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上志

作品数:71 被引量:931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4篇农业科学
  • 23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3篇种子
  • 20篇花生
  • 16篇蛋白
  • 14篇植物
  • 14篇贮藏蛋白
  • 13篇生种
  • 13篇花生种子
  • 12篇蛋白质
  • 10篇种子活力
  • 10篇基因
  • 9篇萌发
  • 7篇白质
  • 6篇植物品种
  • 6篇热激
  • 6篇贮藏
  • 6篇发育
  • 5篇种子寿命
  • 4篇玉米
  • 4篇特异
  • 4篇拟南芥

机构

  • 71篇中山大学
  • 6篇暨南大学
  • 5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仲恺农业技术...

作者

  • 71篇黄上志
  • 42篇傅家瑞
  • 14篇黎茵
  • 10篇林晓东
  • 8篇张以顺
  • 6篇陈虎辉
  • 6篇向旭
  • 6篇汤学军
  • 5篇周玉亮
  • 5篇芦春斌
  • 5篇刘军
  • 4篇楚璞
  • 4篇黄学林
  • 4篇廖斌
  • 3篇彭光天
  • 3篇王蕾
  • 3篇李华光
  • 3篇孙景欣
  • 3篇王冬梅
  • 2篇陈润政

传媒

  • 9篇种子
  • 7篇中山大学学报...
  • 6篇植物生理学报...
  • 6篇热带亚热带植...
  • 6篇植物生理与分...
  • 4篇植物生理学通...
  • 3篇植物学通报
  • 3篇Acta B...
  • 3篇园艺学报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花生科技
  • 1篇仲恺农业技术...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第二届全国种...
  • 1篇中国植物生理...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5
  • 11篇2004
  • 4篇2003
  • 5篇2001
  • 8篇2000
  • 5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7
  • 3篇1996
  • 3篇1993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拟南芥DNA糖苷酶AtOGG1在提高种子寿命和萌发活力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拟南芥DNA糖苷酶AtOGG1在提高种子寿命和萌发活力中的应用,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构建AtOGG1的植物表达表达载体,制备含有<I>AtOGG1</I>的转基因植株,发现转基因拟南芥种子比野...
黄上志陈虎辉
文献传递
花生种子的发育与贮藏蛋白质的合成和积累被引量:44
1992年
花生果针入土后16天(16 DAP),种子干重和鲜重开始迅速增加。整个发育阶段可分为5个时期:组织分化期(0~20 DAP)、成熟前期(21~28 DAP)、成熟中期(29~40DAP)、成熟中后期(41~62 DAP)和成熟后期(63~88DAP)。种子发芽率在成熟前期和中期迅速提高并到达最大值,而苗成活率在成熟中后期达到最大值,苗鲜重则以88 DAP种子的为最大。种子发育过程中,贮藏蛋白质的合成与积累模式与种子干重变化相似。SDS-PAGE分析表明,种子发育初期(16 DAP)子叶中已积累花生球蛋白和伴花生球蛋白I。双向凝胶电泳显示花生球蛋白各个亚基在20DAP时均已存在,伴花生球蛋白I的主要亚基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其等电点有所变化,含量也逐渐增加。其他蛋白质在种子发芽力形成阶段(20~40 DAP)的变化较为显著。
黄上志傅家瑞
关键词:发育贮藏蛋白花生种子
荔枝败育胚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的全长扩增和序列分析被引量:20
2004年
