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平

作品数:14 被引量:218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银兴经济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竞争力
  • 3篇影响因素
  • 3篇国际竞争力
  • 3篇服务贸易
  • 3篇服务业
  • 1篇东盟自由贸易...
  • 1篇动力模型
  • 1篇动因
  • 1篇对外贸易
  • 1篇对外贸易发展
  • 1篇再工业化
  • 1篇织品
  • 1篇制造业
  • 1篇中国-东盟自...
  • 1篇中国服务贸易
  • 1篇中国企业走出...
  • 1篇中国制造业
  • 1篇中美纺织品
  • 1篇中美纺织品贸...
  • 1篇失衡

机构

  • 10篇安徽财经大学
  • 7篇南京大学

作者

  • 14篇丁平
  • 2篇楚明钦
  • 2篇周经
  • 2篇徐松
  • 1篇陈启斐
  • 1篇张二震
  • 1篇王晶晶
  • 1篇张庆亮

传媒

  • 3篇世界经济研究
  • 2篇国际经济合作
  • 2篇国际贸易问题
  • 1篇经济前沿
  • 1篇经济学家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兰州商学院学...
  • 1篇石家庄经济学...
  • 1篇市场论坛
  • 1篇上海商学院学...

年份

  • 2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内需求与国际贸易:一个综述被引量:12
2013年
现如今,各国厂商纷纷瞄准消费大国,通过价格、技术及品牌等手段相互竞争来占领目标市场,获取贸易利益,已成为当前国际贸易格局的基本态势。对一国而言,拥有较大的国内需求市场,能否为其国际贸易创造优势呢?本文在对从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到规模报酬递增理论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阐述了国内需求与国际贸易的动因、格局、利益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国内需求对国际贸易的作用机制,并进行了简要的评论。
丁平张二震
关键词:国际贸易本土市场效应
中国企业“走出去”:影响因素与政策建议——基于江苏企业问卷调查的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加入WTO(Wrold Trade Organization)以来,在"走出去"战略的大力推动下,中国企业纷纷走上了"国际化"道路。然而,与"引进来"相比,本土企业"走出去"无论在总量还是在增速上都相差甚远。为此,全面分析当前本土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困境和障碍,构建切实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显得极为有益和必要。基于江苏企业"走出去"问卷调查的分析,本文剖析了企业对外投资的内、外影响因素,并提出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支撑"的对外投资促进体系,以实现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更好、更快发展。
丁平楚明钦
关键词:外部环境
“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真的丧失了吗被引量:9
2013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充分利用劳动力丰裕要素优势,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实现了制造业的快速增长,大大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学术界和实际部门的同志普遍认为,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环境约束的日渐增强以及政策红利的逐渐消失,"中国制造"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已经丧失。然而,本文基于要素结构、贸易竞争力和对外投资规模等指标的分析,却表明"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并未丧失,低成本生产的空间依然存在。同时,本文分析了支撑"中国制造"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并指出其未来发展的方向。
丁平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动力模型与对策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本文首先从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等方面介绍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概况,然后通过建立"动力模型"来分析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主体机制因素和动力机制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内外兼攻"策略。
丁平张庆亮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动力模型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发展与挑战被引量:2
2013年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以来,双边贸易和投资发展迅速,但这些发展主要依靠区域外最终产品需求来带动。金融危机的爆发一方面凸显了这种依赖欧美消费的发展模式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强化了构建自贸区内部一体化最终产品市场的必要。本文从区域分工的视角剖析造成此种贸易格局的原因,探讨自贸区当前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丁平周经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分工
中间品、资本品进口的研发溢出效应被引量:35
2013年
本文按照BEC分类法把进口商品分为中间品、资本品和消费品,中间品主要指零部件,资本品主要指机器设备。在对进口贸易研发溢出模型修正的基础上,考察了中间品进口、资本品进口以及控制变量国内研发资本和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中间品进口和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资本品进口和国内研发资本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有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国情对这些结果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楚明钦丁平
关键词:资本品
开放经济下我国投资与消费失衡的原因分析——基于出口贸易扩张的视角被引量:4
2012年
加入WTO以来,我国投资与消费结构的"失衡"状况愈发严重。本文将我国开放型经济增长划分为3个阶段,通过比较各阶段投资消费比率,发现我国出口的扩张与投资消费的"失衡"紧密关联。同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出口扩张引致失衡的作用机制及影响程度作了具体分析,并针对当前我国出口贸易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丁平周经
关键词:经济增长
美国再工业化的动因、成效及对中国的影响被引量:15
2014年
金融危机的爆发对美国及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并引发了对美国现有增长模式的反思。在此背景下,奥巴马政府强力推出了"再工业化"战略,以期重振制造业,使美国回归实体经济。本文对美国再工业化的实施背景和动因进行了剖析,认为这不仅是一种短期的应急举措,更是长期的发展战略,并从制造业产值、就业、出口等层面分析了再工业化的积极成效,最后得出结论:美国再工业化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制造业的发展和转型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丁平
关键词:美国再工业化动因中国制造业
德国对外贸易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被引量:8
2007年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对外贸易发展非常迅速,国际贸易竞争力不断增强。本文着重对德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丁平徐松
关键词:出口竞争力
城镇化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对扩大消费需求的实证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采用系统GMM两步法,利用2000-2011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城镇化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对中国需求规模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服务业单纯的规模增加并不能为扩大内需提供帮助,其对需求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为"就业效应";城镇化可以促进地区需求规模的提高,城镇化率每增加1%,带动需求提升0.239%。此外,研究还显示出口贸易有助于扩大内需;现阶段FDI的流入不利于需求规模的提高;由于存在较为严重的地区分割,基础设施建设无法为扩大内需提供支撑。
王晶晶陈启斐丁平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城镇化扩大内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