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源

作品数:75 被引量:154H指数:7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6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2篇胃癌
  • 16篇肿瘤
  • 13篇手术
  • 12篇切除
  • 11篇术后
  • 9篇切除术
  • 9篇淋巴
  • 9篇肝移植
  • 8篇胃肿瘤
  • 8篇免疫
  • 8篇静脉
  • 7篇移植术
  • 7篇食管
  • 7篇细胞
  • 7篇腺癌
  • 7篇肝移植术
  • 6篇血管
  • 6篇乳腺
  • 6篇乳腺癌
  • 5篇动脉

机构

  • 61篇广西医科大学...
  • 20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广西中医学院...
  • 1篇长治医学院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75篇黄源
  • 29篇林进令
  • 24篇陆云飞
  • 20篇李绍森
  • 17篇林坚
  • 14篇曾健
  • 14篇廖清华
  • 12篇覃新干
  • 11篇彭民浩
  • 9篇解乃昌
  • 8篇陈之白
  • 8篇冯穗生
  • 8篇卢全书
  • 8篇杨定华
  • 7篇陈俊强
  • 6篇刘超
  • 6篇王文光
  • 6篇慕光川
  • 6篇卢榜裕
  • 5篇肖强

传媒

  • 13篇广西医科大学...
  • 6篇广西医学
  • 4篇中国普外基础...
  • 4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外科理论与实...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华小儿外科...
  • 2篇中华器官移植...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腹部外科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8篇2011
  • 4篇2010
  • 8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4篇1999
  • 5篇1998
  • 5篇1997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长抑素受体2、3、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生长抑素受体(SSTR)2、3、5表达及分布情况,探讨SSTR2、3、5在乳腺癌阳性表达重要性及临床意义。方法以女性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病变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乳腺癌组、转移淋巴结组、癌旁组、乳腺良性病变组及正常乳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中SSTR2、3、5的分布及表达情况。结果SSTR2在乳腺癌组、转移淋巴结组、癌旁组、乳腺良性病变组和正常乳腺组织对照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0%、56.8%、14.0%、22.2%和16.7%;SSTR3分别为64.0%、62.2%、18.0%、33.3%和22.2%;SSTR5分别为60.0%、59.5%、14.0%、27.8%和11.1%。经统计学分析,SSTR2、3、5在乳腺癌组和转移淋巴结组与正常乳腺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和乳腺良性病变组与正常乳腺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TR2、3、5在乳腺癌组和转移淋巴结组中呈高表达,而癌旁组、乳腺良性病变组和正常乳腺组织呈低表达,说明SSTR2、3、5表达的改变与乳腺癌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这给临床上应用生长抑素治疗乳腺癌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SSTR2、3、5有可能成为乳腺癌预后的一项重要的保护性指标。
廖清华黄任贵陆云飞林坚曾健黄源
关键词:乳腺癌生长抑素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
医用生物蛋白胶在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2008年
覃新干陆云飞黄源解乃昌
关键词: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生物蛋白胶
医用生物蛋白胶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作用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医用生物蛋白胶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效果。方法51例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采用医用生物蛋白胶组25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时在手术创面使用生物蛋白胶,未用医用生物蛋白胶组26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时不使用生物蛋白胶,观察术后第1天引流量、术后总引流量、皮下积液情况,以确定医用生物蛋白胶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效果。结果采用医用生物蛋白胶组的第1天引流量和总的引流量分别为(115.04±50.33)ml和(185.20±65.14)ml,与未采用医用生物蛋白胶组的(167.31±77.05)ml和(281.54±106.21)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医用生物蛋白胶组患者皮下积液发生率为8.00%(2/25)明显低于未采用医用生物蛋白胶组的34.62%(9/26)(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能有效减少创面引流量,降低皮下积液,起到预防术后皮下积液的作用,有利于切口愈合。
覃新干陆云飞黄源解乃昌
关键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医用生物蛋白胶皮下积液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中自体血输血的应用
2001年
黄源李绍森韦录陈滨彭民浩蓝雨雁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
2型糖尿病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2023年
背景 2型糖尿病可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早发风险,对健康构成重大威胁。阐明2型糖尿病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有利于指导患者的管理。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313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罹患2型糖尿病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n=66)和非糖尿病组(n=247),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进行随访,随访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随访日期截至2021-12-31。采用landmark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建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究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Landmark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访1年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20,P=0.218);随访1年后,糖尿病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生存率低于非糖尿病组(χ^(2)=4.414,P=0.036)。分段拟合法构建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HR=0.965,95%CI(0.948,0.982)]、N末端B型利钠肽原[HR=9.928,95%CI(4.791,20.576)]、β受体阻滞剂[HR=0.317,95%CI(0.168,0.598)]是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访1年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HR=1.057,95%CI(1.028,1.087)]、2型糖尿病[HR=1.756,95%CI(1.011,3.050)]是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访1年后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访1年内不良结局无关,与随访1年后的不良结局密切相关。
王海燕黄源桂春
关键词:预后远期
胃癌腹腔异常血管术前影像学评估与PET/CT对胃癌术前分期的研究
黄源刘志明林进令秦朝军覃新干陈之白
通过该研究不但进一步明确了行PET/CT指征,对临床何时选择PET/cT检查有指导性意义。而其,通过PET/CT与MSCT对比研究,进一步显示出PET/CT在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检测及胃癌远处转移灶的检测方面优于多层螺旋...
关键词:
关键词:胃癌术前影像学
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治被引量:3
1999年
我院1996年7月26日为一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施行背驮式同种原位肝移植术,手术获得成功。但患者分别于术后第3天,第20天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由于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治,急性排斥反应很快得到控制并逆转,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
杨定华彭民浩李绍森卢榜裕林坚黄源陈希纲卢全书王文光冯穗生刘家奇
关键词: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
早期胃癌微转移研究的新进展
2011年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预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其中胃癌的微转移是一个独立的预后指标,提高其检出率可以提高早期胃癌TNM分期的准确性,为新辅助化疗及术后辅助治疗提供有力依据。近年来对早期胃癌微转移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现重点论述近年来早期胃癌淋巴结、外周血及骨髓微转移的检测和治疗等方面的新进展。
慕光川黄源
关键词:早期胃癌
开胸器在远端胃癌D2根治术中的应用
2010年
远端胃癌的标准术式为D2根治术。我科于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将开胸器应用于远端胃癌D2根治术中,具有牵拉腹部切口方便、显露手术视野开阔的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陈大勇黄源林进令
关键词:胃癌D2根治术
大鼠肝热缺血再灌注后血浆内皮素与6-酮-前列腺素F_(la)变化的观察
1998年
目的:肝脏缺血再灌注肝损伤的机理尚未清楚。本研究通过观察大鼠肝缺血和再灌注后血浆内皮素(ET1)、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la、SGPT和病理变化,了解ET1在肝热缺血再灌注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32只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肝缺血组,再灌注后30min和4h组。通过用无损伤动脉夹阻断肝蒂造成大鼠肝缺血动物模型。经腹主动脉采血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浆ET1、TXB2、6-Keto-PGla,同时检测SGPT。统计学方法:q检验,回归相关分析和t检验。结果:肝缺血再灌注导致ET1和SGPT明显增高(P<0.05),并伴随以6-Keto-PGla)增高为主的TXB2/6-keto-PGIa比值失调,这种变化在再灌注4h时尤为明显。此时6-Keto-PGFla与ET1变化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79(P<0.05)。结论:ET1是参与肝热缺血及再灌注后肝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
黄源李绍森刘绵林肖开银
关键词:血浆内皮素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