从荔枝‘桂味’的败育胚中提取总RNA,利用GeneRacerTMKit将RNA经去磷酸化反应、去mRNA的帽子结构及RNA Oligo连接,反转录合成cDNA,以cDNA为模板,分别用SSH分离得到的胚败育相关差异表达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的部分cDNA序列(599 bp)设计出3’和5’端基因特异引物,进行PCR末端扩增。荔枝败育胚的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序列全长为1515 bp,编码393个氨基酸,与其它物种的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79%-82%之间,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88%-91%之间。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基因为与荔枝胚败育相关的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
张以顺向旭傅家瑞黄上志
关键词:荔枝基因扩增
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被引量:42
1999年
传统的保存植物种质资源的方法是建立种子库。采用低温保存可大大延缓正常性种子的寿命,但采用此法仍难以保存顽拗性种子。和种子库相比,采用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能最大限度地抑制生理代谢强度,降低劣变发生频率,达到长期保存种质的目的。
梁永恒黄上志傅家瑞
关键词:植物种质资源种子库植物细胞
全文增补中
玉叶金花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被引量:4
2001年
彭光天黄上志李华光傅家瑞
关键词:植株再生
花生种子活力与贮藏蛋白和rRNA完整性关系被引量:10
2000年
以花生 (Arachishypogaea) 种子为材料 ,探讨了不同活力花生种子在发育中合成与积累贮藏蛋白的能力 ,在萌发中贮藏蛋白的降解动员能力 ,以及肽键内切酶 (主要的蛋白酶 )活性的变化 ,阐明这些生物活动反映种子活力高低 .同时还研究了在蛋白合成中起重要作用的rRNA ,阐明它的完整性也随种子活力而变化 .
傅家瑞黄上志李黄金郑小红
关键词:花生RRNA完整性贮藏蛋白
莲种子的耐热性及抗氧化酶活性被引量:15
2003年
莲种子具有抗超高温的能力 ,在 10 0℃保温 2 4h仍然保持 10 0 %的发芽率 ,萌发后能长出外观正常的幼苗 ,但种子活力则较大幅度的下降。莲子在 110℃下保温 2 4h后还保持 4 0 %的发芽率 ,但萌发时由于子叶腐烂而不能成苗。莲种子发育过程中 ,胚轴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不断升高 ;胚轴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在 2 0DAP达到最高 ,随后下降 ;胚轴中抗坏血酸从发育初期直至完全成熟期持续积累 ,直到完全成熟期。胚轴酶提取液经 10 0℃煮 5min后 ,CAT和POD的活性全部丧失 ,而SOD活性仍很高 ,经 10 0℃煮 6 0min后SOD原有活性只丧失 1/
黄上志汤学军张玲傅家瑞
关键词:种子发育抗氧化酶耐热性
热激对水稻幼苗耐冷性及热激蛋白合成的诱导被引量:35
2004年
萌发的水稻种子经42℃热激处理后其幼苗的耐冷性明显增强,膜伤害程度降低,脯氨酸含量增加,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抗氧化物质抗坏血酸含量增加,而膜脂过氧化的关键酶脂氧合酶(LOX)活性及其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下降。并且热激诱导萌发的水稻胚合成78、70、64、60、46、38、24、17、16 kD的热激蛋白(HSP),其中属于HSP70的内质网结合蛋白(BiP)的合成与水稻幼苗耐寒性的提高有关。
黄上志黄祥富林晓东张以顺刘军傅家瑞
关键词:水稻耐冷性热激蛋白抗氧化酶
种子的发育及其调控被引量:6
1992年
1 种子发育的基本过程1.1 胚胎发生与贮藏组织的形成自然界中有三大类种子可产生种子:种蕨类植物、裸子植物以及双子叶和单子叶的被子植物。种蕨植物目前只存在从早石炭纪至白垩纪遗留下来的化石;裸子植物约有760多种;
黄上志傅家瑞
关键词:种子作物发育
玉米胚发育过程中热激蛋白的合成被引量:6
2004年
35S-Met标记玉米胚蛋白合成结果表明,热激处理(42℃)与对照(25℃)的蛋白合成趋势相近,热激抑制16 DAP的蛋白合成,增加22和34 DAP蛋白合成。SDS-PAGE自显影图谱表明,热激诱导16DAP的胚合成86.4、80.0、73.2 kD等3种分子量较高的热激蛋白,22 DAP后热激诱导合成86.4、80.0、73.2、24.4、18.2、16.8和13.6 kD等7种分子量的热激蛋白。2D-PAGE自显影图谱进一步显示,热激诱导22和28 DAP的胚合成近20种热激蛋白,其中超过10种为小分子热激蛋白。特异热激蛋白BiP(HSP70)、PDI(HSP60)Western blot表明,这2种热激蛋白在玉米胚发育过程均有高水平的表达,热激对其合成影响不明显。
林晓东傅家瑞黄上志
关键词:玉米胚发育热激蛋白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