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计划>之<高职高专教育防震减灾类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的进行,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并总结出技术应用型人才"1个体系和1个机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孟晓春万永革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地震监测预报
综合震源机制解法反演湖南地区构造应力场的初步结果被引量:8
2020年
基于435个地震的1580条P波数据,通过综合震源机制解方法,根据地震与网格点之间的距离不一样来确定P波符号的权重,反演得到了湖南地区0.2°×0.2°的二维构造应力场.相较以往利用震源机制求解应力场的方法,该方法不仅能直接采用P波初动资料反演应力场而略去计算震源机制的中间步骤,而且能够尽可能多地使用本地区小震P波数据对应力场方向进行限定.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湖南地区综合震源机制解总体分布特点为逆断型和不确定型;P轴倾角近水平,方位具有一定的分区性,总体上呈NWW-SEE向;T轴倾角偏高,方位在局部地区变化较大,统一性相对较差;湖南地区整体上受NWW向的挤压应力,对该区的活动断裂具有一定的控制,这或许也是该区地震多发生于郴州、娄邵、湘西州所构成的NW向空间条带的主要原因之一;湖南地区主要受菲律宾海板块NWW向的推挤作用,其次才受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的影响,西面虽受印度洋与欧亚板块的水平碰撞,但由于碰撞主要引起青藏高原向东扩张,同时又受到云贵高原的阻隔,其影响至本区已大为减弱.
田优平唐红亮康承旭万永革黄骥超黄骥超佘旭明
关键词:构造应力场
新不列颠地震震源区构造应力场的初步结果
<正>构造应力场是构造地质学、地震学、地球动力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本研究聚焦于澳大利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汇聚边界——新不列颠海沟及其附近区域的的构造应力场。新不列颠地区(150°E-155°E,3°S-7°S)位于澳...
崔华伟万永革
文献传递
云南禄劝地震对余震有触发作用吗——静态应力触发地震的讨论被引量:1
2006年
采用文献[1]计算地震产生的静态应变场的解析表达式,对云南禄劝地震的15次余震,计算了主震在余震节面上产生的正应力和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分析了正应力变化和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是否对余震有触发作用。结果表明,主震产生的正应力变化和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并没有明显的证据“有利于”余震的发生。另外,还比较了运用与主震相同的余震机制和反演得到的余震机制在库仑破裂模型中计算结果的差异。使用反演的余震机制得出的结果稍优于假定余震与主震有相同震源机制得到的结果。
万永革
关键词:余震触发
共3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