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世萍
- 作品数:16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分析测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重组天花粉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和免疫原性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构建携带天花粉蛋白基因的高效表达载体,对比原核表达的重组天花粉蛋白和天然蛋白的免疫原性。方法通过RT-PCR技术扩增无N端和C端序列的TCS基因,测序鉴定后克隆入表达载体pET-29b中,IPTG诱导表达。用金属螯合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薄层扫描及Bradford法检测纯化后重组蛋白的纯度和含量。间接ELISA法检测重组蛋白和天然蛋白产生的多克隆抗体效价。Western blotting检测重组蛋白与抗天然蛋白抗体之间的免疫反应性。结果1.双酶切鉴定结果表明,pET-29b-TCS成功构建;2.30℃,1 mmol/L的IPTG诱导4 h,重组蛋白的表达量最高(占细菌总蛋白量的36%),主要以可溶性非包涵体形式存在于胞浆中;3.His-tag特异性结合树脂纯化后,获得了纯度达95%的重组蛋白,纯化后的蛋白含量为1.2 g/L;4.间接ELISA法检测天然蛋白和重组蛋白产生的抗体效价分别为1∶4 960和1∶5 120;5.Western blotting测纯化的重组蛋白与抗天然蛋白的多克隆抗体之间有特异反应性。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高效表达载体pET-29b-TCS,携带的天花粉蛋白基因无N端和C端编码序列。重组蛋白的抗体效价显著低于天然蛋白,表明天然蛋白的糖基化与其免疫原性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 王萍丁世萍李继承
- 关键词:免疫原性
- 活血化瘀、利水消胀中药对腹膜淋巴孔调控及腹水转归机理的研究
- <正> 腹膜孔是腹膜毛细淋巴管在腹膜面上的开口,具有主动的物质吸收功能和巨大的潜在引流腹膜腔内液体的作用,是腹腔内物质转归的主要途径,在肝硬化腹水转归的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显著疗效已引起国内...
- 丁世萍李继承徐坚毛连根
- 文献传递
- 浙江地区汉族人群Toll样受体2基因Arg753Gln多态性和肺结核病相关性被引量:3
- 2007年
-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方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ith sequence specific primer,PCR-SSP),研究浙江地区汉族人群中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2,TLR2)Arg753Gln(G2408A)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布及其与肺结核病的易感性的关系。分析了170名肺结核病患者和199名正常献血者TLR2基因Arg753Gln位点的基因型分布频率。结果表明,在170名肺结核病患者和199名正常献血者中,TLR2 Arg753Gln位点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8.23%和84.2%,G/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1.77%和15.8%,两种基因型在两组中相比较,差异显著,P<0.001。两组人群中均未发现有A/A基因型存在。TLR2基因Arg753Gln位点在浙江地区汉族人群中有其独特的分布规律,这个位点的多态性分布对肺结核病的发展有潜在的危险影响。
- 金蕾丁世萍朱秀芳钟建平李继承
- 关键词:TOLL样受体2单核苷酸多态性肺结核病
- 补虚怯瘀方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 2002年
- 目的 观察补虚怯瘀方的抗衰老作用。方法 小鼠碳廓清法、红细胞溶血素生成法、T淋巴细胞的转化测定及小鼠应激试验、血清及肝脏 MDA测定。结果 补虚怯瘀方剂能提高小鼠单核 -巨噬细胞系统 (RES)对碳粒的廓清率 (P<0 .0 5) ,能促进绵羊红细胞 (SRBC)致小鼠红细胞溶血素的生成 (P<0 .0 5) ;对小鼠 T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小鼠应激能力及耐疲劳能力均有提高作用 (P<0 .0 5) ;能降低四氧嘧啶(TOP)诱发的小鼠过氧化脂质 (MDA)水平 (P<0 .0 1 )。结论 补虚怯瘀方能提高小鼠的免疫调节功能 ,能增进小鼠的应激能力、耐疲劳能力 ,能降低四氧嘧啶 (TOP)诱导的小鼠过氧化脂质升高 。
- 毛连根赵小京丁世萍
- 关键词:抗衰老作用
- 散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紫红质基因突变筛查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研究中国人散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sporadic retinitis pigmentosa,SRP)患者视紫红质(rhodopsin,RHO)基因突变频率及特征,揭示其在SRP发病机制中的潜在作用。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结合DNA测序技术,对80例SRP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RHO基因5个外显子的突变筛查。结果SRP患者RHO基因5个外显子PCR扩增产物经SSCP分析后,发现其电泳带型与对照组一致,均包括2条单链带和1条双链带,且电泳迁移率相同,即在患者和对照组中均未检测到RHO基因突变。结论中国人SRP患者RHO基因外显子的突变率较低;PCR-SSCP分子遗传学方法快速、简单、灵敏,适用于大批量RP患者的基因变异筛查。
- 管涛麻张伟丁世萍
- 关键词: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紫红质基因突变
- 中国人胃癌染色体17q21区域基因遗传不稳定性研究被引量:3
- 2005年
