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黎华丽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篇地基
  • 1篇英文
  • 1篇质量损失率
  • 1篇视场
  • 1篇天文
  • 1篇天文观测
  • 1篇天文科普
  • 1篇图像
  • 1篇图像处理
  • 1篇前身星
  • 1篇网页
  • 1篇网页设计
  • 1篇文科
  • 1篇模糊C均值聚...
  • 1篇模糊聚类
  • 1篇聚类
  • 1篇均值聚类
  • 1篇科普
  • 1篇类太阳恒星
  • 1篇恒星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国...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哥本哈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篇黎华丽
  • 2篇魏建彦
  • 1篇米琳莹
  • 1篇邓劲松
  • 1篇高东洋
  • 1篇张天萌
  • 1篇卢晓猛
  • 1篇吴潮
  • 1篇蔡洪波
  • 1篇徐栋
  • 1篇黄芳
  • 1篇王晓伟
  • 1篇林亲

传媒

  • 2篇天文研究与技...
  • 1篇激光与光电子...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两颗IIn型超新星的观测研究(英文)
2014年
介绍了PTF10gvf和PTF10gvd两颗Ⅱn型超新星的测光和光谱的观测情况,并对这两颗超新星做了精确测光和光谱拟合.通过对光谱的分析,得到这两颗超新星的抛射物的外层激波速度为~103 km/s,其前身星的星风速度为~102 km/s,并根据Chugai&Danziger (1994)提出的方法计算了它们的前身星质量损失率.PTF10gvf的质量损失率为~10-2M⊙/yr,PTF10gvd的质量损失率为~10-4M⊙/yr.由于这些物理参数与亮蓝变星星风速度和质量损失率的典型值相符合,推测这两颗Ⅱn型超新星的前身星有可能是亮蓝变星.这个结论为Ⅱn超新星与亮蓝变星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支持,与之前Gal-Yam A V等人得到的结果一致.
王晓伟徐栋魏建彦邓劲松吴潮张天萌黎华丽黄芳
关键词:超新星前身星质量损失率
天文观测科学实践中心技术实现
2012年
天文观测科学实践中心是一个以天文观测为核心的网络实践体验中心,以网站的形式向公众提供服务。网站建设使用HTML、CSS、JavaScript和JSP/JaveBean等技术;基于B/S结构实现望远镜远程控制;采用Windows Media技术实现视频发布。建成的网站为用户提供了全新的天文观测实践体验机会,达到了传播天文知识的目的。
林亲卢晓猛黎华丽米琳莹高东洋
关键词:天文科普天文观测网页设计WINDOWSMEDIA
基于模糊聚类的大视场地基光学天文图像薄云识别与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为了提高天文观测的效率,需要对夜间地基光学天文观测中薄云的识别和影响程度评估的算法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云对地基光学天文观测的影响和传统地基云图的算法后,选取大视场地基光学天文设备地基广角相机阵(GWAC)的图像进行研究。其次,通过GWAC图像的灰度分布等特性的对比分析,选取模糊C均值聚类(FCM)算法处理受薄云影响的GWAC图像。然后,应用FCM算法,通过重复多组实验,选定合适的聚类层次数、迭代次数和平滑因子等关键参数。最后,将FCM算法结果与传统天文学的恒星消光方法进行比较。设置平滑因子为1.5,聚类层次数为5,经过10次循环迭代计算后,FCM算法将夜晚的天空背景聚类成5个层次。层次分布结果与目测云层厚度分布相符,且与更精确的传统天文学恒星消光方法的结果也吻合。对于大视场地基光学天文图像中的薄云,FCM算法可以有效地识别并分析出其厚薄分布结构,即能对薄云的影响程度进行分级评估。此FCM算法有望结合更大视场的鱼眼镜头和CCD相机的监测设备,研发出一类自动监测和实时评估云层分布和影响程度的专用设备,提高地基光学天文观测的效率。
李晓龙蔡洪波黎华丽魏建彦
关键词:图像处理大视场模糊C均值聚类
年轻类太阳恒星候选体的测光研究
90年代以来,ROSAT空间卫星的X射线巡天极大增加了人们对年轻的类太阳恒星(Young Solar-Type Stars)的认识。它们多数与分子云成协,而且有着很强的X射线光度。年轻类太阳恒星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低质量...
黎华丽
关键词:类太阳恒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