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亚超

作品数:2 被引量:34H指数:2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市城市生态环境修复与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典型土壤
  • 1篇多环芳烃
  • 1篇生物可利用性
  • 1篇土壤
  • 1篇土壤环境
  • 1篇土壤环境质量
  • 1篇土壤环境质量...
  • 1篇土壤污染
  • 1篇污染
  • 1篇吸附解吸
  • 1篇吸附解吸行为
  • 1篇解吸
  • 1篇解吸行为
  • 1篇可利用性
  • 1篇环境质量
  • 1篇环境质量标准
  • 1篇黑碳

机构

  • 2篇南开大学

作者

  • 2篇张承东
  • 2篇陈威
  • 2篇齐亚超
  • 1篇李婧
  • 1篇罗晓丽
  • 1篇王贺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环境化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多环芳烃在中国两种典型土壤中的吸附和解吸行为研究被引量:22
2008年
采用批量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多环芳烃类有机化合物萘和菲在两种中国典型土壤样品(草甸土和黑土)中的吸附和解吸行为,并用一种新型解吸模型——"双元平衡解吸(DED)模型"对解吸行为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萘和菲在两种土壤中的吸附符合传统的线性模型,解吸行为则表现出明显的滞后现象,且DED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结果相吻合.DED模型能够利用简单的理化参数更加准确地定量描述憎水性有机污染物的解吸行为,该模型可为我国的土壤风险评价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等工作提供量化手段.
罗晓丽齐亚超张承东李婧陈威
关键词:多环芳烃土壤污染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黑碳对土壤和沉积物中菲的吸附解吸行为及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被引量:12
2010年
利用淡水单孔蚓Monopylephorus limosus的生物富集实验,研究了黑碳对土壤和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类有机化合物菲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同时研究了黑碳对菲吸附和解吸行为的影响,并用"双元平衡解吸(DED)模型"对解吸行为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土壤和沉积物中黑碳的存在直接导致了菲在颤蚓体内的生物累积因子(BSAF)的降低,其原因在于菲在黑碳沉积物样品中的不可逆吸附程度的显著增强.研究发现,土壤和沉积物中菲的生物可利用性与土壤和沉积物中菲的吸附相浓度无关而与孔隙水浓度密切相关.
齐亚超张承东王贺陈威
关键词:黑碳解吸生物可利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