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万里

作品数:28 被引量:50H指数:3
供职机构: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长春市科技计划项目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关节
  • 7篇关节炎
  • 6篇膝关节
  • 5篇中医
  • 4篇骨关节
  • 4篇骨关节炎
  • 4篇骨折
  • 3篇性关节炎
  • 3篇针刀
  • 3篇中医药
  • 3篇外科
  • 3篇膝骨
  • 3篇滑膜
  • 3篇滑膜炎
  • 2篇手术
  • 2篇推拿
  • 2篇中西医
  • 2篇中西医结合
  • 2篇中药
  • 2篇肱骨

机构

  • 20篇长春中医药大...
  • 9篇长春中医药大...
  • 3篇长春中医学院
  • 1篇吉林警察学院

作者

  • 23篇齐万里
  • 6篇高宏伟
  • 5篇邓伟
  • 5篇韩继成
  • 2篇王旭凯
  • 2篇龚庆
  • 2篇李向欣
  • 2篇罗宗键
  • 2篇郝东明
  • 2篇高宏伟
  • 1篇赵文海
  • 1篇李绍军
  • 1篇王旭
  • 1篇冷向阳
  • 1篇任宪石
  • 1篇张旭
  • 1篇李跃飞
  • 1篇侯伟清

传媒

  • 6篇中国医学工程
  • 3篇吉林中医药
  • 2篇长春中医学院...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2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6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1998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脊椎源性疾病的中医药辨治被引量:1
1998年
赵文海李跃飞郝东明李向欣齐万里王旭
关键词:病因症状
骨巨细胞瘤18例外科治疗体会
2011年
目的总结本院自2002年以来收治的骨巨细胞瘤18例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刮除植骨术和刮除骨水泥充填术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对骨巨细胞瘤进行治疗。结果刮除植骨术复发率为30%,而刮除骨水泥充填术复发率为12.5%。结论用刮除骨水泥充填术治疗骨巨细胞瘤较传统刮除植骨术复发率低,能够很好地重建关节功能,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齐万里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骨水泥充填
自拟清热祛湿方在湿热下注型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自拟清热祛湿方对湿热下注型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血尿酸(UA)、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湿热下注型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治疗组患者则采用自拟清热祛湿方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以及血清UA、ESR、CRP水平;比较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主症评分、次症评分、VAS评分及血清UA、ESR、CRP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6.67%(均P<0.05)。结论自拟清热祛湿方可提高湿热下注型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机体内血清UA、UA、ESR、CRP水平,且安全性高,疗效显著。
霍冠林龚庆齐万里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双氯芬酸钠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
基于循证医学指南的膝关节骨关节炎非手术诊疗方案思考被引量:2
2022年
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是骨科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诊断及治疗,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欧洲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炎临床经济学会(ESCEO)、德国科学医学协会(AWMF)、中华医学会、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等组织根据大量文献的系统评价、循证医学证据分析,分别发布了相应指南。现对各国际组织发布的指南进行对比和解读,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进行论述,为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高宏伟高宏伟韩继成韩继成邓伟
关键词:膝关节骨关节炎循证医学
“三步六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康复治疗的临床规范化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客观评价"三步六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康复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将1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三步六法"和常规推拿手法治疗,通过治疗4周,评价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及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81.6%,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步六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康复的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王旭凯侯伟清齐万里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围手术期的应用及展望被引量:16
2018年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是目前外科临床较为新颖的理念,对于提高患者预后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其理论核心及目的就是减少手术的创伤以及应激反应,从而达到减少术后并发症、节省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措施、术后护理等3个方面内容。
姜彪齐万里冷向阳罗宗键王旭凯高宏伟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术前准备术后护理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探讨大豆异黄酮治疗骨质疏松的机制
2023年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探讨大豆异黄酮(SI)治疗骨质疏松(OP)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收集SI所含成分,并利用SwissADME数据库根据Lipinski类药五原则评估各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筛选SI有效活性成分。通过STITCH及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SI有效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通过TTD、DrugBank及DisGeNET疾病数据库获取OP疾病相关靶点。将SI活性成分靶点与OP疾病相关靶点导入Draw Venn Diagram在线平台,得到两者交集靶点(共同靶点),即SI治疗OP的潜在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SI治疗OP的“活性成分-潜在作用靶点”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相互作用(PPI)分析,并用cytoHubba插件筛选出核心靶点。利用Metascape平台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SI有效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共收集大豆异黄酮成分12种,通过SwissADME数据库筛选出3种有效活性成分:大豆苷元(Daidzein)、染料木素(Genistein)和黄豆黄素(Glycitein),均为游离型苷元。共获得活性成分作用靶点243个,OP疾病相关靶点471个,得到二者的共同靶点(交集靶点)62个,即SI治疗OP的潜在作用靶点。通过PPI网络分析筛选出了10个核心(Hub)基因,包括IGF1、MAPK1、IL6、MAPK3等。GO功能富集结果显示,交集靶点主要参与类固醇代谢、骨化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发现,交集靶点主要与类固醇激素的合成和TGF-β、雌激素、IL-17、Jak-STAT等信号通路有关。分子对接显示,3种活性成分和9种靶蛋白之间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 大豆异黄酮可能主要通过游离苷元促进内源性雌激素生成及参与成骨分化、骨吸收相关信号通路及生物学途径防治骨质疏松。
张旭刘石磊齐万里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骨质疏松大豆苷元染料木素植物雌激素
20例先天性脊柱侧弯手术时机的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旨在探讨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手术时机以及矫正效果。方法对20例患儿入选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统计分析。结果 2~5岁患儿组术前脊柱侧弯平均为79.7°,随访时矫正为平均26.5°;6~9岁8例患儿组术前脊柱侧弯平均为82.9°,随访时矫正为平均29.7°,10~11岁组术前脊柱侧弯平均为85.6°,随访时矫正为平均30.8°。结论先天性脊柱侧弯应在5岁以内进行手术治疗,而国内相当一部分患儿前来就诊时已经在5岁以后,青春期前(大致为5~12岁)手术也可取得良好的手术疗效。
齐万里
关键词:先天性脊柱侧弯手术时机
两种方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分析比较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与三叶草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间12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组(60例)和三叶草型钢板内固定组(60例),术后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其疗效。结果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疗效显著,与三叶草型钢板内固定法治疗相比,更具有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齐万里
关键词:肱骨外科颈骨折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
针刀镜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20例
2021年
目的:观察针刀镜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合并内侧间室狭窄的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5月至2020年10月诊治的20例采用针刀镜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的伴有内侧间室狭窄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手术前后常规拍摄双膝关节负重正侧位X线片和下肢全长X线片,记录手术前后股胫角、胫股关节间隙角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系统的改变,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0例均获得3个月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5个月。VAS评分末次随访结果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S评分末次随访结果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股胫角、胫股关节间隙角末次随访结果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镜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可以改善患肢力线,缓解疼痛症状,同时可以及时发现关节内合并其他病变情况,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是治疗伴有内侧间室狭窄的膝骨关节炎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齐万里于东旭高宏伟邓伟韩继成
关键词:骨关节炎膝内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