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爱生
- 作品数:43 被引量:474H指数:10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 “电子实践系列课”省优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被引量:1
- 2005年
- 在《电子实践系列课》省优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中,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素质为目标,全面加强和改革了实践环节,构建了具有培养特色的实践类系列课程体系,取得了较显著的教学成果。
- 王庆伟翟玉文马爱生梁伟
- 土壤盐结皮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2
- 2013年
- 土壤盐结皮(SSC)是盐土表层的特殊层次,主要是通过易溶性盐离子结晶胶结土壤颗粒而形成的。SSC在自然条件和灌溉条件下均可形成发育,具有含盐量高、硬度大等特点,对土壤水文、植物、地下水和土壤风蚀等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综述了国内外该领域研究进展,分析了研究的趋势,讨论了其前沿科学问题和未来研究的重点,以期促进SSC方面的研究,加深对盐渍土壤地表过程的认识,为改造利用盐土资源和防止盐渍化的发生提供指导依据。
- 张建国马爱生徐新文雷加强
- 关键词:土壤风蚀
- 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硝态氮和有效磷的试验及改进被引量:36
- 2008年
- 对AA3型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NO3^--N及有效磷的部分现象和条件进行了探讨,从试剂配制及其保存时间、避免杂质干扰等几方面做了试验研究。得出当测定范围为NO3^--N 0-5 mg/L及0-7 mg/L时,应使用冷藏保存分别未超过15 d、7 d的硫酸肼;测定土壤有效磷时为避免硅的干扰,必须用质量达标的纯水,且适当减少SDS的用量可明显降低试剂吸收,提高测定的准确度。
- 张英利许安民尚浩博马爱生
- 关键词:连续流动分析仪土壤有效磷
- 用天文要素指标预测大洪水被引量:2
- 2006年
- 本文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如何应用太阳黑子活动、近远日点月相、赤纬角等具体做法,从物理机制出发,对全国及吉林省历史大洪水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东北2006~2007年有明显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有关部门应当引起注意。
- 马爱生韩晓明范垂仁
- 关键词:洪水
- 大伙房水库洪水预报几个问题的探讨被引量:1
- 2006年
- 本文针对大伙房水库实际洪水调度中亟待深入解决的几个突出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通过实际洪水的检验,证明措施可行,能够提高洪水作业预报精度。
- 仲伟娟郑艳波马爱生
- 关键词:洪水调度洪水预报大伙房水库
- 察尔森水库信息化发展构想
- 2006年
- 本文结合水库信息化工程建设现状,提出了今后加快水库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总体框架,包括信息采集层、数据传输层和应用服务层三个层次的建设工程。
- 刘殿武辛忠明马爱生
- 关键词:信息化工程察尔森水库
- 农业高校开放实验室运行与管理策略探讨
- 2014年
- 针对农业高校开放实验室运行过程存在的环境问题、危险因素、日常维护以及大型仪器的共享等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和探讨,根据开放实验室的现状和特点,提出了适合开放实验室运行和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 于英翠马爱生梁圈社尚浩博刘思春
- 关键词:管理策略
- 旱作农业区土壤水分保蓄状态及其能量特征被引量:5
- 2005年
- 在渭北旱地农田设置覆盖、耕翻等不同保蓄土壤水分处理,测不同层次土壤水分保蓄状况.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耕翻覆盖地>覆盖地>耕翻地>裸露休闲地.耕作层水分保蓄差异最为明显,但是在土层深度40~50 cm处,耕翻过土壤含水量稍大于覆盖过土壤.同一土层土壤水分能量变化规律是土壤水势耕翻覆盖地>覆盖地>耕翻地>裸露休闲地,而同一土层土壤温度变化规律恰好与土壤水势相反,证明在影响土壤水势因素中,土壤水分的正效应>土壤温度;土壤温度日变幅明显是裸露休闲地和耕翻地大于覆盖地.
- 马爱生刘思春高亚军陈德育权定国许安民
- 关键词:旱作农田土壤水分土壤温度
- 不同还原剂对土壤碱解氮测定结果的影响被引量:14
- 2002年
- 对 Fe SO4 是否抑制 NH3的扩散吸收 ,Fe SO4 、Zn— Fe SO4 对 NO- 3- N还原效率及加还原剂对土壤碱解氮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Fe SO4 对 NH3的扩散吸收无抑制作用 ,Fe SO4 及 Zn— Fe SO4 对 NO- 3-N的回收率分别为 33.2 %及 90 .7% ,用 Zn— Fe SO4 作还原剂测定旱地土壤碱解氮较为合适。
- 张英利马爱生杨岩荣许安民
- 关键词:FESO4NH3还原剂土壤碱解氮
- 工程认证背景下环境监测课程改革与实践被引量:1
- 2023年
- 工程认证背景下,教育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核心要求,对环境监测课程进行了改革与探索。文章采用启发渗透式教学、交错学习法、案例教学讨论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探索并建立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模块结构的教学框架。在实践环节中针对不同监测类型,逐步建立和扩展教学实践基地,采取“理论-实验-实践”三管齐下教学模式,将技能培训与监测评价项目相结合,强调学校与企业、教学与生产、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注重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的培养,凸显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特色,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实力。
- 于英翠马爱生梁东丽
- 关键词:环境监测课程改革