- 研究17号染色体上D17S396位点、D17S579及D17S855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和杂合性缺失,探讨其对胃癌nm23H_1和BRCAl蛋白表达的影响,为胃癌临床治疗及分析预后提供实验依据。石蜡包埋组织中抽提DNA,应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SSCP),常规银染、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及Leica-Qwin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方法。结果发现,40例胃癌D17S396位点MSI、LOH检出率和nm23H_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0.00%、17.50%和55.00%。40例胃癌D17S579位点MSI、LOH检出率和BRCAl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2.50%、15.00%和37.50%。37例胃癌D17S855位点MSI、LOH检出率和BRCAl蛋白阳性率分别为18.92%、18.92%和37.84%。在肿瘤TNM分期中,上述3个位点MSI检出率在Ⅰ+Ⅱ期分别高于Ⅲ+Ⅳ期,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而LOH检出率在Ⅲ+Ⅳ期分别高于Ⅰ+Ⅱ期。随着胃癌TNM分期的升高,MSI检出率呈现降低趋势,而LOH检出率有增加趋势。对于D17S396位点,淋巴结转移组的MSI检出率为5.00%,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35.00%(P<0.05);在淋巴结转移组,LOH检出率为30.0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00%)(P<0.05)。在D17S579位点,MSI检出率随着胃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呈下降趋势,高、中、低分化组阳性率分别为50.00%、20.00%、0%。TNMⅠ+Ⅱ期的nm23H_1蛋白、BRCAl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TNMⅢ+Ⅳ期,并随着管状腺癌分化程度升高,它们的阳性率呈增高趋势,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结转移组,nm23H_1蛋白阳性率为30.00%,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80.00%(P<0.01)。nm23H_1蛋白阳性率在MSI阳性组高于MSI阴性组(P<0.05);而在LOH阳性组nm23H_1蛋白阳性率低于LOH阴性组。BRCAl蛋白阳性率在MSI阳性组高于MSI阴性组(P<0.05)。实验结果提示,MSI和LOH通过不同的途径调控散发性胃癌的发生、转移,MSI可作为胃癌的早期分子指标之一。而nm23H_1蛋白可抑制胃癌转移及恶化,BRCAl蛋白能阻止胃癌向低分化发展,并改善患者�
- 林兴秋梁勇丁世萍李继承
- 关键词:染色体单链构象多态性计算机图像分析石蜡包埋组织LEICATNM
- 蛋白质乙酰化修饰在细胞自噬中的作用进展被引量:1
- 2019年
-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与细胞自噬的关系是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自噬的发生需要多类蛋白质协同完成.在此过程中,蛋白质的乙酰化修饰对细胞自噬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就近年来的研究从两个角度进行了总结:一方面总结了蛋白质乙酰化修饰与自噬关系的功能性研究,主要涉及组蛋白、转录因子以及与乙酰辅酶A代谢过程中相关酶的研究进展;另一方面概括了细胞自噬过程中蛋白质乙酰化修饰组学的研究进展.乙酰化酶/去乙酰化酶是蛋白质乙酰化修饰水平的主要调控者,阐明酶与底物的关系将是深入探讨乙酰化修饰与细胞自噬关系的关键所在.这些研究结果必将为揭开细胞自噬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 陈宇万群金露琪闫春兰丁世萍
- 关键词:自噬乙酰化酶去乙酰化酶
- 陆地棉和海岛棉茎尖培养及其生化基础的研究
- 丁世萍
- 关键词:陆地棉
- 免疫相关的三磷酸鸟苷酶家族结构及其在细胞自噬过程中的作用进展
- 2012年
- 自噬是细胞通过单层或双层膜包裹待降解物形成自噬体,然后运送到溶酶体形成自噬溶酶体并进行多种酶的消化及降解,以实现细胞本身的代谢需要和某些细胞器的更新。细胞对这种合成与降解的精细调节,对维持细胞的自身稳态有重要意义^[1-2]。同时,通过自噬,真核细胞也可以抵御病原菌的入侵,在机体的免疫、感染、炎性反应过程中以及肿瘤、心血管病、神经退行性病的发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林爽燕何剑琴姜涛丁世萍
- 关键词:细胞自噬免疫家族
- 中国人圆锥角膜患者的TGFBI基因编码区点突变及多态性的检测和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 检测中国人圆锥角膜患者TGFBI基因编码区点突变及单核苷酸多态性特点,探讨TGFBI基因与圆锥角膜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和DNA直接测序技术,对30例圆锥角膜患者、30名正常对照外周血TGFBI基因编码区的17个外显子,进行了点突变和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和分析.结果 共发现2种TGFBI基因碱基变异,位于第12外显子,均为杂合性.1例圆锥角膜患者在TGFBI基因密码子535位点发生GGA→TGA置换,引起甘氨酸突变为终止密码(G535X),在对照组中未检出此突变;2例圆锥角膜患者和1名健康对照者在TGFBI基因密码子540位点发生TTT→TTC置换,不引起编码的苯丙氨酸改变(F540F),系TGFBI基因的多态性改变.结论 中国圆锥角膜人群存在着TGFBI基因变异,提示TGFBI基因在圆锥角膜的发病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 管涛麻张伟丁世萍
- 关键词:圆锥角膜TGFBI基因点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