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德
- 作品数:37 被引量:62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试论道教“三清”信仰的宗教内涵及其历史衍变
- 道教是中国本土产生的传统宗教,其核心就是对于以“三清”为主神的神仙信仰。当代的中国道教,无论是正一道还是全真道,都将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奉为三位一体的“三清”尊神作为其最高的宗教信仰。然而从宗教文化与历史的角度来...
- 黄海德
- 关键词:道教神仙信仰
- 文献传递
- 卿希泰先生的《太平经》研究及其学术贡献
- 2018年
- 卿希泰先生在道教学术研究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向为学人所知,并享誉海内外。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卿希泰先生对早期道教的重要经典《太平经》做出的系列研究,包括《中国道教思想史纲》第一卷之"《太平清领书》的出现及其意义"(1980)、《〈太平经〉的哲学思想》(1980)、《试论〈太平经〉的乌托邦思想》(1980)、《〈太平经〉的知人善任思想浅析》(1979)、《〈太平经〉中反映农民愿望的思想不能抹杀——答刘琳同志》(1981)、《试论〈太平经〉关于天地人"三合相通"与"中和"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2009)等论著,对《太平经》的成书年代、思想内容、阶级性质、宗教特征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客观深入的辨析与研究,考镜源流,探赜索隐,论证精微,见解独到,不仅提出和解决了诸多值得学术界重视的有关道教经典研究的重要学术问题,而且为我国学术界的道教哲学思想研究开辟和构建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范式,成为道教哲学研究的一座学术里程碑。黄海德,华侨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黄海德
- 关键词:《太平经》道教哲学研究范式
- 历史与现实——从道家文化的历史诸形态看当代新道家的学术定位及其相关问题被引量:2
- 2005年
- 道家文化之起源、演变和发展共经历了先秦道家、秦汉黄老之学、魏晋玄学、隋唐道教重玄学与宋元道教内丹心性学等五种历史形态 ;自先秦以后 ,诸历史形态皆是继承前此道家文化之“薪火”、根据现实社会和思想文化的需要加以“损益”而形成的。每种道家形态“损益”的具体内容和思想特征即形成历史上“新道家”之“新”。当代“新道家”只有解决好自身的学术定位及其相关问题 ,才能求得自身的“生生之道”。
- 黄海德
- 关键词:道家文化当代新道家损益
- 道教之“道”的哲学意蕴与中华文明被引量:5
- 2005年
- 人类的三大文化体系各有其不同的哲学形态,道教哲学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既是道教信仰的最高对象,又是道教哲学的核心范畴。道教之“道”渊源于先秦道家关于“道”的思想,脱胎于汉代的“道气论”,在扬弃魏晋玄学的基础上,吸取了大乘佛学的“二谛义”与“中道说”,终致在隋唐时期融铸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性的新的道教教义思想,从而使道教之“道”呈现了由实体性向非实体性过渡的宗教哲学特征。这是中华文明首次以宗教的形态实现了两种文化的对接与融合,可能为当代世界文明的处境提供某种借鉴与启示。
- 黄海德
- 关键词:宗教哲学道教佛学中华文明
- 陈育崧先生与《天妃考信录》
- 2024年
- 陈育崧先生为近代以来东南亚历史与华人文化研究的杰出学者,他在南洋研究方面有着众多的学术成就,其中有《天妃考信录》一文。据陈先生所言,该文缘起于与新加坡愚趣园主人海南韩槐准先生有关“天妃论”的学术争论。陈先生所撰《考信录》,不在于具体考证有关“天妃”信俗的历史与传播,而是着眼于中国的远古神话与语音文字的关系去追溯天妃信俗所产生的历史真相,以解答长久以来“天妃论”争论之中的学术难题,“以创辟一个学术境界”。他能在20世纪南洋学界的文化语境之中,开拓视野,独辟蹊径,为中国民间信俗的探源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方法,确属难能可贵,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 黄海德许艳平
- 启蒙辩证法与生活辩证法被引量:1
- 2013年
- 黑格尔、阿多诺都将现代社会不自由的根源追溯到启蒙的主体同一性。黑格尔将启蒙看作绝对精神自我辩证发展过程中一个有待扬弃的意识形态环节,阿多诺则要求以"非同一性"来打破一直就潜伏在西方文明起源处的主体同一性,以期获得自由和解放。在马克思看来,只有深入揭示生活本身的辩证结构,才能对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发展作出合理的解释,才能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的途径和现实的力量;而启蒙辩证法作为生活辩证法的一个层面,本身根源于生活辩证法并因之而得到说明。
- 杜早华黄海德
- 关键词:黑格尔阿多诺启蒙辩证法
- 牟宗三先生“三统”说探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牟宗三先生认为道统、学统、政统三位一体,方能构成完整意义的人文世界。他欲以此疏导出中华人文的道德宗教、民主政治与知识科学的基本精神,进而倾心于家国乃至社会的整体改变。他清楚地意识到,整个社会尚未确立文明的两个基点即人性与理性,社会民众对于科学与民主的感性触及与功利期许并不能换来真正的科学精神与民主制度,通体朴素的民众愿望换来的只是科学与民主的畸变形态,其结果不但无益于中国的社会民生,甚至还有可能伤及民族的文化生命,丧失民族的精神凝聚力,从而导致整个民族在文明中的式微和缺失。
- 黄海德
- 关键词:牟宗三道德宗教
-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首届闽台孔庙保护学术研讨会论点综述
- 2010年
- 2009年12月15日至18日,由泉州市文化局、台办、文物局主办,泉州府文庙承办的“首届闽台孔庙保护学术研讨会”,在誉为“海滨邹鲁”之地的闽南侨乡泉州召开。这次学术盛会共有中国大陆与香港、台湾等地的专家学者和社会贤达共100多人参加,共收到各类论文78篇,涉及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孔庙保护与两岸文化交流等多方面的丰富内容,现择其要者综述如下。
- 黄海德
- 关键词:孔庙闽台活水源头
- 青云亭《六十甲子灵签》的宗教内涵及其社会意义
- 2013年
- 青云亭为明清之际马六甲华人领袖"甲必丹"所创建,兼具华人神庙与治理华人事务官署的双重功能;而《六十甲子灵签》是青云亭用以供华人信众进行签占活动的签谱,因与该亭所祀主神"观音菩萨"相配合,又名《观音灵签》。这部签谱传自中国沿海闽南地区,随着移民的步伐传入东南亚以后,为适应海外华人的信仰需求与生存需要,被赋予了具有海外华人宗教文化特征的"神性"解读与丰富内涵,起到了凝聚人心、团结族群、施行教育、传播文化等多种作用,长期以来对该地区华人族群的社会生活诸方面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和作用。
- 黄海德
- 关键词:海外华人宗教信仰
- 道教文化与民族精神
- 2013年
- 道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宗教教义与修行实践,在中国社会传承了数千年,对民族文化的多个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道教是在中华大地上孕育产生的惟一本土宗教。上世纪闻一多先生撰有《道教的精神》一文,认为东汉以来的道教乃以先秦时期道家的老、庄思想作为理论根据,而这种哲学的道家思想“必有一个前身”,“这个前身很可能是某种富有神秘思想的原始宗教”,闻先生将这种“不知名的古代宗教”称为“古道教”,而将东汉以来的道教称为“新道教”。
- 黄海德
- 关键词:道教文化民族精神中华传统文化宗教教义道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