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4篇心脏
  • 4篇心脏起搏
  • 4篇起搏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3篇动脉造影
  • 3篇心室
  • 3篇心室同步
  • 3篇心衰
  • 3篇造影
  • 3篇冠状动脉造影
  • 2篇导管
  • 2篇导管消融
  • 2篇导管消融术
  • 2篇动脉成像
  • 2篇动脉狭窄
  • 2篇心律
  • 2篇心律失常
  • 2篇射频

机构

  • 13篇兰州军区乌鲁...

作者

  • 13篇魏雅娜
  • 11篇甘继宏
  • 6篇沈倩波
  • 5篇马茂儒
  • 5篇黄志辉
  • 5篇严丽丽
  • 5篇苏伟
  • 4篇李梦琦
  • 4篇苏海明
  • 4篇蒋银花
  • 3篇马丽群
  • 2篇马磊
  • 2篇申建萍
  • 2篇王健
  • 2篇王巍
  • 2篇李志枚
  • 2篇杨晶晶
  • 2篇赵玉
  • 1篇赵斌
  • 1篇曹淑芳

传媒

  • 4篇西北国防医学...
  • 3篇医学临床研究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5
  • 1篇200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衰犬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不同起搏方式的研究
2013年
目的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不同起搏方式的优劣点。方法12只心衰犬,采用自身对照方法随机行右心房-心室不同位点起搏,心室位点分别取右室双部位(RV-Bi)、双室(Bi-V)、左室(LV),起搏频率180次/min,每种方式起搏前及起搏稳定15min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机械延迟(IVMD)、室间隔与左室后壁运动延迟(SPWMD)、左心室12个节段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s-SD)。结果(1)与起搏前相比:右室双部位、双室、单纯左室起搏时,LVEDd、IVMD、SPWMD、Ts-SD减小,LVEF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42±3.94)mmVS(34.00±4.07)mm、(34.17±3.95)mm、(33.75±4.18)mm;(28.08±4.01)mmVS(13.00±3.64)mm、(11.95±2.54)mln、(12.08±3.51)mm;(75.00±10.22)mmVS(51.75±9.84)mm、(20.66±7.41)mm、(20.75±7.56)mm;(25.08±4.16)mmVS(14.91±3.31)mm、(7.50土4.24)mm、(7.41士3.39)mm;(32.91士4.46)mmVS(41.50±4.16)mm、(42.00±4.63)mm、(42.41±4.99)mm,P〈0.05]。(2)与右室双部位起搏相比:双室、单纯左室起搏时,SP-WMD、Ts-SD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Dd、IVMD、LVEF在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LVEDd、IVMD、SPWMD、Ts—SD、LVEF在单纯左室及双室起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室双部位、单纯左室与双室起搏有近似的血流动力学效果,可作为CRT双室起搏的备选模式,但三者改善心室不同步的机制不完全相同。
黄志辉魏雅娜张林基甘继宏苏伟蒋银花李梦琦
关键词:疾病模型心力衰竭心脏起搏
炎症标志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5年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炎症反应促使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的形成和破裂,并在此基础上发生细胞成分的活化且介导血栓的形成,是大多数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主要原因。炎症反应在此过程中起了关键性作用,其中产生的如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6、8、肿瘤坏死因子浕、P选择素等炎症标志物参与了冠脉血管内膜急性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
魏雅娜李志枚
关键词:炎症标志物急性冠脉综合征
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无保护左主干的介入治疗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分析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无保护左主干(ULMCA)患者接受冠脉介入治疗(PCI)的近期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整理、总结我院自2002—04~2007—08所行的29例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ULMCA患者的支架植入术,分析其病变特征、手术成功率及随访结果。结果:即刻手术成功率达100%。25例(86.2%)术后1个月随访,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为0%。结论:对于心功能正常、低危的左主干病变患者,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马茂儒魏雅娜苏伟苏海明甘继宏李梦琦
关键词:冠状动脉左主干介入治疗
右室双部位及双室起搏对心衰犬急性心功能及心室同步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右室5X部位及双室起搏心衰模型犬急性心功能及心室同步的影响。【方法】选取12只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衰模型犬,采用自身对照方法随机行右心房一右室双部位(或双室)起搏,起搏频率180次/分钟,每种方式起搏前及起搏稳定15min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机械延迟(IVMD)、室间隔与左室后壁运动延迟(SPWMD)、左心室12个节段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s—SD)。【结果】右室双部位起搏:与起搏前相比,LVEDd、IvMD、SPWMD、Ts—SD减小,LVEF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O.05);与双室起搏相比,SPWMD、Ts—SD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LVEDd、IVMD、LVEF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改善室间不同步及心功能方面,右室双部位与双室起搏有近似效果,但改善左室内不同步前者不及后者。
黄志辉甘继宏魏雅娜沈倩波蒋银花严志刚王巍王风玲
