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雪峰
-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生物衍生骨体外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兔桡骨-骨膜缺损:血管化进程及其生物力学性能被引量:4
- 2010年
- 背景:目前组织工程骨的支架材料,力学性能和体内血管化问题仍没有很好解决,因而制约了临床的广泛开展。目的:观察生物衍生骨体外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化工程骨修复兔桡骨-骨膜缺损的血管化进程和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的骨头制备生物衍生骨;体外分离和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再将诱导的成骨细胞接种到生物衍生骨支架上制成组织工程骨。取大白兔25只,制成骨膜-桡骨缺损模型,其中5只兔不做处理为空白组;另外20只兔左前肢为对照组单纯植入生物衍生骨,右前肢为实验组植入组织工程骨术后2,4,8,12周分别取5只兔标本,观察血管面积和缺损区植入骨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与结论:术后4周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液循环丰富,血管面积较大,12周血管面积趋于稳定,接近正常状态;2,4,8周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血管面积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8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修复区的血管网排列规律,12周形态结构已接近正常骨组织,力学性能明显增强。结果证实生物衍生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有较好的血管化进程和力学性能,是修复骨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 马雪峰朱肖奇贺用礼郭浩肖新跃
- 关键词:生物衍生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化骨血管化生物力学
- 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MSCs)离体培养后与生物衍生骨(bio-derived bone,BDB)复合修复兔桡骨的节段性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25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制备成中段15mm的骨缺损,其中20只,将MSCs与生物衍生骨于体外复合培养后,通过手术将其植入右侧桡骨缺损处作为实验组;以单纯生物衍生骨植入左侧桡骨缺损处作为对照组;另5只为空白组不植入任何材料,在2、4、、8、12周各时间点分别行大体标本X线放射学检查、组织学观察,比较3组骨缺损修复的能力。结果术后2、4、8、12周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放射学检查评价新骨生成,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组织学检查新骨生成速度、生成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空白对照组各时点均无新骨形成,最后缺损由纤维组织充填。结论生物衍生骨能够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复合培养,移植入异体新西兰大白兔后未见明显免疫排斥反应,是可以选择的细胞载体。MSCs/BDB复合物植入修复兔桡骨缺损能够加速新骨形成,修复能力明显优于单纯生物衍生骨植入。
- 贺用礼马雪峰朱肖奇郭浩
- 关键词:组织工程骨骨髓基质干细胞生物衍生骨骨缺损
- 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兔桡骨缺损的血管化和生物力学研究
-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生物衍生骨体外复合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与生物衍生骨修复兔桡骨缺损血管化进程和生物力学性能。 方法:将25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制备成中段1.5cm的骨缺损,将BMSCs与...
- 马雪峰
- 关键词:生物衍生骨组织工程化骨血管化
- 文献传递
- OPG--RANKL--WNT信号通路在骨质疏松骨代谢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研究背景及目的] 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activatorofnuclearfactor-κB,RANK)及其配体(receptoractiva...
- 马雪峰
-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代谢OPGRANKL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 文献传递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8年
- 骨组织工程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3方面:①种子细胞的研究;②支架材料的研究;③组织工程化骨的临床应用,其中种子细胞是组织工程研究中首要的、最基本的环节。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理想种子细胞。应具有以下特点:结构比较简单,是不具有特定机能的原始细胞;取材容易,对机体损伤小;体外培养增殖能力强;自我更新,一定条件下向特定方向转化;稳定表达成骨细胞表型:植入人体后能继续产生成骨活性;无致瘤性。20世纪70年代中期已证实BMSCs具有自我增殖能力和分化潜能.而且BMSCs具有来源广泛、取材简单、分化成骨潜能强等特点。成为目前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研究的重点。
- 马雪峰朱肖奇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活性组织工程种子细胞骨组织工程学组织工程化骨增殖能力
- 生物衍生骨复合成骨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兔桡骨-骨膜缺损的血管化进程被引量:5
- 2008年
- 背景:移植骨能否血管化是移植成活的关键。目的:验证生物衍生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化工程骨修复兔桡骨-骨膜缺损的血管化进程。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的动物对照实验,2007-01/2008-01在南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5只,双侧桡骨制备成中段1.5cm的桡骨-骨膜缺损。方法:经脱脂、脱蛋白、部分脱钙和冻干等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后制备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制备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按随机数字表法,20只兔右侧桡骨为实验组植入组织工程骨,左侧为对照组植入单纯生物衍生骨,不做内外固定;另5只兔双侧造成骨缺损后不植入任何材料作为空白组。主要观察指标:植入后2,4,8,12周观察组织工程骨、生物衍生骨与断端的愈合情况;组织学观察骨组织中血管形成情况,并进行血管面积图像分析。结果:25只兔无脱落。大体观察显示实验组植入后8周两断端已融合为一体;植入后12周,已经塑型,外观接近正常。对照组各时间点愈合程度不如实验组。组织学观察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植入后4周均有大量血管生成,植入后8周,实验组修复区的血管网较对照组开始排列规律;植入后12周,实验组血管已达成熟阶段,血管排列方向比对照组均匀、有序,形态结构接近正常皮质骨的血管形态。血管面积图像法测定的血管面积结果表明,植入后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血管面积低于正常骨组织,植入后4,8周实验组和对照组血管面积高于正常骨组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植入后4周实验组血管面积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生物衍生骨复合成骨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加快骨修复后的血管化进程。
- 朱肖奇马雪峰贺用礼郭浩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衍生骨组织工程化骨血管化
- 生物衍生骨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修复兔桡骨大段缺损被引量:9
- 2009年
- 背景:生物衍生支架材料具备与自身骨相似的结构和微环境,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目的:探讨生物衍生骨复合成骨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桡骨的节段性骨缺损的可行性,并与单纯生物衍生骨进行比较。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1/2008-01在南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实验室完成。材料:同种异体骨经脱脂、脱蛋白、部分脱钙和冻干等方法处理后制备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制备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方法:25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制备中段15mm的骨缺损,随机取其中20只兔右侧桡骨为实验组植入组织工程骨,左侧为对照组植入单纯生物衍生骨,不做内外固定;另5只兔双侧骨缺损处不植入任何材料作为空白组。主要观察指标:应用X射线放射学检查及组织学观察比较3组骨缺损修复的能力。结果:X射线显示随时间延长骨折处骨痂逐渐增多,实验组8周基本愈合,12周塑形完成;对照组骨痂少,愈合时间推迟;空白组术后12周骨缺损未见骨性修复,最后形成骨不连。术后2,4,8,12周实验组放射学检查评价新骨生成优于对照组(P<0.05)。组织学检查显示实验组术后4周时材料开始吸收,8周基本降解吸收被新生骨取代,12周完全修复;对照组明显推迟,新骨生成速度、生成量低于实验组(P<0.05);空白组各时点均无新骨形成,最后缺损由纤维组织充填。结论:成骨诱导的间充质干细胞/生物衍生骨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植入修复兔桡骨缺损能够加速新骨形成,其修复能力明显优于单纯生物衍生骨。
- 朱肖奇贺用礼马雪峰郭浩
- 关键词:生物衍生骨组织工程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