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礼杰
- 作品数:19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南政法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写手抑或作者?——网络小说的后现代书写观念及其局限被引量:1
- 2014年
- 结构主义者指出,作品是一种无意识的社会和文化现象,而不是作者自主的表达。网络小说的书写不仅从现实的角度印证了这一点,更在书写形式上打破了作者对于文本的垄断。网络小说以社会化的书写方式,迎合了后现代的审美趣味,在书写方式上进一步促进了作者身份的"去中心化"转变。作者成了写手,创作成了书写。网络小说的书写成为一种游戏,成为存在的一种本真的表达。但是,后现代书写观念下的网络书写却仍然存在困境。一方面表现在书写的差异性被抹平,另一方面表现在难以回答伦理的要求。问题的根本在于后现代书写是对现代性创作的矫枉过正。写手和作者的观念各自把握了一部分真理,关键是在二者之间重新定位作者的身份。
- 高礼杰
- 关键词:后现代身份网络小说
- 社会合作的可能性:利科对哈贝马斯商谈伦理的改进被引量:1
- 2013年
- 商谈伦理是协商民主的哲学理论基础。虽然哈贝马斯很少使用"社会合作"术语,但其探讨的核心议题是社会合作的可能性。保罗.利科认为,社会合作的先验条件并不充分,主张对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进行改进。他认为,在社会合作中,普遍化的纯化和先验进路是不必要的,普遍性证明是开放的,商谈伦理兼容于实践智慧。通过强调实践和应用的维度,利科补充了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带有功利主义和目的论色彩,这是对康德推崇自律的主体性伦理学的进一步偏离。
- 张国清高礼杰
- 关键词:利科哈贝马斯商谈伦理社会合作
- 哲学本科教学“部门化”改革的三个理由
- 2019年
- 在本科院校的教学实践中,哲学专业课和选修课“留不住人”是很常见的现实问题。这表明当代大学生一方面对高质量哲学课程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又不满足相对陈旧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哲学教学的“部门化”改革强调哲学的现实关照和问题意识,符合哲学学科的性质,也符合哲学教学的基本规律,更有利于培养创新创造的哲学专门人才和具有人文素养的新时代大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按照“部门化”思路设计的新课程也初步取得了一些效果。
- 高礼杰
- 关键词:哲学史部门化教学改革
- 论利科“小伦理学”对当代伦理困境的超越
- 2015年
- 道德普遍主义和虚无主义是当代伦理学所遭遇的双重困境。保罗·利科以"自身"为解释对象,发展出一种自身解释的"小伦理学",以抵制道德普遍主义和相对主义的诱惑。"小伦理学"之"小"正区别于普遍主义的宏大与相对主义的虚无。保持这种中立性的关键之一在于其所使用的"迂回"解释策略。利科"迂回"策略放弃对道德直觉与道德经验进行排序,将二者纳入解释学循环,进而将消极的、冗余的解释循环视为积极的道德生活方式。"小伦理学"具有后现代伦理的透视性,同时兼具觉醒和解放的现代气质。这种主张为解决道德冲突提供了一种温和并有效的方式。
- 高礼杰
- 关键词:利科迂回相对主义后现代伦理
- 人权叙事中的社会发展与个人权利——纪念《发展权利宣言》通过30周年被引量:1
- 2017年
- 以《发展权利宣言》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文件表明,发展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基本人权。但反对的声音仍然存在,认为发展权是一种积极权利、集体权利和偶然权利,从而拒绝把发展权视为一种普遍人权。发展权观念冲突的根源在于人权观念理解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很难从概念上,通过逻辑证成的方式被消解。人权叙事的视角,把联合国人权文件和我国人权白皮书视为"情节"而非"规范",通过文学而非法律的进路,将消解冲突的希望建立在人权实践而非人权概念之上,把观念证成转变为观念理解。由此,发展权的普遍性就建立在对"善"的生活的普遍追求史上,普遍性难题的张力得到缓解。