关键词:充血性心室心脏起搏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62例临床诊断或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分别进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诊断为标准,将DSCT诊断的冠状动脉轻、中、重度狭窄与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62例共计2 430个冠状动脉节段,DSCT与CAG检查结果相符合:无狭窄节段1 925个,轻度狭窄节段67个、中度狭窄节段103个、重度狭窄节段206个、闭塞节段30个;DSCT对诊断冠状动脉轻、中、重度狭窄及闭塞的敏感性分别为97.10%、97.17%、86.55%、66.67%,特异性分别为99.84%、99.64%、99.02%、10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71%、93.64%、91.56%、10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90%、99.84%、98.36%、99.23%。D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敏感性为88.65%、特异性为93.69%,阳性预测值89.62%,阴性预测值97.37%。结论 DSCT冠状动脉成像可作为临床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较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严丽丽沈倩波甘继宏杨晶晶魏雅娜马丽群
关键词: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冠状动脉成像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狭窄
EnSite3000引导下30例房颤行射频消融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在EnSite3000指导下射频消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0年12月期间30例房颤患者,其中阵发性房颤26例,合并房早、房速和?或房扑的12例;持续性房颤4例,在EnSite3000指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30例患者中22例(73.3%)为1次手术成功;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在手术6月后未再出现房颤,但反复发作阵发性房扑和/或房速,其中1例因发作频繁于术后半年再次接受射频消融治疗,术后未再复发,余3例患者继续服药观察;4例持续性房颤患者中有2例于术后3~6月内转复为窦性心律,但1年随访时心电图检查考虑为左房房扑,其余2例一直未能转复。共发生2例并发症(6.67%)。结论 EnSite 3000三维标测技术通过构建心脏三维模型,立体直观展示了心脏结构,并可直观显示心律失常起源点、激动顺序及关键部位,提高了房颤消融术的成功率及安全性。
魏雅娜甘继宏赵玉严丽丽
关键词:房颤导管消融术三维标测系统
冠脉介入术后假性动脉瘤的诊断治疗
2004年
苏伟李志枚马茂儒赵斌苏海明胡友勇曹淑芳魏雅娜谢玉霞
关键词:假性动脉瘤凝血酶诊治
EnSite3000指导下射频消融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1年
【目的】观察房性心律失常在EnSite3000指导下射频消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本院心内科的47例房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状况,本组阵发性房颤26例,其中11例同时存在房早、房速和(或)房扑;永久性房颤4例;阵发及持续房扑8例(典型房扑3例);阵发性房速9例,在EnSite3000指导下进行电生理标测,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47例患者中38例(80.9%)1次手术成功。有4例阵发性房颤术后反复发作房扑和(或)房速,其中1例术后半年再次接受射频消融治疗成功。4例永久性房颤患者术后未能维持窦性心律。16例房扑、房速患者1次消融成功,术后随访6~12wh月无复发,另1例缺血性心肌病合并房速的老年患者术后第2天因房速再次出现并诱发室颤予安置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共发生3例并发症(6.38%)。【结论]EnSite3000三维标测技术可构建心脏三维模型,立体直观展示心脏结构,并直观显示心律失常起源点、激动顺序及关键部位,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安全性。
魏雅娜甘继宏赵玉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
心肌桥的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2014年
近年来,冠状动脉心肌桥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研究,对心肌桥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意义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我院心导管室自2008-01 - 2011-09完成的冠脉造影3 436例,其中男2 453例,女983例,年龄35-94(54±11)岁。共检出心肌桥223例。
苏伟甘继宏马茂儒苏海明严丽丽魏雅娜李梦琦沈倩波申建萍王健马磊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桥心肌缺血
右心室不同起搏方式对心衰犬心功能及心室同步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评价右心室不同起搏方式对心衰犬心功能及心室同步的影响。[方法]12只心衰犬,采用自身对照方法随机行右房-右室心尖部(RVA)、右房-右室流出道间隔部(RVS)、右房-右室双部位(RV-Bi)、右房-双室(Bi-V )起搏,起搏频率180次/分钟,每种方式起搏前及起搏稳定15 min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机械延迟(IVMD)、室间隔与左室后壁运动延迟(SPWMD)、左心室12个节段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s-SD )。[结果]与起搏前及 RVA起搏相比,RVS、RV-Bi、Bi-V 起搏时的 LVEDd、IVMD、SPWMD、Ts-SD减小,LVEF增加,其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与RVS起搏相比,RV-Bi及Bi-V起搏时的LVEDd、IVMD、SPWMD、Ts-SD减小,LVEF增加,其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与 Bi-V 起搏相比,RV-Bi起搏时的 SPWMD、Ts-SD增加,其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而LVEDd、IVMD、LVEF差异无显著性( P >0.05)。[结论]对心衰犬,RV-Bi起搏疗效明显,可作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的备选模式,RVS起搏有效但疗效欠佳,RVA起搏则无效。
黄志辉甘继宏王巍蒋银花魏雅娜沈倩波
关键词:心脏起搏心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