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成刚

作品数:9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族性
  • 4篇息肉
  • 4篇息肉病
  • 4篇结肠
  • 4篇结肠息肉
  • 4篇结肠息肉病
  • 4篇家族
  • 4篇家族性
  • 4篇家族性结肠息...
  • 4篇肠息肉
  • 4篇肠息肉病
  • 3篇直肠
  • 2篇直肠肌
  • 2篇直肠肌鞘
  • 2篇疝修补
  • 2篇网片
  • 2篇吻合术
  • 2篇回肠
  • 2篇腹股沟
  • 2篇肛管

机构

  • 7篇川北医学院
  • 1篇川北医学院第...

作者

  • 8篇魏成刚
  • 7篇任明扬
  • 5篇周家镇
  • 3篇杨华
  • 2篇李静
  • 2篇杜果城
  • 2篇郭黎
  • 1篇刘涛
  • 1篇邓思寒
  • 1篇罗健
  • 1篇黄卫
  • 1篇李光明
  • 1篇庞屏
  • 1篇赵元恂
  • 1篇张应宏

传媒

  • 2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国肛肠病杂...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年份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术式探讨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全直肠肌鞘内回肠袋-肛管吻合术治疗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例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采用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全直肠肌鞘内回肠袋-肛管吻合术治疗,并随访4个月~17年,评价术后近期及远期效果。结果术后3~7d,便屁分离;7~10d,大便成形。5例随访3~17年,大便每日1次,无夜便,小便正常;1例随访4个月,白天2次大便,无夜便。术后6例除大、小便均正常外,植物神经功能、性功能也均正常,无感染,无息肉复发。结论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全直肠肌鞘内回肠袋-肛管吻合术,是一种治疗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新方法,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周家镇赵元恂魏成刚任明扬庞屏张应宏
关键词:家族性结肠息肉病
旋转剥离直肠黏膜并回肠N形造袋治疗家族性结肠息肉病6例报告
2007年
为探索外科治疗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新方法,采用旋转剥离直肠黏膜、回肠N形造袋手术治疗6例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术后3~7d,便气分离;7~10d,大便成形。病人食欲好。5例随访3~16年,大便每日1次,无夜便,小便正常;1例随访4个月至16年,白天2次大便,无夜便。术后6例植物神经功能、性功能也均正常,无感染,无息肉复发。结果表明,高断肠系膜上动、静脉,全直肠肌鞘内回肠N形袋-肛管吻合术,是治疗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有效术式。
周家镇魏成刚任明扬
关键词: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疗效
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全直肠肌鞘内回肠袋-肛管吻合术治疗家族性结肠息肉病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全结肠及低位直肠黏膜切除,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全直肠肌鞘内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治疗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例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采用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以松解小肠系膜,全直肠肌鞘内回肠袋-肛管吻合术,并随访4个月至17年,评价术后近期及远期效果。结果术后3~7d,患者即可区分肠内气体与粪便;术后7~10d,大便转为成形。5例随访3~17年,大便17欠/d,无夜便粪污,小便正常;1例随访4个月,大便2次/d,无夜便。6例患者大、小便均正常,植物神经功能和性功能正常,6例均无感染和息肉复发。结论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后肠系膜可获充分松解,再行全直肠肌鞘内回肠袋-肛管吻合术对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治疗效果是满意的。
周家镇李光明刘涛任明扬魏成刚
关键词:结肠息肉肠系膜动脉肠系膜静脉
腹股沟巨大疝的治疗体会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腹股沟巨大疝的治疗方法。方法选用国产15×15 cm的聚丙烯网片对收治的腹股沟巨大疝患者行腹膜前间隙修补,观察其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评价其疗效。结果16例腹股沟巨大疝患者入选,平均手术时间75分钟,无阴囊积液、血肿、皮下出血等近期并发症,随访3-36个月无复发。结论采用国产大网片行腹膜前间隙修补术,注意网片的牢固固定,对于腹股沟巨大疝的治疗是一种效优、安全的方法。
任明扬杜果城魏成刚郭黎杨华李静
关键词:腹股沟巨大疝疝修补网片
局麻下腹膜前补片疝修补术被引量:4
2008年
人工材料的应用带来了疝修补术的革命性变革。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因其操作简单、复发率较传统疝修补术明显降低而得以广泛推广和普及,但病人费用及慢性疼痛较以往有所增加。2007年2月以来我们采用局麻行腹膜前间隙补片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43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任明扬杜果城魏成刚郭黎邓思寒杨华李静
关键词:腹股沟疝修补术网片
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全直肠肌鞘内回肠袋—肛管吻合术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 探索外科治疗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新方法,评价这一新方法的治疗效果. 方法 收治到我院接受这一新型外科手术的6例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中,有5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年龄为24~36岁.他们先后按照如下手术步骤接受了这种新型手术:①左侧中下腹直肌作切口人腹;②保留大网膜,切除全大肠;③在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游离直肠肌鞘0.5 cm,四周固定,旋转剥离直肠粘膜,暴露出粘膜滋养动、静脉,逐一钳扎,切断,逐渐递进,直至齿状线;④在右结肠动脉下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⑤作回肠N形造袋;⑥在全直肠肌鞘内,作回肠袋-肛管吻合术.袋后置管引流;⑦将小肠系膜固定于右后腹,右铺小肠,将其系膜覆盖在结肠床的粗面上;⑧左下腹置血浆管,术后2d作负压吸引,配合香烟引流,消除盆腔积液;⑨关腹结束手术. 结果 手术效果令人满意.术后3~7 d,便屁分离;7~10 d,大便成形.病人食欲好.5例随访3~16年,大便每日一次,无夜便,小便正常;1例随访4月,白天2次大便,无夜便.术后6例除大、小便均正常外,植物神经功能、性功能也均正常,无感染,无息肉复发. 结论 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全直肠肌鞘内回肠袋-肛管吻合术,是一种新型的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外科治疗手术.病人术后大、小便均正常,植物神经功能和性功能均正常,大大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因而解决了以前该病手术治疗后遗留的问题.
周家镇魏成刚任明扬
关键词:家族性结肠息肉病
小儿血管瘤16例治疗体会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小儿血管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一次未愈,间隔1-2周重复给药,3-5次为一疗程,总量不超过80 mg。结果16例患儿,经5月-2年随访,显效率81.25%,有效率18.75%。结论本方法疗效可靠、副作用小、尤其适合于小儿血管瘤的治疗。
魏成刚
关键词:小儿血管瘤
人工肛门与低位吻合术后患者排便功能评价
2009年
1999年1月至2004年1月间我院共完成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107例,其中行低位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64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al peritoneal resection,APR)35例,Hartmann术8例。为探讨不同重建方式患者排便功能差异,我们对107例患者排便功能进行了随访,现报告如下。
罗健黄卫魏成刚杨华任明扬周家镇
关键词:直肠癌人工肛门排便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