- 高礼杰
- 关键词:人权发展权叙事
- 正当就是达成的善--利科的伦理诠释学及其对罗尔斯正义理论的批判被引量:2
- 2012年
- 保罗·利科没有像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那样走欧洲大陆哲学的神秘化老路,也没有像德里达那样滑入玩世不恭的文字游戏泥潭中。他沿着萨特和列维那斯开辟的他者理论新途,构建了一个打通目的论和义务论的伦理诠释学体系。就承认善与正当的各自正当性来说,利科同伯林和罗蒂相近,有相对主义嫌疑;就寻求超越善与正当的路径来说,利科的伦理诠释学在方法论上与德沃金法律诠释学相近,但在学术目标上与罗尔斯正义理论相似。利科在回应罗尔斯正义理论方面独树一帜,是一个主动地从欧洲大陆哲学走向英美分析哲学的法国哲学家。
- 张国清高礼杰
- 关键词:利科伦理正当他者
- 人权主体的诠释学思辨:四种视角被引量:2
- 2021年
- 依诠释学观点,人权源于对主体存在方式的解释。不同的主体诠释学对应着不同的人权内容。把人权解释为"自我"和"他我"的权利,虽能使人权摆脱"神权"和"主权",但在实践中容易导致人权的话语暴力和政治霸权。把人权解释为"他者"的权利,虽符合政治多元主义的现实,却消解了人权中的主体观念,在实践中容易导致人权的虚无主义。而把人权解释为"自身"的权利,实际上承认了个人与族类、个人与共同体之间的连续性,同时避免实践中的人权普世主义和相对主义,进而提供一种较为合理的、对人权本原的非排他性认识。
- 高礼杰
- 关键词:人权主体自我他我他者
- “正义两原则”的增长预设及其在社会危机状态中的局限
- 2023年
- 罗尔斯提出的“正义两原则”是当代最为重要的分配理论。该理论把一个资源恒定增长的社会当作其理论预设,却没有意识到局部、潜在以及阶段性的社会危机是如今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一个基本事实,没能看到“正义两原则”及其各种变种分配正义理论在实践中造成了极大的争议。罗尔斯式分配理论与社会危机状态的不适切并非偶然:社会危机状态伴随着资源或资源预期的减少,不存在发展社会模型下以时间维度的发展换取空间维度的平等的可能性。社会危机状态超出了“正义两原则”得以成立的基本逻辑前提,自然无法必然地类推适用“正义两原则”,强行适用则甚至可能会在现实中造成巨大不公。更大的问题在于,建构主义分配理论必然要以某种方式简化复杂社会,才可能找到建构主义的起点——关于政治正义的普遍共识,但这必然会现实地或潜在地与复杂社会冲突,而且简化本身就已然丧失了客观立场。所以,仅凭罗尔斯的思路不能建立自足的分配理论,更适切的分配理论必须要基于后果论对现实共同生活展开诠释。
- 高礼杰
- 关键词:罗尔斯正义社会资源
- 罗尔斯“OP”曲线在分配正义中的意义及其批判被引量:2
- 2015年
- 罗尔斯试图用充分博弈之后选择的差别原则来回答社会有限资源的分配问题。博弈曲线"OP"的界定在一定程度上对平等权利、效率诉求、自由政府、人道主义等主题都作出了正面回答。但是博弈中的两个正义原则本身并不是制度建设的现实指导。因此在实践中要充分认识到"OP"曲线的局限性。特别是在我国分配正义受到广泛关注的情况下,从正反两个方面认识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 高礼杰
- 关键词:分配正义罗尔斯
- 毕业论文导向的专业选修课沉浸式融合思路与实践被引量:2
- 2019年
- 从培养惯例来看,大三大四高年级学生的课程通常以专业选修课为主。但在实践中专业选修课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客观原因在于,高年级学生的时间有限,必须针对这一具体情况设计信息更加密集,转化效率更高的课程。专业选修课的沉浸式融合是多门选修课的有机结合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也取得了正面效果。其思路值得重视和优化。
- 高礼杰
- 关键词:专业选修课沉浸式教学课程融合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