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永红
- 作品数:21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与临床诊断(附33例分析)
- 2001年
- 目的探讨老年人SAE临床与CT表现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33例经CT检查有较典型SAE影像学表现的病人对比分析。结果本组33例中20例是以脑卒中样和高血压眩晕起病,13例以智能减退起病。CT表现分为轻、中、重Ⅲ型,具有典型SAE神经症状的病例均见于Ⅱ、Ⅲ型中。慢性高血压与SAE有着密切的相关性。结论在脑白质病变的病人中易发生SAE,CT对指导早期防治SAE有重要价值。
- 程瑞新丁永红
- 关键词:脑动脉硬化CT
- 右下腹急腹症的CT及超声影像学评价
- 1999年
- 右下腹急腹症在临床上很常见,涉及的病种范围很广,且仅根据病史及物理检查难以作出确切的诊断,从而影响进一步的治疗(特别是手术切除)。CT、US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此领域疾病的诊断水平,减少了剖腹探查的例数。本文拟就右下腹急腹的CT、US诊断的适应症、检查技术及影像学表现进行综述。
- 丁永红戴大英张善生
- 关键词:右下腹急腹症CT超声影像学适应症
- 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的MRI诊断(附4例报告)被引量:12
- 1999年
- 目的:对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SSEH)的MR和临床表现进行评价。材料与方法:本组包括1996年至1998年的3例SSEH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33~61岁。4例患者均无外伤、血管损伤或凝血机制障碍等病史。均作MRI检查并有手术病理证实。结果:在MR图像上,血肿分别位于硬膜外腔的左后、右后及正后方。其中1例为AVM导致的有包膜的血肿,另1例的局部有椎间盘突出。T1加权能特征性地反映血肿随时间发生的信号变化而最有价值;1.5T高场强和轴位梯度回波的T2加权能很好地判断血肿的位置。结论: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是一少见病,MRI是它的首选检查方法。应当注意的是,要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就必须做到诊断精确,并及时地手术治疗,解除脊髓压迫。
- 洪澄丁永红丁永红王承缘罗其中
- 关键词:脊髓硬膜外血肿磁共振成像
- 实验性兔颈总动脉—颈外静脉动静脉瘘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兔实验性颈总动脉—颈外静脉动静脉瘘模型建立的可行性。方法 用显微外科技术对5只兔子建立实验性动静脉瘘,并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瘘口附近动静脉发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 5只兔颈总动脉与颈外静脉侧侧吻合均一次成功。血管造影清楚显示吻合口近端动脉与近端静脉、近端动脉与吻合口两端静脉、吻合口两端动静脉同时显影,且随着注射进影剂压力的增大,吻合口远端颅内静脉细小属支亦见显影。结论 通过显微血管吻合方法建立兔颈总动脉—颈外静脉动静脉瘘模型切实可行。
- 丁永红戴大英程瑞新黄学箐陆孟莹朱琼张善生张忠丁乃时张学金
- 关键词:颈总动脉颈外静脉动静脉瘘动物模型
-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经腹腔动脉造影CT研究
- 1999年
- 目的 探讨腹腔动脉造影CT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5例疑为肝脏恶性肿瘤的占位性病变进行腹腔动脉造影CT检查,并比较动、门脉期显示病灶的数目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在44个原发性肝癌灶中,经腹腔动脉造影CT动脉期发现31个,门脉期发现39个,动脉期结合门脉期发现40个。4个门脉期异常灌注灶动脉期及手术均未发现异常。5例肝硬变伴瘤样增生动脉期均可显示,其中4例门脉期未见异常灌注。结论 经腹腔动脉造影门脉期较动脉期发现更多的癌灶,但特异性较低,二者结合可提高癌灶的检出率。肝硬化伴瘤样增生可通过结合动脉期及门脉期的表现作出诊断。
- 丁永红戴大英许绍雄尚国燕张善生
- 关键词:腹腔动脉造影肝肿瘤
- 犬实验性颈总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支架治疗系列研究之二:载瘤动脉内置入支架后血流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 1999年
- 目的: 探讨将血管内支架置于动脉瘤附近载瘤动脉后发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为动脉瘤的载瘤动脉内支架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 向6 只犬7 个颈总动脉侧壁动脉瘤附近载瘤动脉内置入血管内支架,而后作血管造影,比较支架置入前后瘤腔闭塞及载瘤动脉通畅情况。结果: 7 个动脉瘤载瘤动脉内支架置入后3 天瘤腔均发生闭塞,载瘤动脉保持通畅;3 周后瘤腔仍见闭塞且载瘤动脉保持通畅。结论: 向动脉瘤附近载瘤动脉内置入血管内支架,可有效地闭塞动脉瘤。
- 丁永红戴大英陈克敏罗其中张善生
- 关键词:动脉瘤血管内支架血流动力学颈总动脉
- 白芨胶作为动物实验脑血管栓塞剂的应用
- 在有关急性脑梗塞实验研究中,用栓塞法制作局限性脑缺血模型时,由于目前使用的栓塞剂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成功率和重复性不高。我们尝试使用中药白芨制成白芨胶作为脑血管栓塞剂建立兔急性脑梗塞模型取得成功,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 程瑞新丁永红刘力
- 文献传递
- 脑白质稀疏症临床及CT特点分析(附260例报告)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探讨脑白质稀疏症临床及CT特点,以提高对脑白质稀疏症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260例,男性165例,女性95例,年龄50~95岁,平均76岁。临床症状均有头晕、恶心及偏瘫、肢麻、失语、认识障碍或痴呆等神经症状,结合CT特点对照分析。结果:本病好发于50岁以上,并与年龄成正比,临床上常伴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渐进性痴呆和智力减退是常见表现;多伴发急性或亚急性卒中,出现感觉、语言及运动障碍。CT特征表现为双侧脑白质对称性低密度灶,或并发脑梗塞、脑出血及脑萎缩。结论:熟悉本病的临床和CT特点,对提高本病的CT诊断正确率有重要价值。
- 张善生程瑞新丁永红
- 关键词:脑白质稀疏症CTX线计算机
- 兔实验性侧壁动脉瘤的模型建立
- 2001年
- 丁永红戴大英耿坚朱琼程瑞新张善生张忠丁乃时
- 关键词:介入放射学介入疗法
- 螺旋CT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分析梗阻性黄疸的CT表现,探讨螺旋CT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62例进行螺旋CT、 ERCP+螺旋CT联合检查。结果:肝内胆管呈枯枝状扩张多见于胆总管结石(24/28)少数可见于肿瘤性病变(3/28);呈软藤状扩张,胆管壁见软组织肿块为肿瘤性病变。但不能区分良恶性。病因诊断符合率B超73%、螺旋CT 87%、ERCP+螺旋CT联合检查100%。结论:梗阻性黄疸良恶性鉴别需结合临床和CT征象综合分析。螺旋CT、 ERCP+螺旋 CT联合检查是鉴别诊断十分有效的方法。
- 程瑞新张善生刘伟林丁永红
-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